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增廣正編 卷三 (正編下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修正管理寺廟條例并護教文稿序

修正管理寺廟條例并護教文稿序

佛法者.心法也。此之心法.乃十法界之根本。不明此法.非但無由親證本有真如佛性.即世間格致誠正.修齊治平之道.亦不能究竟圓滿。何以故。以未得根本.唯事所發之迹象故。是以古今來凡立大功.建大業.輝煌宇宙者.多由學佛得力而來。即宋之周程張朱.發明聖學心法.亦曾取資于佛學。但其門庭知見過甚.不唯不事表彰.反從而闢駁之。則于誠意正心之道.殊為欠缺.可歎也。此法雖人人本具.若未聞佛說.則珠在衣裏.莫由自知。是以一切諸佛.莫不以流通法道為囑。流通之法.最初須以建立塔廟.印造經像為始。以若無塔廟經像.則無由奉尊儀而修淨行.闡佛道以導羣迷。而一切含識.俱無由瞻禮聖容.培植善根。聞法修持.開發心地也。流通之人.須真修實踐之僧.及有勢力財力之王臣紳商。一名內護.一曰外護。內護則嚴持禁戒.篤修淨業。于禪教律密淨土.或專主一門.或兼修各宗。必使自他得益.幽顯蒙庥。陰翼治道.潛淑民情而後已。外護則不惜資財.廣種福田。普令同人.發起信心。內外相資.法遂流通。若無有道德之內護.則師表未立.人將安仰。若無有勢力之外護.則資斧無出.外侮莫禦。以故如來將入涅槃.以法付囑國王大臣.并及諸天善神。令於後世乘願示生一切國土.流通佛法.普利含識。由是二千餘年.化被各國者.以內護外護.皆有人故。我國自東漢時.方蒙法化。至晉而蒸蒸日上.至唐則諸宗悉備.幾等西天。由宋元明.以至清初.佛日恆輝.法輪常轉。至咸同閒.以兵歉迭遭.哲人日稀。國家不暇提倡.庸人濫收徒眾。多有無賴惡人.混入法門.遂致一敗塗地。凡未閱佛經.未遇知識之人.見此遊行人間.造種種業之僧.便謂僧皆如是。從茲一唱百和.以為佛法無益于國.有害于世。莫不以逐僧佔產.改廟為學是務。倡此事者.雖未必全昧心理。由不知佛法之所以然.但以己見妄測。致令一班假公濟私者.視為奇貨.欲飽己囊。彼此效尤.勢如燎原。民國初立.屢經緇素高人呈部.祈大總統下令保護。四年.規定保護章程三十一條。猶有詞意含渾.易生弊端處.恐為後患。九年.程雪樓居士.面見大總統.祈其修改。因詳加商酌.規定二十四條。十年五月.公布各省。今夏江蘇教育期成會.復援清末民初之例。以借廟開學.呈王前省長。遂蒙讚許.謂為無戾于法.實衷諸情.審慎周妥.良堪欽佩。令教育廳飭各縣遵照辦理。此令一出.隨即退任。江蘇僧界.大為震驚。鹽城各廟.多被侵奪。僉謂去歲大總統教令公布.王前省長竟若罔聞.極口讚美。若不設法挽救.不但江蘇一省之寺廟.不能保存。而各省同此性質之人.誰不欲仗辦學校之名.以滅佛法而佔僧產.為最有名譽利益之義務乎。于是公舉代表三十人.以浩淨退居為首。懇于魏剛長王愚僧二居士。祈其轉達當軸.陳述利害。冀陰翼治道.潛淑民情之法.不至速滅。而江蘇韓省長.固通達政體.深知佛法者。眾僧具文上呈.旋奉批詞.尊重法律.嚴防弊端。一秉大公.毫無偏倚。僧學兩界.均翕然無事。雖未明言取銷王省長前令.而已不啻取銷矣。又以事已達部.復呈文于內務部。部咨江蘇省長.依法辦理。由此滅法之禍.遂得消滅。當此世道人心.陷溺已極。正宜提倡佛法.昌明因果報應.生死輪迴之事理。俾瞞心昧理.肆無忌憚之人.知造惡則長劫受苦.作善則永世受樂。自可少戢惡心.漸發善念。決不敢取快一時.以貽身後無窮之痛苦。當春秋時.諸侯大夫士死.各隨其力.殺人殉葬.而且以多為榮。雖孔孟老莊齊出.亦莫能止。自佛法入中國以來.縱南面稱朕者.亦不敢為。千餘年來.得壽終而死者.何可勝數。彼謂佛法無益于國.有害于世者。徒以忌妒之心.發此未見顏色之瞽論。使詳審其故.能不痛哭流涕.悔其失言乎。雖然。總因僧界無人.故致拘墟者妄生侵侮。倘能各各勵志潛修.大明佛法。彼排擊侵侮者.當復護持流通之不暇矣。孟子所謂夫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.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.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者.此之謂也。我僧界宜如何竭誠精修.以期上續慧命.下度迷情乎哉。此事始終所有文字.剛長愚僧二居士.令錄而刊之。并將大總統修正管理寺廟條例.冠之于首.徧布僧界。庶知有公令.不致復有此種情事發生.一時措手無策耳。刻成.妙蓮和尚寄予.祈為序引。妙蓮之人.性情純篤.為剛長愚僧所器重。此事發生.愚僧每令其奔走.不辭勞苦。予素知其志向高潔.頗通教理。又喜其能代人之勞.成人之美.遂為敍其大致云。


👉 正編下冊 第680頁

印光法師文鈔 正編卷三
[13-045] 修正管理寺廟條例并護教文稿序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并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
【迹】 同「跡」。
【發明】 ①創造性的闡發前人不知的義理。②...
【于】 ①[連接詞]和、與。②[助詞]用於句首或句中,無義。用於句尾,表示疑問的語氣。同「乎」。③[動詞]去、往。取。④...
【于】 [介詞]①在。同「於」。②以、用。③對、對於。④至、到。⑤依照。⑥為了。
【含識】 梵語 sattva,巴利語 satta。音譯薩埵。意譯有情、眾生。即指含有心識之有情眾生。指一切生物。又作含靈、含生、含類、含情、稟識。以一切眾生皆有心識,故稱含識;此總攝六道之有情眾生。(佛光大辭典)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淨業】 佛教稱使往生西方淨土的修行。(修持淨業:謂改過遷善及念佛、即生即願往生西方。)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同人】 同在一處做事的人。
【資斧】 ①資財與器用。泛指旅費。②費用。
【西天】 印度位在中國的西南方,我國古代因稱之為「西天」。
【法輪】 指佛法。佛陀說法能摧破眾生的煩惱,猶如輪王的輪寶能輾摧山嶽巖石,而又不停滯於一人、一處,輾轉傳人,有如車輪,故稱為「法輪」。
【咸】 都、皆、全。[副詞][注音ㄒㄧㄢˊ]
【閒】 ①[名詞]中間。同「間」[注音ㄐㄧㄢ]。②[名詞]同「間」。[注音ㄐㄧㄢˋ][名詞]空暇無事的時候。閒散輕簡的職務。[注音ㄒㄧㄢˊ][形容詞]空暇無事。安靜悠閒。與正事無關的、不緊要的。⑤[副詞]隨意的、不經心的。[注音ㄒㄧㄢˊ]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緇素】 黑和白,指僧俗。出家眾通常披著黑衣,故以緇代稱;在家者披著素衣,故又稱白衣。緇素即出家、在家之並稱。
【祈】 請、求。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僉】 ①皆、全部。②眾人、大家的代稱。[注音ㄑㄧㄢ]
【校】 [動詞]①較量、計較。②訂正、考訂。考核、考究。③考核、考究。④計算。⑤古代的刑具。枷械的統稱。[注音ㄐㄧㄠˋ]
【校】 [名詞]①施教求學的地方。②中級軍官的名稱,分上校、中校、少校三級。③姓。[注音ㄒㄧㄠˋ]
【翕然】 ①和順的樣子。②忽然。[注音ㄒㄧˋ ㄖㄢˊ]
【不啻】 ①不止、不僅。②如同。[注音ㄅㄨˋ ㄔˋ]
【戢】 收斂、止息。[動詞][注音ㄐㄧˊ]
【瞽論】 不明事理的言論。[瞽:注音ㄍㄨˇ]
【瞽】 ①瞎眼的人。②沒有見識、無觀察力的人。[注音ㄍㄨˇ]
【拘墟】 比喻孤處一隅,見聞狹隘。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敍】 「敘」的異體字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