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續編 卷下 (續編下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重修九華山志序

重修九華山志序[民二十六年]

真如佛性.生佛體同.在凡不減.在聖不增。但以性德雖同.修德各別.故生佛迥異.苦樂懸殊。諸佛以順性而修.因茲返妄歸真.背塵合覺.斷盡煩惑.徹證此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.故得安住寂光.永享涅槃常住之法樂。眾生以逆性而修.由是迷真逐妄.背覺合塵.起惑造業.全迷此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.故致常住娑婆.恆受六道輪迴之幻苦。諸佛以眾生心體同而心相異故.不勝憐愍.不惜勞苦.發宏誓願.度脫眾生.以視一切眾生皆是佛故。故梵網經云.一切眾生.皆有佛性。又云.汝是當成佛.我是已成佛.常作如是信.戒品已具足。以若信自己是未成之佛.決定不肯隨順凡情.造生死業。決定直下信受佛敎.修菩提道。其有迷之淺而宿根深者.一聞佛敎.即得了悟.信受奉行。若迷之深而宿根淺者.一聞佛敎.反生誹謗.或至毀滅.令盡無餘.以視佛為眾生故。以己之眾生貪瞋癡心.測度佛心.謂其所說.皆為誆騙愚夫愚婦奉彼敎之妄語.絕無真實.不可依從。若一依從.則永入迷途.莫由而出。諸佛於此種眾生.了無一念棄捨之心.倍生憐愍愛惜之念。如人病狂.撻罵父母.父母不以罪治.更增憐愍之心.知其失本心故.狂病若瘉.自無此過。若迷之極深者.從劫至劫.亦難省悟.故諸佛以盡未來際.度脫眾生為誓願。而已證法身之諸菩薩.莫不皆然。彼以自私自利闢佛者.若知此義.能不愧死。迷之淺而宿根深者.古今固不乏人。今舉其尤者.如宋之丞相張商英.明之居士鍾大朗。商英初不知佛法.因遊一寺.見佛經莊嚴殊勝。忿然曰.胡人之書.乃如此莊嚴.吾聖人之書.尚不能及。夜間執筆呻吟.莫措一詞。夫人向氏.頗信佛。因問所呻吟者何事。曰.吾欲作無佛論耳。夫人曰.既然無佛.又何可論.且汝會讀佛經否。曰.吾何肯讀彼之經。曰.既未讀彼之經.將據何義為論.遂止。後於同僚處.見案頭有維摩詰經.偶一翻閱.覺其詞理超妙.因請歸卒讀。未及半.而大生悔悟.發願盡此報身.弘揚法化。於敎於宗.皆有心得。所著護法論.極力贊揚.附入大藏。徽宗朝入相.時旱久.夜即大沛甘霖.徽宗書商霖二大字以賜。蓋取商書說命.若歲大旱.用汝作霖雨之義以褒之。鍾大朗.蘇州木瀆人.其父母禱觀音而生。幼時隨父母禮誦.及入塾.聞聖學.即以聖學為己任.因不禮誦.而輒作闢佛文字。後見蓮池大師自知錄序.始知愧悔.不復闢佛。讀地藏菩薩本願經.發心學佛為居士。遂研究天台、禪宗、各書.各有所得.乃禮憨山大師門人出家.法名智旭.字蕅益。其戒行淨若冰雪.其見地明若日月。而且注重淨土一法.以末世眾生.不仗佛力.決難現生了脫生死。一生弘法.不作住持。多居北天目靈峯寺.故後人每以靈峯稱之.實未為靈峯主人也。至如韓、歐、闢佛.但據儒敎倫常近迹.及禮樂刑政為論。絕無引及佛經之文.固知所闢.皆是未見顏色之瞽論。韓由晤大顛禪師.歐由晤明敎大師.方稍知佛.特不能如張鍾之宏揚耳。而宋之周、程、張、朱.為接孔孟心傳之人.其原皆由學佛而得。周茂叔.極為淳篤.絕無一字闢佛。二程、張、朱、則陰奉陽違.取佛經之奧義.以釋儒經。恐人謂己之所說係出佛經.遂極力闢佛所說之三世因果.六道輪迴之實事實理.謂為虛構.以作騙愚夫愚婦奉敎之據.實無其事。由此以後.凡儒者.皆不敢說因果.恐人攻擊以為異端。凡理學.皆偷看佛經以自雄.皆力闢佛法以自固。以致愈趨愈下.遂至演出災禍頻仍.民不聊生之慘劇。設使大家皆提倡因果.斷不至如此之極。夫因果者.聖人治天下.諸佛度眾生之大權也.捨此.則無法可設矣。今則亂極思治.若猶不以因果為本.則以後之禍.當更慘劇矣。九華山者.地藏菩薩應化之道場也。地藏菩薩.於無量劫前.久證法身.已成佛道.而不居佛位。以眾生度盡.方證菩提.地獄未空.誓不成佛為願。其悲愍眾生受生死苦之心.莫名深切。故佛於仞利天.為母說法時.凡十方世界諸佛菩薩.天龍八部.皆來集會.雖以佛眼.莫能數知。此諸佛菩薩.皆由地藏敎化.方得道果.而地藏尚示聲聞儀式。其於十方世界.現種種身以說法外.又常在幽冥極苦處.以行救度。十方諸佛菩薩.莫不讚歎其興慈運悲之深心。而蕅益大師.一讀菩薩本願經.即發大菩提心。以地藏乃諸佛之師.菩薩之母.尚汲汲以度吾人眾生為事。儻不以自他同出生死為志事.其孤負慈恩也大矣。菩薩示生.在唐新羅國[唐高宗之前.原有高句麗.新羅.百濟.三國之分。高宗滅高句麗.百濟.之地.悉歸新羅.併為一國。五代時王建繼之.國號高麗。自明初至今.乃名朝鮮。人多以新羅為暹羅.實誤。]王族.姓金.名喬覺。至高宗永徽四年來九華.其苦行道迹.世莫能逾.識者以為地藏示現.詳見本志.此不多敍。而拘墟者.不知菩薩分身塵剎世界應化之迹.每謂此之地藏.非本願經之地藏。然則布袋和尚.亦可云非當來下生之彌勒菩薩乎。此山由菩薩建立道場後.歷年久遠.屢經鼎革.故致志書失傳.至明嘉靖間.方輯志書.歷萬曆、崇禎.以及清康熙、乾隆、光緒.凡經六次.皆官廳主持.儒士編輯。於菩薩弘慈大悲.法門精妙旨趣.未能發揮。蓋與尋常山經水志無異.殊失名山道場.為國祝釐.為民祈福之所之意.然亦無毀謗佛法之文字。光緒志.周山門修時.作許多毀謗之文附之.以彰己之知見高明。令僧出資.而板存縣署.且不許翻刻.吾不知其意為何故也。茲由李圓淨請重修.祈許止淨居士為之鑑訂.德森法師為之編輯。書既成[一切成就因緣.由卷末德師跋中詳述.此不贅。].因將菩薩度生深慈大悲.略為發揮.期見聞者.各生正信。庶可仗菩薩慈力離幻妄苦.得究竟樂。爰為讚曰.
大士誓願不可測.運悲周徧塵剎國。眾生盡後誓方休.地獄空時願始息。受化多成無上道.自身猶示聲聞迹。祇緣生佛性唯一.欲令同獲究竟即。


👉 續編下冊 第457頁

印光法師文鈔 續編卷下
[22-024] 重修九華山志序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修德】 修養德行。行善積德。
【迥】 的確的、特別的。[副詞][注音ㄐㄩㄥˇ]
【娑婆】 指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,也就是我們這個世界。
【愍】 [動詞]恤、哀憐。[注音ㄇㄧㄣˇ]
【隨順】 謂隨從他人之意而不拂逆。(佛光大辭典)
【敎】 同「教」。「教」的異體字。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瘉】 [動詞]病好了。[名詞]病。[注音ㄩˋ]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倫常】 人與人相處的常道。
【迹】 同「跡」。
【瞽論】 不明事理的言論。[瞽:注音ㄍㄨˇ]
【瞽】 ①瞎眼的人。②沒有見識、無觀察力的人。[注音ㄍㄨˇ]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愈】 ①[副詞]更加、越發。②[動詞]病情好轉、病好了[痊愈/病愈]。③勝過、高明。④姓。
【十方】 佛教用語。佛教以東、西、南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上、下為十方。泛指各處、各界。
【大菩提心】 自利利他之心。(文鈔[31-202])
【儻】 如果、倘若。同「倘」。[連接詞][注音ㄊㄤˇ]
【併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動詞]合在一起。③[動詞]排除。通「摒」。④[動詞]拚命。[注音ㄅㄧㄥˋ]
【敍】 「敘」的異體字。
【拘墟】 比喻孤處一隅,見聞狹隘。
【祈】 請、求。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爰】 ①於是。②發語詞,無義。③改變、更換。[注音ㄩㄢˊ]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祇】 ①[注音ㄑㄧˊ][名詞]地神。[動詞]安心。[形容詞]大。②[注音ㄓ][副詞]正、恰、只。③...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