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三編 卷二 (三編上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復念佛居士書

復念佛居士書

昨接來函.具知一一。光近來作一格物致知確解.今為陳之。解曰.格除幻妄私欲物.致顯中庸秉彝知。此物.即心中不合天理人情之私欲。一有私欲.則所知所見皆偏而不正。若格除此幻妄不實之私欲.則不偏不易.即心本具之正知自顯。一舉一動.悉合情理.了無偏僻。此聖人為天下後世所立修己治心之大法。修齊治平在是。超凡入聖亦在是。於此用功最省力。而其所得之利益.隨各人之工夫淺深.為賢為聖.乃至為佛.悉由是得。況其下焉者乎。惜後儒不察.以物為事物.以知為知識。則是以根本之根本.認為枝末之枝末。又以枝末之枝末.認為根本之根本。不但不得聖人之意.亦亂聖人之文。何以言之.以欲誠其意.先致其知.致知在格物。此極省力.極簡便.舉念即得之法。棄之不講.令人推極吾之知識.窮盡天下事物之理.以期誠意正心者.則舉世難得其人矣。由宋儒誤認物為外物.故後儒只云誠正.而不提格致。此理極明顯.以自命得聖人心傳者錯解之。致聖人教人修己治心之道.晦塞不彰。可不哀哉。若專主自治.則格物一法.便可足用。以私欲一去.則衆惡悉除.衆善悉生.故云足用。若欲令舉世之人悉去私欲而顯正知.非提倡因果報應不可。以凡欲自利者.固不暇計及人之利與否。若知善惡因果.如影隨形.如響應聲。聲和則響順.形直則影端。了此.則不期格物.而自肯格物矣。故孔子之贊周易也.最初即曰.積善之家.必有餘慶.積不善之家.必有餘殃。積善.積不善.因也。餘慶.餘殃.則果矣。箕子之陳洪範也.末後方曰嚮用五福.威用六極。此實明前生之因.今生之果。嚮.順也。用.以也.得也。威義.當是違。極.窮厄也。由前生所行.違背正道.致今生得此窮厄之果也。後儒不察文理.一歸於王政.則成違天理而誣王政矣。小兒生於富貴家.即享福.生於貧賤家.即受苦.豈王政令彼生乎。五福之四.攸好德.乃前生修道修德之習性。一壽.二富.三康寧.五考終命.乃前生修道修德所感之果報也。六極之一.凶短折.二疾.三憂.四貧.五惡[貌醜曰惡].六弱[身柔曰弱].乃前生多作不順道義之事之果報.何得皆歸於王政乎。


👉 三編上冊 第429頁

印光法師文鈔 三編卷二
[32-162] 復念佛居士書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修德】 修養德行。行善積德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