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三編 卷四 (三編下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復卓智立居士書七

復卓智立居士書七

光一向不喜照相。良以照相一事.皆為耗費信施。以有用之錢財.作此無益虛華之事.豈行道人之所宜者乎。汝詳審吾言.深體吾心.雖未見面.當為見心.何欠憾乎。否則縱與佛同居一室.心不依從。如調達.善星.尚須生身陷入阿鼻地獄.況今之泛泛悠悠者乎。祈以躬行實踐率彼生徒.及諸鄉里.則是余之所望也。朝暮禮佛即已.何得於禮佛後.隨即禮光.禮光竟有何益。若必曰念指示恩.於朔望朝暮行之.平日固不必也。汝但能依光所說.即為佛之真子。光與汝同於此生.即生浄土.為蓮邦摯友.則幸甚矣。大殿之對.當以佛之道為文。彼與汝之文.乃閒文。今另擬一聯。願重悲深.舉三根而普度。真窮惑盡.超十地以獨尊。三根.徧指六道三乘也。真窮者.所證之理.已證到極處也。惑盡者.所斷之惑.已斷得浄盡也。十地.即十地菩薩.將近成佛之人。唯.獨也。用獨尊.覺明了點。唯尊.或有文字淺者.不大明白.以獨字平仄略不如法.祈斟酌用。然此種對聯.非試帖詩.亦無關緊要。林鴻猷.二三年來夫婦各有鉅疾.其殆宿業所招.固宜認真懺悔。又當省其所作.或有不法.極力懺除.改往修來。庶可即蒙慈佑也。祈將光意與彼說之。

凡屬外道.皆係偷竊佛經.祖語.改頭換面.以為己之經書。夫吾國自佛法東傳.唯初二三四五六祖.舉世皆稱為祖。六祖之法孫.名道一.俗姓馬。因西天廿七祖有馬駒踏殺天下之讖.當時皆稱馬大師。歿後悉稱馬祖。此外無一直稱祖者。即初二三四五六祖.亦歿後人尊稱之.非當時即稱為祖也。天地間人數甚繁.宿根各異。雖受佛化.由彼之種性不善.故發為邪見。如天地以陰陽二氣.化生萬物。陰陽之氣是一.而其所生則萬有不齊。甘者毒者.各隨種類。彼以同有念佛之語.遂謂為同。何異謂同受陰陽之氣.即謂為同乎。汝鄉無通佛法人.宜此等邪說大興。汝既無正智慧眼.只宜爾為爾.我為我.各守各法.各行各道。亦不附入彼黨.亦不攻訐其非。則雖與其同居.亦無相染及相忌等。和光而不同其塵.是為守己之道。言和光者.非隨彼修持.但不攻訐.亦不讚歎之謂。若隨彼轉.則便成同塵矣。同塵.則便成佛法之罪人矣。

凡夫修行.當發利人利物之大菩提心。其利人利物之事.則力能為者.勉而為之。不能為者.必令此心常存。則固與大乘之願心.不相背也。

汝結瘤病.不用蛛絲.只念觀音.也會好。以汝究欠正信.故心心奔馳於醫藥中。彼世間出格偉人.每以小病由醫致命。彼之致力於醫.醫亦未必誤.特宿業使然。凡極難醫之病.均以念觀音為治。果虔誠.必有奇效.汝何以瞋恨心如此之盛。可知宿世定是大有權勢之人.致其習氣.已成為性。今當學謙抑.總知己不是.不見人不是。久而久之.涵養成性.習氣消滅矣。

譚命.宜以袁了凡立命篇為本。則無論何人.均可獲益。於此留心.其益大矣。而改過.積善.謙德.三篇之意.均可相機為說。校之良醫活人.功德更大。

汝果能秉正本清源之心.以行培植人材之事。即是不據位而行政.不昇座而說法矣.何樂如之。至於念佛.豈便有礙。朝暮隨力稱念。若於此外.則不用心思時.隨便念念。但具真信切願.自可往生。若必曰躬耕而易念佛.不知躬耕之時.以辛苦故.決不能念也。汝作此想者.皆不反躬自省。這山看見那山高之情見。非深體自心.徹了世故之智識也。汝但以諸惡莫作.衆善奉行.深信因果.力敦倫常。兼以信願持名.求生西方。以此自行.亦以此化他。縱不能大有作為.亦可以不愧為人.不愧為師.而頂天立地也已。

汝是凡夫.不是聖人.睡何能免.食何能止。但不貪睡.不貪食.取其養息充饑即已。若如汝所說.仗神咒止睡.果真持咒有大靈感.或可不睡。汝初持之夜便不睡.乃是心切之極.已稍傷神.故不睡。若傷神久.則睡便不醒矣。初心人.每每以一時精進過度.後便退惰。

袴腿敞開.此南方之習慣。若北方上等人.亦無此派.況學佛之居士乎。故居士亦應將袴腿扎起來方好。僧之真修者.睡亦不放開.況白日乎。

知有所不能.而竭力勉其所能.則為菩薩大慈大悲心行。知有所不能而概不戒.則成地獄種子矣。邪見人每以有所不能者阻人。謂人之一吸.即有無數細蟲.入其腹中.皆為殺生.皆為食肉.汝何能不殺不食。此正如通身埋沒於圊廁.亦欲拉人入中。人不肯依.乃曰.汝以我為臭.汝身上常有蠅子.蚊子.蚤子.屙屎.屙尿.還不是在圊廁中.還說我臭乎。此種知見.皆屬邪見.皆生於聰明人.可畏哉。

佛法以利人為重.利人之道.當自親始。倘不於父母兄弟妻子前.以此道相勸.而勸他人.是為捨本逐末.須二者齊施并行方可。

以文字勸人.是極好事。然也須有體格。若汝最初所寫之字.直是講究人上帳也不肯用。近雖不用從前之派.然亂說亂寫.直同瘋癲。若遇高明.便看汝不起。

且依凡夫章程修持.勿想出人頭地.則有實益。否則後來必有大發癲狂之一日在。由是反令無知之人.退其信心。祈詳閱文鈔及古德浄土著述.庶可去此習氣.不至著魔。否則難保不魔。掩耳持咒.何若息妄持咒。掩耳.亦是魔派。

業通三世.凡夫則避之而不敢當其鋒.聖人示生世間.則任業.如還債然。彼已超然於生死之外.不妨與世人示宿業今受.以息後世人之殺心。汝如此會.真所謂以凡夫心.妄測聖人.罪過無量。其僧之所證.雖不可知.然不可死執決無業報。以致世人不生警懼.而力持聖號焉。

由其現惡人而遭苦.則令其止惡。或由遭惡報而生善念也.則令其自新。為畜生為餓鬼之事迹甚多.現面然餓鬼.大開濟度之門。今之蒙山.燄口.水陸.皆由此始。現畜生至末後顯本.則令現時後世.由茲生信念佛.斷惡修善者.不計其數。汝絕未寓目.而曰奚益.可不哀哉。

佛雖慈悲廣大.而欲度衆生.須有折攝。若慢佛.毀佛.佛實不生憎愛。然不行折伏.則無以為勸。以故護法神.必令其遭禍.以儆其效此作惡者.其慈悲為何如也。汝之所說.不洞事務之混賬話也。一切唯心.實為至論。然亦不得不明折伏之意.而專說唯心也。

西方勝境.昭示目前。要其人心心念念.與佛相應方可。否則一見此境.反致發生魔事。喻如病體未愈.不敢受清涼之樂。蓮池之願.在念佛一心上.固為正理。汝之說.在不念即見上.則為胡說巴道。生盲不見杲日.鴟梟晝不見泰山.詎杲日.泰山.不出.不在乎。以彼自業所障.故不見耳。

背覺合塵.指本體言.非指事修言。未修之本體.如未出鑛之金。恐人不識是佛性.故名為覺。修而顯發本體.則如出鑛之金。則是由修顯性.因始覺而合本覺矣。如是.則如既成精金.不復為鑛矣。汝只曉得亂說道理.絕不肯深思其義.勞我枉費多少筆墨.與汝作引兒戲弄之行為.何若已之。

如來從右脅而生.其母七日即逝世.生忉利天。後佛成佛.昇忉利天.為母說法。在天安居一夏.優填王思念如來.因始造像。讀文鈔.何以不知。至於臨終佛以大慈.示同世人吉祥而臥。欲警誡衆生.亦如病人身體不舒坦.謂曰.我今背痛。而後.恐諸凡夫.視為實然。復涌身虛空.現數十種神變。及其入滅.已入金棺.佛母自天而下.佛又從棺坐起.安慰其母。畢後.仍臥棺中。迨迦葉從耆闍崛山來.佛於棺中.露出雙足.迦葉奉足撫摩。詳見大涅槃經[此四十卷][此二卷]分。外道毀謗.作如此說。彼等猶如狗子.只曉得屎香.反罵嘉肴為臭。若是狗子.則固信不疑。若非狗子.則汙耳汙口.豈以此掛口齒也。外道謗法之語.多分如是。唯明理者.自不受惑。

汝真不通世務之人。孔子惡其因俑而致殺人殉葬.故曰.其無後乎。汝以木魚例之。此等說話.真成兒戲。舉世之人.皆以魚為殽膳.豈未作木魚之前.世人從未一食於魚之事乎。此種話.本不應答.以其戲也。若不答.汝將謂我有口辯.能令無知無識之盲師結舌。

行道比丘.不拜帝釋.汝何得除去比丘二字。以比丘是佛弟子.拜則不宜。非在家學佛.通不許拜。在家人雖通佛法.若世間正神.暫一設拜.亦非不可。若以日夕常同佛一樣拜.則亦非宜.是即所謂敬而遠之也。至於多生之父母說.亦屬強說。多生之父母.徧於六道.汝何不徧拜馬牛羊雞犬豕乎。是以佛令人戒殺放生.以其歷劫互生故。令其發慈悲心.以行救援也。

汝專會執邪見以為正法。彼岸實應自登.若不念佛.至心浄佛土浄.能自登乎。汝聞理性.便欲廢事修。甘露灌頂.唯致誠至極.心佛相應者方能.何得名為外鑠。以一刻工夫.令盡法界衆生皆悟.乃外鑠也。以自己未到心佛相契之時.何能蒙佛加被也。

前後陰則有.有而無用。佛三十二相中.孔門相具.即是後陰。馬陰藏相.即是前陰。馬陰藏者.謂如馬之陰.藏而不現於外耳。西方人生者.各有三十二相。以佛相推之則有。然西方無有女人。思食得食.所食者乃化食.食之亦無渣滓.故前後陰.皆不過示同世人而已。汝問化生之時.了與不了。可知汝看浄土書及文鈔.皆是囫圇吞棗.并不理會是甚麼滋味。念佛人臨終預知時至.不了了而能然乎。即不能告訴別人.既蒙佛慈接引.豈有糊裏糊塗.如夢之不知是夢.亦不知何以而覺乎。汝真會說無道理話。

怒於生徒.何用發火不能自遏。不過略現嚴厲之相.俾其畏憚即已。若再過厲.亦不過如是畏憚.尚能有加乎。設教之策.宜嚴氣正性。一言一動.毫無茍且輕佻.則生徒自如臨師保。倘平素了無沈重氣象.又復與彼喜喜哈哈.如此縱怒至氣死.於彼何益。汝作此問.知汝及汝師.皆不善為表率.否則決不至如此之怒。何況於說容其自改.及姑息養奸乎。一幼僧佻僻非常.一切人皆莫如之何.其師因浼光教訓[其師與光係至交]。光說其所以.以人當時面無血色.已懼之不已。後送來.光與彼和氣詳說.令勿違我命.違則決不輕恕。彼心雖畏懼.究未親試.不二日即犯規矩。光將打.與彼說其規矩不許動.不許哭。未打先避.光曰.此第一次.不加罰。再避.則定罰.遂打。如植木然。從此半年.未須一高聲說.況用如此不可遏之怒乎。此光緒十二年[在春天].事[至八月十五日、光下山上北京紅螺山、從此未返長安、已卅八年矣、]

汝何專門用者種死執著.說論佛法乎。誰教你執中無權。執中無權.尚不可.汝先便在執一上著手.何曾有一點中之氣象乎。汝以六祖守網放生.為破盜與妄戒.是孟子所說.不揣其本而齊其末者之見識也。汝真可謂是一腐儒.亦何不知輕重之若是也。須知佛教以慈悲為本.通人以達權為要。如汝所說.其父攘羊.而子證之.乃為正道。坐視其嫂之溺.而不肯用手援.乃為正道。既不能按此道行.必須致踰東家牆而摟其處子矣。何以故.以不親近非禮.此亦非禮.何必擇哉。如此說理.名矯亂說.佛不許答。因持殺戒.遂致不行罰.不治病.不喫飯。汝真是死執著人.食古不化。如此.何能自利利人。況曰貓捕鼠.蛇吞蛙.救此必殺彼。若依汝說.則戒殺必先殺殺生之物。然人於一世.殺生而食者.不知其幾何數。固當盡人而悉殺之.方為不作殺生之果耳。可憐可憐.具此聰明.如此不通道理也。

持戒之人.逢人逢神.皆以輪迴生死為諭。縱用素祭素飯.神人將從而怨之乎。況我持佛戒.彼邪鬼神.敢怨而加之以禍乎。若果怨之.是神尚得為正神.人尚得為正人乎。果自己所行真實.人與神當相感而化.何怨之有。若自己偷著喫.於敬神待客.則示以持戒。如此.則神必怒而人必怨以其偽也。偽君子.則如娼妓之逢人誇貞潔也.人誰信之。

汝真不洞世務之人。佛經義意無窮.雖不明白.如一極香之物.置之身中.其身自香。汝擬一切書亦如是觀.則如以臭物置之身中.其身會香乎。金剛經云.是經義不可思議.果報亦不可思議.他書不論好歹.有此義否。凡看世間書.心即散而不浄。凡看佛經.心即凝浄。此其義.可見佛為大聖人.其言為轉凡成聖之法言。故楞嚴經云.若衆生心.憶佛念佛.現前當來.必定見佛.去佛不遠。如染香人.身有香氣.此則名曰香光莊嚴。汝欲以一切書.與佛經同.則成不知香臭之人矣.哀哉。

災患之來.亦屬宿因。然能皈命佛菩薩.自可轉移。汝初以誠心.許願淡食.固是一番為衆之誠心。及至苦境已過.心力稍疲.則便形困難。行道之人.固宜適中。顯異惑衆.佛所深誡。當以蔬食為是.不必又復續行廢菜佐食之事也。但能憫彼無知.常相勸導.俾種善根斯可矣。

高王經.念之頗有利益.然此經實非佛說。真信佛人.固當依普門品所說.令人念觀世音名號.以祈加被為事也。

地藏經所說服水方法.非泛泛悠悠者所能得效。固當以志誠念佛.為消除業障.增長福慧之道。

大悲咒.摩摩下之所加.不必用.用則反成隔礙。古德持誦通不加.雖經中有之.非屬咒文.固無不可不用之典。囉多讀作拉音。

念佛兼憶兩菩薩名號.久則或致傷心力。念佛心憶佛像及二菩薩像.比憶名號尚省心力。凡學佛人.當依佛言教.何得自立章程。

牛乳取之於牛.雖不傷生害命.然亦有損於牛.固宜不食。食亦不涉犯戒之咎。

芥辣椒薑.是辛非葷。何得云.俱各辛臭.有似葱韭乎。豈非無事生事.亂說道理乎。芥辣椒薑.是辛非葷.椒.薑.芥.素食人均宜服。辣椒固宜少食.以食多則於人無益故也。

心能造業.心能轉業。須心極誠懇.方有實效。為人子者.曲從世禮.為親所制.不得不行.持酒薦腥.亦無不可。但須心中常為親懺悔宿業.冀其回心。有機可乘.婉言勸諭.是為真孝。若只知從世禮.不發度親之心。則是見親落井.隨之下石.以期立即殞命也。是故親無信心.當曲從以行世禮。親有信心.宜依法以益慧命。相宜而行.庶兩各有益也。

味精說明.有不如法。彼有地址.汝當去函詳說。而轉令我說.汝將謂我終日無一事乎。我有許多事皆不暇顧.那有工夫論此種。汝謂人微言輕.彼固為求名.兼求利益。豈汝之正言.不肯依從乎。又須知彼印此仿單.不知印幾多萬。若改亦須將此用完.下次用改者。汝若見仿單未改.便謂彼不見聽.則為不知事務矣。汝真算有心.我便不暇及。至謂由一語之不妥.便為抱薪救火.助桀為虐.何其不恕之甚也。然則廢棄此事.任人純食肉味.則火當煞勢.桀當仁厚乎。佛為不能持浄素者.尚開三浄.及六齋日.十齋日.汝便一個字都不許言及。汝能令一切人皆不沾肉味也否。至光用一最痛心之事.令人閱之.中心忐忑不安.勢必少喫以至於斷。汝謂啟殺機而令削之.是汝之戒.嚴於佛多多矣.況光乎哉。汝何不量輕重之若是也。

汝與宏大善書局書.不知宏大之所以。使知.當不費此事。然其意甚有利益.此書當留之以令印善書者看.然亦不可死板。若將凡佔物命之藥通去之.則外科便難措手矣。吾人存心利物.且莫作此種推義至盡言論.則人當依從。否則人反以推義至盡者責汝矣。

人生世間.禍福相為倚伏。椒山死於權奸之手.故得名宣宇宙。設無此禍.一經得志.決定滅佛。則於國於己.皆有大不利在。何以知之.彼在狄道作典史.為民興利除弊.數百年之弊.皆為革除。其年譜云[作典史之年、].其地喜拜佛燒香.雖士夫有所不免.因嚴禁之。初以為不便.未幾則皆知崇正而惡僧矣。狄道典史.不足一年尚如此.使為宰相.能不行滅佛之大事乎。滅佛之事成.於社稷也有大關係.不但身死墮阿鼻地獄而已也。嘉靖向好道而惡佛.若大用椒山.的確能為國為民.興利除弊。而由飽服程朱之毒.必以滅佛為第一大功德而奮志行之也。椒山完全未看過佛經.而年譜中叙受打刑時.了不知痛。其妾某氏為念觀音。意為觀音加被所致.故極刑不痛。此亦良心發現。其妻亦不知佛.上疏代死.己與二子.均無一言念佛者。人之將死.其言也善。若依椒山心行.宜深惡其妾之愚迷.方合彼心。彼既感妾之念觀音.何得嚴禁人民燒香拜佛乎。可知彼雖不信佛.及大難臨頭.良心上亦或吐出相信話耳。甚矣.學說之誤人也。以椒山之天姿.若再研窮佛法.則其於國.於民.於身.豈止如此而已乎。

汝既作詩作偈勸人.而不用正韻.用本閩韻.又不許改.寄我何為。又汝將印光二字拈以作對.不厭其多.將欲何為。以此寄我.為表汝誠乎.為作兒戲乎。拈名作對.及作偈.乃近世俗派。汝當做正經事做.豈非無事找事做.光豈悅汝如此之恭維乎。汝之利人利物之心.實為難得.而不知事務。恐不為說破.後來益發執著.必至做人不來。以故光憫汝之誠之執.說此一番絡索。若謂不然.則光秦人也.汝閩人也。地相去數千.人未曾一面。汝行汝志.以後不須再來信.免得與汝相衝突。

汝如此問.我如此答。若有幾人.如汝之人.我將纍死。汝文鈔有.浄土書有.不在此中取法.向我口頭筆下取。我若能普現色身固無礙。否則汝未得益.我先勞死。後若再有此等絡索.即不回復。


👉 三編下冊 第1015頁

印光法師文鈔 三編卷四
[34-129] 復卓智立居士書七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祈】 請、求。
【浄】 「淨」的異體字。
【蓮邦】 西方極樂世界。根據佛經記載,此世界的眾生都是以蓮花化生的方式誕生,故稱為「蓮邦」。
【閒】 ①[名詞]中間。同「間」[注音ㄐㄧㄢ]。②[名詞]同「間」。[注音ㄐㄧㄢˋ][名詞]空暇無事的時候。閒散輕簡的職務。[注音ㄒㄧㄢˊ][形容詞]空暇無事。安靜悠閒。與正事無關的、不緊要的。⑤[副詞]隨意的、不經心的。[注音ㄒㄧㄢˊ]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竊】 ①私下。用來謙指自己見解的不確定。②偷偷的。③盜取、偷。
【西天】 印度位在中國的西南方,我國古代因稱之為「西天」。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大菩提心】 自利利他之心。(文鈔[31-202])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偉人】 偉大的人物。
【校】 [動詞]①較量、計較。②訂正、考訂。考核、考究。③考核、考究。④計算。⑤古代的刑具。枷械的統稱。[注音ㄐㄧㄠˋ]
【校】 [名詞]①施教求學的地方。②中級軍官的名稱,分上校、中校、少校三級。③姓。[注音ㄒㄧㄠˋ]
【敦倫】 敦睦人倫、使人倫的情誼和睦。
【倫常】 人與人相處的常道。
【圊廁】 廁所。
【并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
【鈔】 ①[名詞]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編成的書。②[動詞]謄寫。③...
【迹】 同「跡」。
【不洞】 不懂。不明白、不了解。[注音ㄅㄨˋ ㄉㄨㄥˇ]
【不洞事】 不懂事。不明事理。[注音ㄅㄨˋ ㄉㄨㄥˇ ㄕˋ]
【洞事】 明白事務。(洞:①[動詞]深察。②[副詞]透澈、明白。③...)(事:人類所作所為及自然界的一切現象、活動,都稱為「事」。)
【愈】 ①[副詞]更加、越發。②[動詞]病情好轉、病好了[痊愈/病愈]。③勝過、高明。④姓。
【胡說巴道】 沒有根據地亂說。
【生盲】 指生而即盲。謂天生眼瞎。
【杲日】 明亮的太陽。[注音ㄍㄠˇ ㄖˋ]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病人】 生病的人。
【涌】 同「湧」。
【比丘】 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。為梵語bhikṣu的音譯。也譯作「比邱」、「苾芻」。
【加被】 指諸佛如來以慈悲心加護眾生。
【浼】 ①玷汙。②請託、請求。[注音ㄇㄟˇ]
【踰】 越過、超過。同「逾」。[注音ㄩˊ]
【喫】 同「吃」。[注音ㄔ]
【葷】 指蔥韮薤蒜之物。
【仿單】 貨物的價目單、說明書、廣告紙等。
【叙】 「敘」的異體字。
【纍】 [注音ㄌㄟˊ]
【色身】 指肉體。[佛教用語]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