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三編 卷四 (三編下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第四日說成佛大因果并略釋四料簡要義

第四日說成佛大因果并略釋四料簡要義

前兩天余曾將因果談過.今天仍談因果。須知前兩天所談者為小因小果.今天所談者為大因大果。

佛之所以成佛.常享真常法樂.衆生之所以墮地獄.永受輪迴劇苦者.皆不出因果之外。凡人欲治身心.總不能外於因果。現在人徒好大言.不求實際.輒謂因果為小乘法.實為大謬。詎知大乘小乘.總不外因果二字。小乘是小因果.大乘是大因果。小因.是依生滅四諦.知苦斷集.慕滅修道。小果.是證阿羅漢果。大因.是修六度萬行。大果.是證究竟佛果。種瓜得瓜.種豆得豆.有其因必有其果.未之或爽也。所以不獨世間人皆在因果之中.即菩薩佛.亦不出因果之外。若謂因果為小乘.則菩薩佛.亦是小乘矣。其言之狂悖可知矣。

本會是護國息災法會.余以為但息刀兵水火之災.尚非究竟.須并息生死煩惱之災.乃為徹底辦法。吾人昧己法身.斷佛慧命.可悲可痛.較之色身被禍.何止重百千萬倍。故必能護持法身慧命.斷生死煩惱.方算盡息災之能事。

佛教大綱.不外五宗。五宗者.即律.教.禪.密.浄也。律為佛法根本.嚴持浄戒.以期三業清浄.一性圓明.五蘊皆空.諸苦皆度耳。教乃依教修觀.離指見月.徹悟當人本具佛性.見性成佛耳。然此但指其見自性天真之佛為成佛.非即成證菩提道之佛也。密以三密加持.轉識成智.名為即身成佛。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為成佛.非成福慧圓滿之佛也。此三宗.均可攝之於禪.以其氣分相同也。以故佛法修持之要.不過禪浄二門。禪則專仗自力.非宿根成熟者.不能得其實益。浄則兼仗佛力.凡具真信願行者.皆可帶業往生。其間難易.相去天淵。故宋初永明壽禪師.以古佛身.示生世間.徹悟一心.圓修萬行.日行一百八件佛事.夜往別峰.行道念佛。深恐後世學者.不明宗要.特作一四料簡偈.俾知所趣。其偈曰.有禪有浄土.猶如戴角虎.現世為人師.來生作佛祖。無禪有浄土.萬修萬人去.若得見彌陀.何愁不開悟。有禪無浄土.十人九蹉路.陰境若現前.瞥爾隨他去。無禪無浄土.鐵牀并銅柱.萬劫與千生.沒個人依怙。此八十字.乃如來一代時教之綱要.學者即生了脫之玄謨。閱者先須詳知何者為禪.何者為浄土.何者為有禪.何者為有浄土。禪與浄土.乃約理約教而言.有禪有浄土.乃約機約修而論。理教則二法了無異致.機修則二法大相懸殊。語雖相似.意大不同。極須著眼.方不負永明之婆心矣。何謂禪.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.宗門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。宗們語不說破.令人參而自得.故其言如此。實即無能無所.即寂即照之離念靈知.純真心體也[離念靈知者、了無念慮、而洞悉前境也、]。浄土者.即信願持名.求生西方.非偏指唯心浄土.自性彌陀也。有禪者.即參究力極.念寂情亡.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.明心見性也。有浄土者.即實行發菩提心.生信發願.持佛名號.求生西方之事也。倘參禪未悟.或悟而未徹.皆不得名為有禪。倘念佛偏執唯心而無信願.或有信願而不親切.皆不得名為有浄土矣。至於雖修浄土.心念塵勞.或求人天福報.或求來生出家為僧.一聞千悟.得大總持.宏揚佛法.教化衆生者.皆不得名為修浄土人。以其不肯依佛浄土經教.妄以普通教義為準.則來生能不迷而了脫者.萬無一二。被福所迷.從迷入迷者.實繁有徒矣。果能深悉此義.方是修浄土人。眼中無珠者.每謂參禪便為有禪.念佛便為有浄土.自悞悞人.害豈有極。此已說明禪浄有無.今再將偈語.逐段剖晰.方知此八十字.猶如天造地設.無一字不恰當.無一字能更移。

其第一偈云.有禪有浄土.猶如戴角虎.現世為人師.來生作佛祖者。蓋以其人既徹悟禪宗.明心見性.又復深入經藏.備知如來權實法門.而於諸法之中.又復唯以信願念佛一法.以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。觀經上品上生.讀誦大乘.解第一義.即此是也。猶如戴角虎者.以其人禪浄雙修.有大智慧.有大禪定.有大辯才。邪魔外道.聞名喪膽.如虎之戴角.威猛無儔。有來學者.隨機說法.應以禪浄雙修接者.則以禪浄雙修接之。應以專修浄土接者.則以專修浄土接之。無論上中下根.無一不被其澤.豈非人天導師乎。至臨命終時.蒙佛接引往生上品.一彈指頃.華開見佛.證無生忍.最下即證圓教初住.亦有頓超諸位.至等覺者。圓教初住.即能現身百界作佛.何況此後位位倍勝.直至四十一等覺位乎。故曰.來生作佛祖也。

其第二偈云.無禪有浄土.萬修萬人去.若得見彌陀.何愁不開悟者。以其人雖未明心見性.然卻決志求生西方。佛於往劫.發大誓願.攝受衆生.如母憶子.衆生果能如子憶母.志誠念佛.則感應道交.即蒙攝受。力修定慧者.固得往生。即五逆十惡.臨終苦逼.發大慚愧.稱念佛名.或至十聲.或止一聲.直下命終.亦皆蒙佛化身.接引往生.非萬修萬人去乎。然此雖念佛無幾.以極其猛烈.故能獲此巨益.不得以泛泛悠悠者校量其多少也。既生西方.見佛聞法.雖有遲速不同。然已高預聖流.永不退轉.隨其根性淺深.或漸或頓.證諸果位。既得證果.則開悟不待言矣。所謂.若得見彌陀.何愁不開悟也。

其第三偈云.有禪無浄土.十人九蹉路.陰境若現前.瞥爾隨他去者。以其人雖徹悟禪宗.明心見性.而見思煩惱.不易斷除。直須歷緣鍛鍊.令其浄盡無餘.則分段生死.方可出離。一毫未斷者勿論.即斷至一毫未能浄盡.六道輪迴.依舊難逃。生死海深.菩提路遠.尚未歸家.即便命終.大悟之人.十人之中.九人如是.故曰.十人九磋路。蹉者.蹉跎.即俗所謂擔閣也。陰境者.中陰身境.即臨命終時.現生.及歷劫善惡業力所現之境。此境一現.眨眼之間.隨其最猛烈之善惡業力.便去受生於善惡道中.一毫不能自作主宰。如人負債.強者先牽.心緒多端.重處偏墜。五祖戒再為東坡.草堂青復作魯公.此猶其上焉者。故曰.陰境若現前.瞥爾隨他去也。陰.音義與蔭同.蓋覆也。謂由此業力.蓋覆真性.不能顯現也。瞥.音撇.眨眼也。有以蹉為錯.以陰境為五陰魔境者.總因不識禪.及有字.故致有此謬誤也。豈有大徹大悟者.十有九人.錯走路頭.即隨五陰魔境而去.著魔發狂耶。夫著魔發狂.乃不知教理.不明自心.盲修瞎鍊之增上慢種耳。何不識好歹.以加於大徹大悟之人乎。所關甚大.不可不辨。

其第四偈云.無禪無浄土.鐵牀並銅柱.萬劫與千生.沒個人依怙者。有謂無禪無浄.即埋頭造業.不修善法者.大錯大錯。夫法門無量.唯禪與浄.最為當機。其人既未徹悟.又不求生.悠悠泛泛.修餘法門。既不能定慧均等.斷惑證真.又無從仗佛慈力.帶業往生。以畢生修持功德.感來生人天福報。現生既無正智.來生必隨福轉.耽著五欲.廣造惡業。既造惡業.難逃惡報。一氣不來.即墮地獄.以洞然之鐵牀銅柱.久經長劫.寢臥抱持.以償彼貪聲色殺生命等種種惡業。諸佛菩薩.雖垂慈愍.惡業障故.不能得益。清截流禪師謂.修行之人.若無正信求生西方.泛修諸善.名為第三世怨者.此之謂也。蓋以今生修行.來生享福.倚福作惡.即獲墮落.樂暫得於來生.苦永貽於長劫。縱令地獄業消.又復轉生鬼畜.欲復人身.難之難矣。所以佛以手拈土.問阿難曰.我手土多.大地土多。阿難對佛.大地土多。佛言.得人身者.如手中土.失人身者.如大地土。萬劫與千生.沒個人依怙.猶局於偈語.而淺近言之也。永明禪師.恐世人未能將禪浄之真義.觀察清晰.故作此偈以明之.可謂迷津之寶筏.險道之導師.厥功偉矣。良以一切法門.專仗自力.浄土法門.兼仗佛力。一切法門.惑業浄盡.方了生死。浄土法門.帶業往生.即預聖流。世人不察.視為弁髦.良堪浩歎。今人每以話頭看得恰當.臨終去得好.便為了脫.不知此語.乃未開正眼之夢話也。

茲引數事為例。如清乾嘉間.有三禪僧.為同參.死後.一生江蘇.為彭文章.一生雲南.為何桂清.一生陝西.為張費.三人.唯彭記得前生事。後入京會試.俱見二人.遂說前生為僧事。二人雖不記得.一見如同故人.成莫逆交。殿試.彭中狀元.何榜眼.張傳臚。彭也放過主考學臺.然頗貪色.後終於家。何作南京制臺.洪楊反.失南京.被皇上問罪死。張尚教過咸豐皇帝書.回回要反.騙去殺之。此三人.也不是平常僧.可惜不知求生西方.雖得點洪福.二人不得善終.彭竟貪著女色.下生後世.恐更不如此生矣。

又蘇州吳引之先生.清朝探花.學問道德相貌俱好。民十年.朝普陀會余.自言伊前生是雲南和尚。以燒香過客.不能多叙.亦未詳問其由。十一年.余往揚州刻書.至蘇州一弟子家.遂訪之.意謂夙因未昧。及見而談之.則完全忘失了.從此永無來往。迨十九年.余閉關報國寺.至十一月.彼與李印泉.李協和二先生來。余問.汝何以知前生是雲南僧。伊云.我二十六歲做一夢.至一寺.知為雲南某縣某寺.所見的殿堂房舍.樹木形狀.皆若常見.亦以己為僧。醒而記得清楚.一一條録。後一友往彼作官[張仲仁先生、尚知此人姓名、].持去一對.絲毫不錯。余曰.先生已八十歲.來日無多.當恢復前生和尚的事業.一心念佛.求生西方.庶可不負前生修持之苦功矣。伊云.念佛怎麼希奇。余曰.念佛雖不希奇.世間無幾多人念。頂不希奇的事.就是喫飯.全世界莫一個人不喫飯.此種最不希奇的事.汝為什麼還要做。伊不能答.然亦不肯念。伊問二位李先生.君等念否。答曰.念.伊仍無下語。至十二月三十夜.將點燈時去世.恰滿八十歲。此君前生也很有修持.故今生感得大功名.大壽命。今生只盡倫常.佛法也不相信了.豈不大可哀哉。然此四人.均尚未有所證.即已有所證.未能斷盡煩惑.也難出離生死。如唐朝圓澤禪師.曉得過去未來.尚不能了.況只去得好.就會了乎。

唐李源之父.守東都.安祿山反.殺之.李源遂不願做官.以自己洛陽住宅.改做慧林寺.請圓澤做和尚.伊亦在寺修行。過幾年.李源要朝峨眉.邀圓澤同去。圓澤要走陝西.李源不願到京.定規要由荊州水道去。圓澤已知自己不能來矣.遂將後事一一開明.夾於經中.尚不發露.遂隨李源乘船去。至荊州上游.將進峽.其地水險.未暮即住。忽一婦.著錦襠.在江邊打水.圓澤一見.雙目落淚。李源問故。圓澤曰.我不肯由此道去者.就是怕見此女人。此女人懷孕已三年.候吾為子.不見則可躲脫.今既見之.非為彼做兒子不可。汝宜念咒.助我速生.至第三日.當來我家看我.我見汝一笑為信。過十二年.八月十五夜.至杭州天竺葛洪井畔來會我。說畢.圓澤坐脫.婦即生子。三日.李源去看.一見.其兒即笑。後李源回慧林.見經中預道後事之字.益信其為非平常人。至十二年.李源預到杭州.至八月十五夜.往所約處候之。忽隔河一放牛孩子.騎牛背.以鞭打牛角唱曰.三生石上舊精魂.賞月吟風不要論.慚愧情人遠相訪.此身雖易性常存。李源聞之.遂相問訊.談叙。叙畢.又唱曰.身前身後事茫茫.欲話因緣恐斷腸.吳越江山遊已徧.卻回煙棹上瞿塘。遂乘牛而去。此種身分.尚了不了.況只話頭看得恰當.去得好.就會了乎。

仗自力了生死.有如此之難.仗佛力了生死.有如彼之易.而世人每每捨佛力而仗自力.亦莫明其妙。今二語為之說破.只是要顯自己是上等人.不肯做平常不希奇的事之知見所誤也。願一切人.詳思此五人之往事.如喪考妣.如救頭然.自利利他.以修浄業.方可不虛此生此遇矣。


👉 三編下冊 第1075頁

印光法師文鈔 三編卷四
[34-169] 第四日說成佛大因果并略釋四料簡要義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并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
【色身】 指肉體。[佛教用語]
【浄】 「淨」的異體字。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土人】 世居當地的人。
【悞】 「誤」的異體字。[注音ㄨˋ]
【悞】 錯,謬。[注音ㄨˋ]
【校】 [動詞]①較量、計較。②訂正、考訂。考核、考究。③考核、考究。④計算。⑤古代的刑具。枷械的統稱。[注音ㄐㄧㄠˋ]
【校】 [名詞]①施教求學的地方。②中級軍官的名稱,分上校、中校、少校三級。③姓。[注音ㄒㄧㄠˋ]
【擔閣】 耽誤、延遲。
【五祖戒】 五祖.寺名。師戒禪師.曾為黃梅五祖寺之住持.故世稱五祖戒。(文鈔 [21-114])
【寢】 ①睡覺、臥息。②躺臥。③停止。④像動物趴著的樣子。⑤臥室、居室。⑥...
【愍】 [動詞]恤、哀憐。[注音ㄇㄧㄣˇ]
【弁髦】 比喻沒有用的東西。[注音ㄅㄧㄢˋ ㄇㄠˊ]
【咸】 都、皆、全。[副詞][注音ㄒㄧㄢˊ]
【回回】 回回一詞原來自西域的商人在中國定居,天氣轉暖時才回國,一年往返兩次,故名「回回」。歷史學概念。歷史上泛指來自西亞、中東地區的穆斯林早期移民。
【學問】 ①求學所得的知識。②學與問。③道理。
【叙】 「敘」的異體字。
【舍】 ①房屋、住宅。[注音ㄕㄜˋ]②放棄、放下。通「捨」。[注音ㄕㄜˇ]③...
【録】 同「錄」。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喫】 同「吃」。[注音ㄔ]
【倫常】 人與人相處的常道。
【游】 遨遊、交往。通「遊」。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