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嘉言錄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六、勸注重因果

丁 示戒殺之要

● 天地之大德曰生,如來之大道曰慈。人物雖異,心性是同。舉凡三乘六凡,如來視之,皆如一子。何以故,以其皆具佛性,皆堪成佛故。三乘且置。六凡天人阿修羅畜生鬼地獄,雖則高下懸殊,苦樂迥異。總皆未斷惑業,未出生死。天福若盡,即便下降。獄罪若滅,仍復上昇。猶如車輪,互為高下。我今幸得人身,理宜委曲設法,護惜物命。體天地好生之德,全吾心惻隱之仁。良以諸物與我,同生於天地之間,同受天地之化育。而且同知貪生,同知畏死。仁人於枯骨,尚且掩而埋之。於草木,尚且方長不折。況肯為悅我口腹,令水陸諸物受刀砧烹煮之苦哉。須知此等諸物,從無始來,亦曾高居尊位,威權赫奕。不知借威權以培德,反致仗威權以造業。竟使惡業叢集,墮於異類。口不能言,心無智慮,身無技術以罹此難。雖弱肉強食,於事則得。而怨恨所結,能無生生世世,圖報此怨之念乎。人縱不念諸物被殺之苦,獨不懼怨業深結,常被彼殺乎。又不懼殘害天物,天將奪我福壽乎。人惟欲眷屬團聚,壽命延長,身心安樂,諸緣如意。正應發大悲心,行放生業。使天地鬼神,悉皆愍我愛物之誠。則向之所欲,當可即得。若仗我有錢財,我有智力,設種種法,掩取諸物,以取悅我口腹,不計彼之痛苦。尚得謂與天地並立為三之人矣乎。然我與彼等同在生死。從無始來,彼固各各皆為我之父母兄弟妻妾子女,我亦各各皆為彼之父母兄弟妻妾子女。彼固各各或於人中,或於異類,皆被我殺。我亦各各或於人中,或於異類,皆被彼殺。為親為怨,相生相殺。靜言思之,愧不欲生。急急改圖,尚悔其遲。況肯蹈常襲故,仍執迷情,以為天生異類,原為供人食料乎。然我尚具足惑業,固無由出於輪迴之外。萬一彼罪已滅,復生人道。善根發生,聞法修行。斷惑證真,得成佛道。我若墮落,尚當望彼垂慈救援,以期離苦得樂,親證佛性。豈可恃一時之強力,俾長劫以無救乎哉。([序]四四)

● 須知人與物類,同此血肉之軀,同此靈知之性,同生於天地之間。但以彼此宿世罪福不同,致使今生形質靈蠢各異。以我之強,陵彼之弱。以彼之肉,充我之腹。快心樂意,謂為福報。而不知其福力一盡,業報現前。墮彼異類,受人殺戮時。則身不能敵,口不能言。中心憂懼痛楚,方知食肉之事,為大罪過。食肉之人,為真羅剎。雖欲不令人殺而食之,不可得也。故楞嚴經云,以人食羊,羊死為人,人死為羊。如是乃至十生之類,死死生生,互來相瞰。惡業俱生,窮未來際。又況多劫以來,更互相生。既無道力以行救濟,忍使彼受刀砧極苦,我享口舌滋味乎。入楞伽經,世尊種種呵斥食肉。有云,一切衆生,從無始來,在生死中,輪迴不息。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屬,乃至朋友親愛侍使。易生而受鳥獸等身,云何於中取之而食。凡諸殺生食肉之人,若念及此,當即怵然驚,憬然悟。寧可自殺,不能殺一切物矣。([序]五八)

● 我與一切衆生,皆在輪迴之中。從無始來展轉相生,展轉相殺。彼固各各皆為我之父母兄弟姊妹兒女,我亦各各皆為彼之父母兄弟姊妹兒女。彼固頻頻由惡業力,或於人中,或於異類,受我殺戮。我亦頻頻由惡業力,或於人中,或於異類,受彼殺戮。久經長劫,相生相殺,了無底止。凡夫不知,如來洞見。不思則已,思之則不勝慚愧悲憫矣。我今幸承宿世福善,生於人道。固宜解怨釋結,戒殺放生。令彼一切有生命者,各得其所。又為念佛回向淨土,令得度脫。縱彼業重,未能即生,我當仗此慈善功德,決祈臨終往生西方。既往生已,即得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,永出輪迴,漸證佛果矣。且愛物放生,古聖先賢,皆行此事。故書有鳥獸魚鱉咸若之文,而文王澤及枯骨,況有知覺之物哉。至於簡子放鳩,子產畜魚,隨侯濟蛇,楊寶救雀。此固聖賢一視同仁之心,尚不知其蠢動含靈,皆具佛性。展轉昇沈,互為怨親,及將來決定成佛等義。迨至大教東來,三世因果,及生佛心性平等無二之理,大明於世。凡大聖大賢,無不以戒殺放生,為挽殺劫以培福果,息刀兵而樂天年之基址。古云,欲知世上刀兵劫,須聽屠門半夜聲。又云,欲得世間無兵劫,除非衆生不食肉。是知戒殺放生,乃拔本塞源之濟世良謨也。([疏]一)

● 或曰,鰥寡孤獨,貧窮患難。所在皆有。何不周濟,而乃汲汲於不相關涉之異類。其緩急輕重,不亦倒置乎哉。答曰,子未知如來教人戒殺放生之所以也。夫人物雖異,佛性原同。彼以惡業淪於異類,我以善業幸得人身。若不加憫恤。恣情食噉,一旦我福或盡,彼罪或畢,難免從頭償還,充彼口腹。須知刀兵大劫,皆宿世之殺業所感。若無殺業縱身遇賊寇,當起善心,不加誅戮。又況瘟疫水火諸災橫事,戒殺放生者絕少遭逢。是知護生,原屬護自。戒殺可免天殺,鬼神殺,盜賊殺,未來怨怨相報殺。鰥寡孤獨,貧窮患難,亦當隨分隨力以行周濟。豈戒殺放生之人,絕不作此項功德乎。然鰥寡等雖深可矜憫,尚未至於死地。物則不行救贖,立見登鼎俎以充口腹矣。又曰:物類無盡,能放幾何。答曰:須知放生一事,實為發起同人,普護物命之最勝善心。企其體貼放之之意,中心惻然,不忍食噉。既不食噉,則捕者便息。庶水陸空行一切物類,自在飛走游泳於自所行境,則成不放之普放。非所謂以天下而為池乎。縱不能人各如是,而一人不忍食肉,則無量水陸生命,得免殺戮,況不止一人乎。又為現在未來一切同人,斷鰥寡孤獨貧窮患難之因,作長壽無病,富貴安樂,父子團圝,夫妻偕老之緣。正所以預行周濟,令未來生生世世永不遭鰥寡等苦,長享受壽富等樂。非所謂罄域中而蒙福乎。何可漠然置之。子審思之。戒殺放生,畢竟是汲汲為人,抑止汲汲為物,而緩急輕重倒置乎。([疏]二)

● 一切衆生,一念心性,與三世諸佛,了無二致。但以迷而未悟,故長劫輪迴於六道之中,永無底止。雖則人天善道,校三途惡道,苦樂懸殊。然皆隨善惡業力,常相輪轉。則善道不足恃,惡道誠可怖。豈可不培植善因,妄造惡業。恃己之強,陵彼之弱。取水陸空行一切衆生,殺而食之乎。在昔佛教未來,儒宗聖人,皆以世間倫常設教。於吾人本具佛性,及六道輪迴,昇沈轉變。與夫斷惑證真,超凡入聖之若理若事,皆未發明,故不禁殺。然其不忍之心,已彰明較著,垂訓與世。如書之鳥獸魚鱉咸若。論語之釣而不綱,弋不射宿。孟子之見其生,不忍見其死。聞其聲,不忍食其肉。禮之諸侯無故不殺牛,大夫無故不殺羊,士無故不殺犬豕,庶人無故不食珍。珍,即肉也。足知殺生一事,儒宗亦非不戒。但以教道從權,姑未永斷耳。夫有故而殺,則其殺者固少。無故不食肉,則其食肉者,年無幾日矣。後世教道衰替,習為殘忍,遂以肉食為家常茶飯。只圖悅口,不一省其物類之苦,可不哀哉。及至佛教東來,則一切衆生,皆有佛性。及迷之則生死輪迴,了無已時。悟之則徹證涅槃,永劫常住之實理實事,究竟闡明。方知紜紜異類,皆是過去父母,未來諸佛。不但不敢殺而食之,又思令其各得其所。由於聖君賢相,哲士鴻儒,多皆仰遵佛訓,俯培己仁。或茹素而斷葷,或戒殺而放生。其嘉言懿行,載諸史冊。亦企後人同修慈心。愍彼物類,同具佛性。由惡業因緣,墮於畜道。我今幸生人道,若不加憐恤,恣意殺害。難免來生後世,怨怨相報。楞嚴經云:殺彼身命,或食其肉。經微塵劫,相食相誅。猶如轉輪,互為高下,無有休息。除奢摩他,及佛出世,不可停寢。然奢摩他道,殊不易得。如來出世,亦不易逢。敢不近法先賢,遠遵佛教。推吾惡死之心,拯彼待烹之輩。以祈消除宿業,培植善根。永斷殺害之因,同證長壽之果哉。([記]一一)

● 一切衆生,皆有佛性。皆是過去父母,未來諸佛。設法救護,尚恐不及。何可為悅我口腹,以殺彼身軀乎。須知水陸飛潛諸物,同吾靈明覺知之心。但以宿業深重,致使形體殊異,口不能言。觀其求食避死情狀,自可悟其與人無異矣。吾人承宿福力,幸生人道,心有智慮。正宜敦天父地母,民胞物與之誼。以期不負人與天地並名三才,以參贊天地之化育。俾民物各得其所,以同受覆載,同樂天年而後已。倘其不體天地好生之德,恣縱自己饕餮之念。以我之強,陵彼之弱。食彼之肉,充我之腹。必至一旦宿福已盡,殺業現前,欲不改頭換面,受彼展轉殺食,其可得乎。況肉食有毒,以殺時恨心所結故。故凡瘟疫流行,蔬食者絕少傳染。又肉乃穢濁之物,食之則血濁而神昏,發速而衰早,最易肇疾病之端。蔬係清潔之品,食之則氣清而智朗,長健而難老,以富有滋補之力。此雖衛生之常談,實為盡性之至論。因俗習以相沿,致積迷而不返。須知仁民者必能愛物,殺物者決難仁民,以習性使然。是以聖王治世,鳥獸魚鱉咸若。明道教民,黏竿彈弓盡廢。試思從古至今,凡殘忍饕餮者,家門多絕。仁愛慈濟者,子孫必昌。始作俑者,孔子斷其無後。恣食肉者,如來記其必償。祈勿徒云遠庖,此係隨俗權說。固宜永斷葷腥,方為稱理實義。([雜著]三二)

● 衆生心性,與佛同儔,由善惡業,報分人畜。人有智識,畜無技術,恃強陵弱,遂殺而食。成家之子,不借重債,況殺彼身,但圖口快。怨恨固結,歷劫互償。試一思及,中心痛傷。([雜著]三十)

● 原夫水陸空行一切衆生,無一不知疼痛苦樂,無一不知貪生怕死。而且無一不是吾人無量劫來之父母兄弟姊妹妻子朋友親戚。又復無一不能於未來世深種善根,修持淨業,斷惑證真,圓成佛道。但以宿世惡業,墮於異類。固宜深生憐憫以護持之,令彼各得其所。何可以強陵弱,或以智取,或以錢取,俾彼一切,悉充口腹。彼等力雖不敵,心固銜結。故致生生世世,展轉互殺。為一時之口腹,殺身命於多劫。校比自殺,酷烈萬倍。何苦為此招殃禍事,一何愚迷至於此極。在昔魯國有二勇士,彼此互聞而未相見。一旦相遇,沽酒共飲。一日,無肉不能成歡,當去買肉。一曰爾我肉也,何須更求。其人以為所見甚高,遂袒衣相割,彼此互食。又復割彼之肉,轉以奉彼。意氣揚揚,以為吾人之交,情意真摯。相割相食,遂至於死。凡見聞者,皆歎其愚。世人因食肉故,造諸殺業。遂至累劫,展轉互殺。校彼勇士,更為酷烈。由無慧目,不知後報。反為得意,用自矜誇。斥素食者,以為迷信,及以薄福。世俗相襲,恬不知非。以故如來於梵網,楞嚴,楞伽,等諸大乘經,極陳殺生食肉之禍,可謂拔本塞源之真慈大悲也。近世殺劫之慘,千古未聞。況復水火疾疫風吹地震旱潦等災,不時見告。總因殺業以為緣起,致令世道人心愈趨愈下。由是天災人禍,相繼而興。如立鏡前,不能逃影。([雜著]三十)

● 世俗迷惑,以惡為善,以造業為修福者,多多也。其最慘目傷心者,莫過於做會祭神。富家大戶,必殺大生以祭。一以冀得多福,一以彰其富有。即貧家小戶,亦必殺雞殺鴨,以期神常保護,令其福壽增延,諸凡如意也。不知天地以好生為德,神為天地主宰諸事,豈其心與天地相反,而為己一享其祭,令無數生命,同受刀砧之苦。是尚得謂之為聰明正直,賞善罰惡之正神乎。其原由於貪饞之愚夫,特借祭神之名,大殺特殺,以期悅己口腹。遂相習成風,而不知其為造大惡業。謂為祭神,神其食之乎。況既名為神,必秉聰明正直之德。當以作善作惡,為降福降殃之準。豈殺生祭我,即作惡者亦降福。不殺生祭我,即作善者亦降禍乎。若是則其神之心行,與市井無賴小人無異,何以稱其為聰明正直之神乎。既為聰明正直之神,決不為此妖魔鬼怪,不依道德仁義之事。([雜著]四五)

● 世人只知食肉為美,遂以自己貪圖臭穢腥臊之見,謂神亦如是。從茲彼此相效,不知其非。譬如蛆蟲食糞,意謂天仙亦當貪此美味,而常欲奉之以冀錫其福慶也。彼受殺之生,多多皆是宿世殺生祭神冀己食肉之人,以償當日殺生之報者。而一班愚人,一聞殺生祭神,便歡喜踴躍,以為作福。而不知將來變作此等生命,被人殺時,有口不能言,無法免脫矣。況以深入佛法,受佛大戒,畢生蔬食之出格高人,平白誣以貪圖肉食,且殺無數生命以祭之。其逆天悖理,誣聖衊賢之罪,愈當生生世世,永為此等被殺之物,豈不大可哀哉。([雜著]四六)

● 世人有病,及有危險災難等,不知念佛修善,妄欲祈求鬼神,遂致殺害生命,業上加業,實為可憐。人生世間,凡有境緣,多由宿業,既有病苦,念佛修善,懺悔宿業,業消則病瘉,彼鬼神自己尚在業海之中,何能令人消業。即有大威力之正神,其威力若比佛菩薩之威力,直同螢火之比日光。佛弟子不向佛菩薩祈禱,向鬼神祈禱,即為邪見,即為違背佛教,不可不知。又一切衆生,皆是過去父母,未來諸佛。理宜戒殺放生,愛惜物命,切勿依世俗知見,謂奉父母甘旨為孝。彼未聞佛法者,不知六道輪迴之事理,妄謂為孝,尚有可原。若已聞佛法之人,殺過去父母親屬,以奉養現在父母及喪祭等,豈但不是孝道,直成忤逆矣。是以通人達士,由聞佛法之真實義諦,悉不肯依世俗之權法以行。以此權法,殆姑順世俗迷情而立,非如來洞徹三世因果之道故也。([書二]五九)

● 諸惡業中,唯殺最重。普天之下,殆無不造殺業之人。即畢生不曾殺生,而日日食肉,即日日殺生。以非殺決無有肉故,以屠者獵者漁者,皆為供給食肉者之所需,而代為之殺。然則食肉吃素一關,實為吾人昇沈,天下治亂之本,非細故也。其有自愛其身,兼愛普天人民,欲令長壽安樂,不罹意外災禍者,當以戒殺吃素,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。以一切衆生一念心性,與佛無異,與吾人亦無異。但以宿世惡業,墮於異類。固當生大憐憫,何可恣行殺食乎。無如世人狃於習俗,每以殺生食肉為樂。而不念彼被殺之物,其痛苦怨恨為如何也。以強陵弱,視為固然。而刀兵一起,則與物之被殺情景相同。焚汝屋廬,姦汝婦女,掠汝錢財,殺汝身命,尚不敢以惡言相加,以力不能敵故耳。生之被殺,亦以力不能敵。使其能敵,必當立噬其人而後已。人何不於此苦境,試為設一回想。物我同皆貪生怕死,我既具此頂天履地之質,理宜參贊化育,令彼鳥獸魚鱉,各得其所。何忍殺彼身命,以取悅我口腹乎。由其殺業固結,以致發生刀兵之人禍,與夫水火旱潦,飢饉疾疫,風吹地震,海嘯河溢等天災,各各相繼而降作也。猶如世人送年禮然,我以禮往,人以禮來。斷無往而不來,來而不往者。即或有之,必有別種因緣相抵,實皆不出往來報復之外。天之賞罰,亦復如是,況人之報復乎。故書曰,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殃。易曰,積善之家必有餘慶,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。天道好還,無往不復。欲免惡果,先斷惡因。欲得善果,先植善因。此天理人情之至誼也。([雜著]六)


👉 嘉言錄 第180頁

印光法師嘉言錄
[41-021] 六、勸注重因果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迥】 的確的、特別的。[副詞][注音ㄐㄩㄥˇ]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刀砧】 刀子與砧板。為古代斬犯人用的刑具。[注音ㄉㄠ ㄓㄣ]
【愍】 [動詞]恤、哀憐。[注音ㄇㄧㄣˇ]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回向】 迴向,又作回向、轉向、施向。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,迴轉給眾生,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槃。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,為亡者追悼,以期亡者安穩。諸經論有關迴向之說甚多。(佛光大辭典)
【祈】 請、求。
【咸若】 若.順也。咸若者.皆順遂其生也。
【咸】 都、皆、全。[副詞][注音ㄒㄧㄢˊ]
【一視同仁】 平等待遇,毫無歧視。
【含靈】 指具有靈性的人類。
【噉】 「啖」的異體字。①吃。②給人食物吃。③誘使別人聽從自己。[注音ㄉㄢˋ]
【同人】 同在一處做事的人。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游】 遨遊、交往。通「遊」。
【校】 [動詞]①較量、計較。②訂正、考訂。考核、考究。③考核、考究。④計算。⑤古代的刑具。枷械的統稱。[注音ㄐㄧㄠˋ]
【校】 [名詞]①施教求學的地方。②中級軍官的名稱,分上校、中校、少校三級。③姓。[注音ㄒㄧㄠˋ]
【倫常】 人與人相處的常道。
【發明】 ①創造性的闡發前人不知的義理。②...
【永劫】 形容非常漫長的時間。
【葷】 指蔥韮薤蒜之物。
【寢】 ①睡覺、臥息。②躺臥。③停止。④像動物趴著的樣子。⑤臥室、居室。⑥...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誼】 ①應有的道理或原則。通「義」。②交情。③...
【修持淨業】 謂改過遷善及念佛、即生即願往生西方。(文鈔 [11-019])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淨業】 佛教稱使往生西方淨土的修行。(修持淨業:謂改過遷善及念佛、即生即願往生西方。)
【潦】 積水。[名詞][注音ㄌㄠˇ]
【愈】 ①[副詞]更加、越發。②[動詞]病情好轉、病好了[痊愈/病愈]。③勝過、高明。④姓。
【境緣】 (境:情況、光景。如:「順境」、「逆境」、「家境」。) (緣:人與人或事物之間相遇投合的機會。)[附註。相遇投合:相遇、合得來]
【瘉】 [動詞]病好了。[名詞]病。[注音ㄩˋ]
【狃】 ①拘泥、因襲。②習慣、安於。③貪、貪圖。[注音ㄋㄧㄡˇ]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