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增廣正編 卷一 (正編上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復袁福球居士書

復袁福球居士書

所言由佛學撮要.頓生正信.一以宿有善根.一以令嚴慈之熏陶使然。印光一介庸僧.于法道無所知曉.唯諦信淨土.以期帶業往生。有志願相同者.隨便酬答以自分之事業.意似有可取者.而文筆膚淺.實為貽誚高明.不禁慚惶無地。何得以理圓詞妙等以譽之.不懼膺以凡濫聖之愆乎。

所言念佛三昧.說之似易.得之實難.但當攝心切念.久當自得。即不能得.以真信切願攝心淨念之功德.當必穩得蒙佛接引.帶業往生。事一心.若約蕅益大師所判.尚非現世修行人之身分.况理一心乎。以斷見思惑.方名事一.破無明證法性.則名理一。若是內祕菩薩行.外現作凡夫.則此之二一.固皆無難。若實係具縛凡夫.則事一尚不多得.况理一乎。當過細看印光與永嘉某居士之極長一信.則可知。

至於悟無生以後.護持保任.銷鎔餘習.彼自了明.何須預問.如人飲水.冷煖自知。否則縱令飲者說得十分的確.而未飲之人.究不知其是何滋味。以居士將此悟無生忍.看得容易.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護持.致餘習復蒙.得而復失.故有此問。真無生忍.實非小可.乃破無明證法性.最下者為圓教初住菩薩.即別教之初地也.談何容易。祈且依印光文鈔所說而行.待其悉知淨土法門之所以然.及信願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識異說所奪.此後若有餘力.不妨兼研諸大乘經論.以開智識.以為宏淨土之根據。如是則雖是凡夫.可以隨機利生.行菩薩道。且勿妄意高遠.恐或于事理不清.則難免著魔。永嘉某居士之長信.專治此病.彼病與汝病.名目不同.性質是一.光固不願多說.祈于彼信領會之。

須知悟後之人.與未悟之人.其修持仍同.其心念則別。未悟無生者.境未至而將迎.境現前而攀攬.境已過而憶念[攀攬二字、賅攝好惡憎愛、勿謂好愛為攀攬、憎惡為不攀攬、]。悟無生者.境雖生滅.心無生滅.猶如明鏡.來無所黏.去無蹤跡。其心之酬境.如鏡之現象.絕無一毫執著繫戀之思想。然雖于境無心.猶然波騰行海.雲布慈門.凡世間綱常倫理.與夫上宏下化之事.必須一一認真實行.雖喪身命.不肯逾越。且莫認作於境無心.便於修持自利利他上宏下化之事.悉皆廢弛.則是深著空魔.墮於頑空.由茲撥無因果.肆意冥行.乃成以凡濫聖.壞亂佛法.疑誤眾生之阿鼻地獄種子矣。此中關係.甚深甚深.光固不得不為略陳其利害也。

人能弘道.非道弘人。世間之亂.乃眾生同分惡業所感.彼邪僻諸說亦然。世風之變.最初皆一二人為之發起.治亂邪正.無不皆然。何可不于人力轉變處講.而專歸于佛菩薩顯神變乎。佛菩薩非不能顯神變.奈眾生業重.亦無如之何。譬如濃雲厚霧.渺不見夫天日.將謂天日已無有乎。而人與天地.稱為三才.僧與佛法.名為三寶.其如此稱者.以參贊化育.宏揚法道之義而名之。汝專欲棄人力.而任佛菩薩天地之力.是尚可謂知道者乎。大亂之世.大悲菩薩示現救護.亦救其有緣耳。以亂乃同業.其宿因現緣乃別業.有感菩薩之別業.則蒙菩薩加被救護.何可儱侗而論。

菩薩逆順方便.救護眾生之事.非膠知板見者所能知。今為汝說一例.由此而推.勿道是菩薩.即真怨家.亦好作入道成佛之基。諸佛以八苦為師.成無上道.是苦為成佛之本。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淨觀.觀之久久.即可斷惑證真.成阿羅漢.則不淨又為清淨之本。北俱盧洲之人.了無有苦.故不能入道。南閻浮提苦事甚多.故入佛道以了生死者.莫能窮數。使世間絕無生老病死.刀兵水火等苦.則人各醉生夢死于逸樂中.誰肯發出世心.以求了生死乎。至謂擁強兵踞高位.作種種苦惱眾生事者.或亦有大悲示現者歟。此義唯可與通人言.不可與無知無識者道。若是通人.即真惡魔.亦可得益。無知無識者若知此義.則不知發心修行.反去毀謗佛法。譬如用藥.小兒不肯吃藥.塗之于乳.則不吃而吃矣。汝欲作通人大張此義.則害人處多而利人處少矣.且祈緘默.勿妄談說。

佛菩薩之境界.非凡夫所能測度。中國之貧弱.由於不依禮義.依禮義何至貧弱。試問貧弱之因.何一不是貪贓受賄以利外人乎。汝未認清病源.便謂藥不見效.可謂智乎。外國之強.以國小.不同心協力.不能自立。中國則人各異心.縱有同者.外人以賄誘之.則隨賄所轉.不但不顧國與民.并將自身亦不顧.謂為奉行禮義之失.其可乎哉。昔林文忠公之驅夷.即是其證。以後大小事.何一非中國代為周旋令成乎。中國之人.多半皆屬亡八字.故致外國如是之強.中國如是之弱.使皆守禮義.則外國之無益各貨.將無處可消.而中國一年當保全數千萬萬金矣。中國人之下作.誠可謂下作之極矣。孟子曰.獨孤臣孽子.其操心也危.其慮患也深.故達。

汝雖讀書閱世.未知讀書閱世之道.故有此問也。為今之計.當以提倡因果報應.生死輪迴.及改惡修善信願往生.為挽回劫運.救國救民之第一著。談玄說妙.尚在其次。然欲救世.非自己躬行.斷無實效。由身而家.由家而邑.由邑而國.此風一倡.或可有意料不及之效.否則便難夢見矣。


👉 正編上冊 第262頁

印光法師文鈔 正編卷一
[11-090] 復袁福球居士書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于】 ①[連接詞]和、與。②[助詞]用於句首或句中,無義。用於句尾,表示疑問的語氣。同「乎」。③[動詞]去、往。取。④...
【于】 [介詞]①在。同「於」。②以、用。③對、對於。④至、到。⑤依照。⑥為了。
【誚】 ①[動詞]責備、責怪。②[副詞]全然、簡直。[注音ㄑㄧㄠˋ]
【慚惶】 慚愧惶恐。
【膺】 ①接受。②承擔。[動詞][注音ㄧㄥ]
【况】 同「況」。
【思惑】 (詳見:佛光大辭典)
【煖】 「暖」的異體字。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祈】 請、求。
【鈔】 ①[名詞]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編成的書。②[動詞]謄寫。③...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疑誤】 迷惑貽誤、迷惑耽誤。亦作「疑悞」「疑悮」。
【加被】 指諸佛如來以慈悲心加護眾生。
【儱侗】 含糊籠統。[注音ㄌㄨㄥˇ ㄊㄨㄥ]
【并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
【下作】 鄙賤、下流。
【因果報應】 為佛教用來說明世界一切關係之基本理論。又作因果應報、因果業報、善惡業報。謂一切事物皆有因果法則支配之,善因必產生善果,稱為善因善果;惡因必產生惡果,稱為惡因惡果。[注音ㄧㄣ ㄍㄨㄛˇ ㄅㄠˋ ㄧㄥˋ]
【善信】 ①善守信用。②對佛法虔誠信仰。③對佛法虔誠信仰的佛教徒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