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增廣正編 卷三 (正編下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佛遺教經解刊布流通序

佛遺教經解刊布流通序

甚矣佛恩之廣大周徧而無有窮盡也。何以言之.以一切眾生.皆有佛性.皆可作佛。但以迷而未悟.遂致反以佛性功德之力.妄於六塵境中.起貪瞋癡.造殺盜淫.由惑造業.由業受報.久經常劫.輪迴六道.了無出期。佛於往劫.知此事已.即發大願.欲令盡虛空徧法界一切眾生.同悟本具佛性.同出生死輪迴.同成無上覺道.同入無餘涅槃。從茲普為法界眾生.久經長劫.行菩薩道.但有利益.無不興崇.六度齊修.一法不著.難行能行.難忍能忍。其行施也.國城妻子.頭目髓腦.悉無吝惜。故法華經云.我見釋迦如來.於無量劫.難行苦行.積功累德.求菩提道.未曾止息.觀三千大千世界.乃至無有如芥子許.非是菩薩捨身命處.為眾生故.然後乃得成菩提道。只此布施一行.尚非劫壽能宣.况其餘之持戒.忍辱.精進.禪定.智慧.以及四攝.萬行乎哉。及至惑業淨盡.福慧圓滿.徹證自心.成無上道.普為眾生.說所證法.直欲同皆得己所得。但以上根者少.中下者多.故復隨機施教.令其隨分得益耳。及其一期事畢.即入涅槃.猶復不捨大悲.於他方世界.示成正覺.以行濟度。如是示生此界他方.固非算數譬喻之所能及。譬如杲日.為照世故.出沒無住。亦如船師.為渡人故.往來不停。且據此番出世.實為周昭王二十六年。及至十九出家.三十成道.說法四十九年.談經三百餘會.固已無機不被.無法不周矣。又以中下根人.自力劣弱.不能現生即出生死。縱有修持.而煩惑未斷.再一受生.迷失者多。因茲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法門.俾彼若聖若凡.或愚或智.同於現生.往生西方。則上根者速成佛道.中下者永出輪迴.實為三世諸佛普度眾生之達道.九界眾生速證佛果之妙法。以但具真信切願.志誠懇切持佛名號.以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無論工夫之淺深.惑業之輕重.無不蒙佛攝受.令其帶業往生。如船拯溺.無所揀擇。唯信願不真.而心行與佛相背者.則不能蒙佛接引也。佛之愍念眾生.前自無始.後盡未來.上自等覺菩薩.下及六道凡夫.無一人不在大悲誓願彌綸之中。譬如虛空.普含一切.森羅萬象.乃至天地.悉所包容。亦如日光.普照萬方.縱令生盲.畢世不見光相.然亦承其光照.得以為人。使無日光照燭.便無生活之緣.豈必親見光相者.方為蒙恩乎。彼世智辯聰者.以己拘墟之見.闢駁佛法.謂其害聖道而惑世誣民.與生盲罵日.謂無光明者.了無有異。一切外道.咸皆竊取佛經之義.以為己有。更有竊取佛法之名.以行邪法。是知佛法.乃世出世閒之道本也。猶如大海.潛行地中.其滋潤流露.則為萬川.而萬川無一不歸大海。彼謗佛者.非謗佛也.乃自謗耳。以彼一念心性.全體是佛.佛始如是種種說法教化.冀彼捨迷歸悟.親證自己本具佛性而已。以佛性最為尊重.最可愛惜.故佛不惜如是之勤勞.即不信受.亦不忍棄捨耳。使眾生不具佛性.不堪作佛.佛徒為如是施設.則佛便是世閒第一癡人.亦是世間第一大妄語人.彼天龍八部.三乘賢聖.尚肯護衞依止乎哉。佛遺教經者.佛一期事畢.臨入涅槃.誡勖弟子.及一切眾生之遺囑也。其文雖略.其義甚周。其令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.如尊重珍敬世尊.若能如是尊重佛戒.則是常在佛側.無少間隔也。故曰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.若我住世.無異此也。次下所說戒相.及持戒之益.不持之損.及制心節食等法.反復叮嚀.無微不入。雖慈親將欲去世.為兒女計.亦不能如是周到.誠可謂吐心吐膽.一字一血。為佛弟子者.宜何如努力修持.以不負所望。未知佛法者.宜何如感激依行.以不孤深恩。其語雖似專指比邱.其意固已彌綸九法界一切聖凡.靡有孑遺。以圓人受法.無法不圓.佛以一音演說法.眾生隨類各得解.豈此煌煌遺教.不被三賢十聖。而佛視一切眾生.猶如一子.當此入滅之時.何忍不加勉勖乎。以向來論者.多以為小機所見.及偏誡比邱.遂致普照九法界之心光.竟局為出家小乘之訓誨.可不痛哉。陳沅蓀居士.宿根深厚.學問淵博。初以未見佛經.亦復追隨韓歐程朱之迹。近數年來.翻閱佛經.始知佛為聖中之聖.天中之天.所有言教.與儒教無不符合。用之於治世.則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道.方能究竟圓滿。以儒教只言現生.佛教圓談三世.倘真知三世因果.雖日撻而求其不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.不可得也。世之口是而心非.陽為善而陰作惡者.皆由不知心通法界.與三世因果之故耳。使知之.縱極下劣.亦不肯於明鏡之前.現諸醜相.以自貽伊戚也。惜世多不知.故致為己之安富尊榮.直使殺人盈城盈野.而毫不憫恤.噫嘻痛哉。末世人心.殘忍已極.使無如來三世因果之說.則人之得正命而死者.蓋亦鮮矣。若欲出世.亦不須另起鑪竈.但依佛之言教.對治煩惱習氣.俾其淨盡無餘即已。雖身在俗境.不妨斷惑證真.了生脫死.以進趣佛果。如西天之維摩居士.及此土之傅大士.李長者.龐居士等。即力有不及.又有仗佛慈力.往生西方一法.以為恃怙.豈必盡人捨俗出家.方為佛弟子乎。彼謂佛為棄倫理.背聖教者.皆因未讀佛經.不知佛之所以為佛.而妄以己之凡夫臆見武斷耳。由是言之.欲究竟挽回世道人心.非提倡昌明佛法不可。而感佛之恩.至深且切.又欲一切同人.同知佛恩.取佛遺教經.以普通註釋之法解之.以期政學商農各界人士.同得沐佛慈恩。不致所具佛性.常相迷失.而永劫沈淪生死苦海.莫之能出也。將欲刊行.祈光作序。光以佛之深恩厚德.人多未知.以故略為敍述。至於經中所說.一番大慈悲為眾生心.閱者當自知之.故不詳述。嗚乎.佛之為眾生.雖天地父母.不能喻其恆河沙數之一。吾固昔受韓歐之毒.而作一闡提者.幸未生陷.而入佛法。唯恐與我相同之人.未必如我幸遇佛法.故作此剖心瀝血之語.以期各各上不孤於佛恩.下不負於己靈也已。


👉 正編下冊 第741頁

印光法師文鈔 正編卷三
[13-068] 佛遺教經解刊布流通序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况】 同「況」。
【杲日】 明亮的太陽。[注音ㄍㄠˇ ㄖˋ]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揀擇】 選擇。[注音ㄐㄧㄢˇ ㄗㄜˊ]
【愍】 [動詞]恤、哀憐。[注音ㄇㄧㄣˇ]
【彌綸】 周遍包羅。[注音ㄇㄧˊ ㄌㄨㄣˊ]
【生盲】 指生而即盲。謂天生眼瞎。
【世智辯聰】 指世人於世俗上之邪智聰利。為八難之一。即世人唯耽習外道經書,不能信受出世之正法,而為入信佛道之障難。亦謂富於世間常識,然僅擅辯舌,長於處世者。大乘義章卷八(大四四‧六二九上):「世智辯聰,惡增故難,以其邪見違正道故。」(佛光大辭典)
【拘墟】 比喻孤處一隅,見聞狹隘。
【咸】 都、皆、全。[副詞][注音ㄒㄧㄢˊ]
【竊】 ①私下。用來謙指自己見解的不確定。②偷偷的。③盜取、偷。
【世閒】 同「世間」。
【閒】 ①[名詞]中間。同「間」[注音ㄐㄧㄢ]。②[名詞]同「間」。[注音ㄐㄧㄢˋ][名詞]空暇無事的時候。閒散輕簡的職務。[注音ㄒㄧㄢˊ][形容詞]空暇無事。安靜悠閒。與正事無關的、不緊要的。⑤[副詞]隨意的、不經心的。[注音ㄒㄧㄢˊ]
【勖】 勉勵。[注音ㄒㄩˋ]
【比邱】 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。也譯作「比丘」。
【孑遺】 殘留、獨存。[注音ㄐㄧㄝˊ ㄧˊ]
【學問】 ①求學所得的知識。②學與問。③道理。
【迹】 同「跡」。
【修身】 涵養德性,以淑善其身。
【自貽伊戚】 自己招致禍患。[注音ㄗˋ ㄧˊ ㄧ ㄑㄧ]
【鑪】 火爐,可供燃燒以盛火的器具。通「爐」。[注音ㄌㄨˊ]
【竈】 「灶」的異體字。[注音ㄗㄠˋ]
【西天】 印度位在中國的西南方,我國古代因稱之為「西天」。
【恃怙】 恃怙是母親、父親的代稱。比喻父母。[出自《詩.小雅.蓼莪》][注音ㄕˋ ㄏㄨˋ]
【臆見】 個人主觀的見解。[注音ㄧˋ ㄐㄧㄢˋ]
【同人】 同在一處做事的人。
【永劫】 形容非常漫長的時間。
【祈】 請、求。
【敍】 「敘」的異體字。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