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增廣正編 卷四 (正編下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等義

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

如來出世.原為令諸眾生.斷惑證真.了生脫死.直下成佛而已。但以眾生根性不等.以故如來曲順機宜.為說一切大小權實.偏圓頓漸等法。法雖種種不一.皆為成熟眾生善根.令其究竟成佛耳。然斷惑證真.了生脫死.豈易言哉。若非宿種今熟.及法身示現二種人。縱有修持.亦非即生.及一生二生所能頓了。根機鈍者.則久經長劫.尚難了脫.以其唯仗自力故也.如來憫念眾生自力了脫之難.于是特開一信願念佛.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淨土法門。但具真信切願.持佛名號。雖五逆十惡.將墮阿鼻地獄之極重罪人.尚得往生。况諸惡莫作.眾善奉行之善人乎。况受持三歸.具足眾戒之佛弟子乎。淨土法門.三根普被。正接上上根器.旁引中下之流。愚人每每闢為淺近小乘.總因未閱大乘經論.未親具眼通人.以己顛倒執著之心.測度如來原始要終之道。如盲睹日.如聾聽雷。彼固不見不聞.宜其妄相評論也。須知信願念佛一法.乃如來普度眾生.徹底悲心之所宣說。唯觀音勢至.文殊普賢等菩薩.能究竟擔荷。彼見愚夫愚婦.皆能念佛.便目之為淺近小乘。是何異見小星懸空而小天.小蟲行陸而小地耶。若于此法.能生信向.即是多劫深種善根。若能以深信願持佛名號。都攝六根.淨念相繼。則即凡夫心.成如來藏。如染香人.身有香氣。現在與佛氣分相接.臨終有不感應道交.蒙佛接引者乎。其攝心念佛.并隨分修持.隨緣化導等法。及禪宗淨宗之所以然.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.詳示印光文鈔中。祈息心詳閱.則自知之.此不備書。

修行之要.在于對治煩惱習氣。習氣少一分.即工夫進一分。有修行愈力.習氣愈發者。乃只知依事相修持.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。當于平時.預為隄防。則遇境逢緣.自可不發。倘平時識得我此身心.全屬幻妄。求一我之實體實性.了不可得。既無有我.何有因境因人.而生煩惱之事。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決方法也。如不能諦了我空.當依如來所示五停心觀.而為對治[五停心者、以此五法、調停其心、令心安住、不隨境轉也、]。所謂多貪眾生不淨觀.多瞋眾生慈悲觀.多散眾生數息觀.愚癡眾生因緣觀.多障眾生念佛觀。貪者.見境而心起愛樂之謂。欲界眾生.皆由淫欲而生.淫欲由愛而生。若能將自身他身.從外至內.一一諦觀。則但見垢汗涕唾.髮毛爪齒.骨肉膿血.大小便利。臭同死屍.汙如圊廁。誰于此物.而生貪愛。貪愛既息.則心地清淨。以清淨心.念佛名號。如甘受和.如白受采。以因地心.契果地覺。事半功倍.利益難思。瞋者.見境而心起忿憎之謂。富貴之人.每多瞋恚。以諸凡如意.需使有人。稍一違忤.即生瞋怒.輕則惡言橫加.重則鞭杖直撲。唯取自己快意.不顧他人傷心。又瞋心一起.于人無益.于己有損。輕亦心意煩燥.重則肝目受傷。須令心中常有一團太和元氣.則疾病消滅.福壽增崇矣。昔阿耆達王.一生奉佛.堅持五戒。臨終因侍人持拂驅蠅.久之昏倦.致拂墮其面。心生瞋恨.隨即命終。因此一念.遂受蟒身。以宿福力.尚知其因。乃求沙門.為說歸戒。即脫蟒身.生于天上。是知瞋習.其害最大。華嚴經云.一念瞋心起.百萬障門開。古德云.瞋是心中火.能燒功德林。欲學菩提道.忍辱護瞋心。如來令多瞋眾生作慈悲觀者.以一切眾生.皆是過去父母.未來諸佛。既是過去父母.則當念宿世生育恩德.愧莫能酬。豈以小不如意.便懷憤怒乎。既是未來諸佛.當必廣度眾生。倘我生死不了.尚望彼來度脫。豈但小不如意.不生瞋恚。即喪身失命.亦只生歡喜.不生瞋恨。所以菩薩捨頭目髓腦時.皆于求者.作善知識想.作恩人想.作成就我無上菩提道想。觀華嚴十回向品自知。又吾人一念心性.與佛無二。只因迷背本心.堅執我見。則一切諸緣.皆為對待。如射侯既立.則眾矢咸集矣。倘能知我心原是佛心.佛心空無所有。猶如虛空.森羅萬象.無不包括。亦如大海.百川眾流.無不納受。如天普蓋.似地均擎.不以蓋擎自為其德。我若因小拂逆.便生瞋恚。豈非自小其量.自喪其德。雖具佛心理體.其起心動念.全屬凡情用事。認妄為真.將奴作主。如是思之.甚可慚愧。若于平時.常作是想。則心量廣大.無所不容。物我同觀.不見彼此。逆來尚能順受.况小不如意.便生瞋恚乎哉。愚癡者.非謂全無知識也。乃指世人于善惡境緣.不知皆是宿業所招.現行所感。妄謂無有因果報應.及前生後世等。一切眾生.無有慧目。不是執斷.便是執常。執斷者.謂人受父母之氣而生.未生之前.本無有物。及其已死.則形既朽滅.魂亦飄散。有何前生.及與後世。此方拘墟之儒.多作此說。執常者.謂人常為人.畜常為畜。不知業由心造.形隨心轉。古有極毒之人.現身變蛇。極暴之人.現身變虎。當其業力猛厲.尚能變其形體。况死後生前.識隨業牽之轉變乎。是以佛說十二因緣.乃貫三世而論。前因必感後果.後果必有前因。善惡之報.禍福之臨。乃屬自作自受.非自天降.天不過因其所為而主之耳。生死循環.無有窮極.欲復本心以了生死者.捨信願念佛.求生西方.不可得也。貪瞋癡三.為生死根本。信願行三.為了生死妙法。欲捨彼三.須修此三。此三得力.彼三自滅矣。數息一觀.可不必用。以當念佛時.攝耳諦聽。其攝心與數息相似.其力用與數息天殊也。念佛一觀.但看印光文鈔.及淨土著述.自知。問.若如所云.即喪身失命.亦只生歡喜.不生瞋恨。設有惡人.欲來害己.將不與計校.任彼殺戮乎。答.凡修行人.有凡夫人.有已證法身之菩薩人。又有以維持世道為主者.有以唯了自心為主者。若唯了自心.及已證法身之菩薩.則如所云。以物我同觀.生死一如故也。若凡夫人.又欲維持世道。則居心固當如菩薩深慈大悲.無所不容。處事猶須依世閒常理.或行捍禦而攝伏之.或以仁慈而感化之。事非一概.其心斷斷不可有毒恚而結怨恨耳。前文所示.乃令人設此假想.以消滅瞋恚習氣。此觀若熟.瞋習自滅。縱遇實能害身之境.亦能心地坦然.作大布施。仗此功德.即生淨土。校彼互相殺戮.長劫償報者.豈不天地懸隔耶。


👉 正編下冊 第1055頁

印光法師文鈔 正編卷四
[14-085] 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等義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于】 [介詞]①在。同「於」。②以、用。③對、對於。④至、到。⑤依照。⑥為了。
【于】 ①[連接詞]和、與。②[助詞]用於句首或句中,無義。用於句尾,表示疑問的語氣。同「乎」。③[動詞]去、往。取。④...
【况】 同「況」。
【感應】 ①互相感動相應。②受外界事物的影響,而引起相應的情感和動作。③人以精誠感動神明,神明自然會回應人。④用於表示交互影響的物理現象,例如靜電感應、電磁感應等。[注音ㄍㄢˇㄧㄥˋ]
【并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
【鈔】 ①[名詞]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編成的書。②[動詞]謄寫。③...
【祈】 請、求。
【愈】 ①[副詞]更加、越發。②[動詞]病情好轉、病好了[痊愈/病愈]。③勝過、高明。④姓。
【隄防】 ①防備。即提防。②在岸邊為防水患而建築的結構物。[注音ㄊㄧˊ ㄈㄤˊ]
【隄】 以土石修築,用來防水的建築物。同「堤」。[注音ㄊㄧˊ]
【圊廁】 廁所。
【沙門】 在印度泛指出家修苦行、禁欲,或因宗教的理由以乞食為生的人。在中國則專指佛教的出家人。
【回向】 迴向,又作回向、轉向、施向。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,迴轉給眾生,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槃。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,為亡者追悼,以期亡者安穩。諸經論有關迴向之說甚多。(佛光大辭典)
【射侯】 ①箭靶。②...
【咸】 都、皆、全。[副詞][注音ㄒㄧㄢˊ]
【境緣】 (境:情況、光景。如:「順境」、「逆境」、「家境」。) (緣:人與人或事物之間相遇投合的機會。)[附註。相遇投合:相遇、合得來]
【因果報應】 為佛教用來說明世界一切關係之基本理論。又作因果應報、因果業報、善惡業報。謂一切事物皆有因果法則支配之,善因必產生善果,稱為善因善果;惡因必產生惡果,稱為惡因惡果。[注音ㄧㄣ ㄍㄨㄛˇ ㄅㄠˋ ㄧㄥˋ]
【拘墟】 比喻孤處一隅,見聞狹隘。
【計校】 同「計較」。
【校】 [動詞]①較量、計較。②訂正、考訂。考核、考究。③考核、考究。④計算。⑤古代的刑具。枷械的統稱。[注音ㄐㄧㄠˋ]
【校】 [名詞]①施教求學的地方。②中級軍官的名稱,分上校、中校、少校三級。③姓。[注音ㄒㄧㄠˋ]
【世閒】 同「世間」。
【閒】 ①[名詞]中間。同「間」[注音ㄐㄧㄢ]。②[名詞]同「間」。[注音ㄐㄧㄢˋ][名詞]空暇無事的時候。閒散輕簡的職務。[注音ㄒㄧㄢˊ][形容詞]空暇無事。安靜悠閒。與正事無關的、不緊要的。⑤[副詞]隨意的、不經心的。[注音ㄒㄧㄢˊ]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