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故里書
東西村保長.鄉老及諸伯叔兄弟等鈞鑒.
印光自幼頗不自量.欲為理學派之士人.遂深服程.朱.韓.歐之毒。幸宿因有在.致疾病連年.雖非臥床不起.然於學大礙。後忽自知前非.遂於光緒七年出家為僧.冀消惡業.拜報歷代祖宗父母之恩。十二年.由長安往北京紅螺山。十九年往南海普陀山法雨寺.主人以光好靜.不貪世緣.遂令住閑寮.除二時上殿外.了無一事.隨意看經念佛。山上有知光能支筆墨差事者求之.不用己名用彼名.或用捏名.故二十年來甚安樂.經年無人來會.無信來投。至民國六年.三原王幼農以一信印數千.徐蔚如以三信印數千.漸入苦境。次年.蔚如又特排印文鈔.從此一人傳虛.萬人傳實.而信札往來.月上百封。又以不自量.志欲利人.刻排各種經書.長年了無暇時。十七年.香港諸弟子請住香港.擬次年去.故離普陀.暫寓上海友人寺中。十八年.以排歷史統紀不能去.冬間以過勞稍病.友立阻去港.令在彼蘇州報國寺閉關。十九年四月入關.因聞吾鄉荒旱.以一千六百元.托華洋義賑會辦事員.歸依弟子楊慧懋.親送吾村.彼回扶風.稍有報告.未知作何辦.光亦不問其事。今年正月.福雲.永貴來蘇.知吾村凋零不堪.不勝痛心。問及三分祠堂.言現就祠內立學堂.名印光學校.東西村學生均在此讀.智傑為教師。又云.門房新蓋三間.名聖量會.村中賀保長.有幾桌人在此吃席.以此房系東西兩村人出錢蓋的.故東西兩村賀保長.議公事.都到聖量會。光問.何東西兩村各家出錢.在我三分祠堂蓋官房.吃肉喝酒.議公事.取名聖量會乎。彼云.十九年賑款一千六百元.散兩村各戶.見十抽一.得一百六十元.在我祠堂前面蓋房.作東西兩村的官所。以此錢又由法師放賑得的.故以法師的法名為名。光聞之.不勝嘆息曰.何得吾村發生此種規程。我以一千六百元賑兩村.兩村抽出我賑款十分之一.在我祠堂蓋房.作宴客議事之用.謂是他們自己蓋的.又名聖量會。是我聖量以一千六百元.引東西兩村占我祠地.我罪過大矣。然我學佛之人.不肯與人相爭.因備二百元票.令福雲等帶去.到家即通知兩村一切大眾.到城隍廟議事.將此款繳保長.鄉老等.作還彼蓋房費.立即取消聖量會名目.除兩村學生讀書外.餘均不許。此學堂係三分人肯作公益而立.不得謂此祠堂在兩村學堂地上。如此辦法.兩村鄉老當肯許.幸何如之。如固執不改.我當請兩位很有面子的老先生.特函婉勸.期其俯從光議.想諸位不能不看二位老先生的面子。既是事必如此.似宜以省事為妙.不必驚動這兩位.為省彼此答復之勞。無論肯與不肯.福雲.永貴等.不許與眾相爭.但以實情函知我。前所說之法.乃維持世道之法。若能以維持世道之法辦很好.否則我便以菩薩捨身命以滿眾生願之法行之.則向兩村大眾頂禮懺悔曰.聖量罪過.祈垂恕宥.便將此事置之東洋大海.一概不問矣。書此祈諸位明鑒。
☑
👉 三編補 第52頁
印光法師文鈔 三編補
[35-052] 致故里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