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嘉言錄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二、誡信願真切

二 誡信願真切

甲 示真信切願

● 所言信者,須信娑婆實實是苦,極樂實實是樂。娑婆之苦,無量無邊。總而言之,不出八苦。所謂生,老,病,死,愛別離,怨憎會,求不得,五陰熾盛。此八種苦,貴極一時,賤至乞丐,各皆有之。前七種是過去世所感之果,諦思自知,不須詳說,說則太費筆墨。第八五陰熾盛苦,乃現在起心動念,及動作云為,乃未來得苦之因。因果牽連,相續不斷。從劫至劫,莫能解脫。五陰者,即色,受,想,行,識也。色,即所感業報之身。受想行識,即觸境所起幻妄之心。由此幻妄身心等法,於六塵境,起惑造業,如火熾然,不能止息,故名熾盛也。又陰者,蓋覆義,音義與蔭同。由此五法,蓋覆真性,不能顯現。如濃雲蔽日,雖杲日光輝,了無所損,而由雲蔽故,不蒙其照。凡夫未斷惑業,被此五法障蔽,性天慧日,不能顯現,亦復如是。此第八苦,乃一切諸苦之本。修道之人,禪定力深,於六塵境界,了無執著,不起憎愛。從此加功用行,進證無生。則惑業淨盡,斬斷生死根本矣。然此工夫,大不容易。末世之中,得者實難。故須專修淨業,求生極樂。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。既得往生,則蓮花化生,無有生苦。純童男相,壽等虛空,身無災變。老病死等,名尚不聞,況有其實。追隨聖衆,親侍彌陀。水鳥樹林,皆演法音。隨己根性,由聞而證。親尚了不可得,何況有怨。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,樓閣堂舍,皆是七寶所成,不假人力,唯是化作。則翻娑婆之七苦,以成七樂。至於身則有大神通,有大威力,不離當處,便能於一念中,普於十方諸佛世界,作諸佛事,上求下化。心則有大智慧,有大辯才,於一法中,徧知諸法實相,隨機說法,無有錯謬。雖說世諦語言,皆契實相妙理,無五陰熾盛之苦,享身心寂滅之樂。故經云,無有衆苦,但受諸樂,故名極樂也。娑婆之苦,苦不可言。極樂之樂,樂莫能喻。深信佛言,了無疑惑,方名真信。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見,妄生猜度,謂淨土種種不思議勝妙莊嚴,皆屬寓言,譬喻心法,非有實境。若有此種邪知謬見,便失往生淨土實益,其害甚大,不可不知。([書一]二四)

● 既知娑婆是苦,極樂是樂。應發切實誓願,願離娑婆苦,願得極樂樂。其願之切,當如墮廁坑之急求出離,又如繫牢獄之切念家鄉。己力不能自出,必求有大勢力者提拔令出。娑婆世界,一切衆生,於逆順境,起貪瞋癡,造殺盜淫,穢汚本有妙覺明心,乃無底之廁坑。既造惡業,必受惡報,久經長劫,輪迴六道,乃不赦之牢獄。阿彌陀佛於往劫中,發四十八願,度脫衆生。有一願云,若有衆生聞我名號,求生我國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阿彌陀佛誓願度生,若衆生不求接引,佛亦無可奈何。倘志心稱名,誓求出離娑婆者,無一不蒙垂慈攝受也。阿彌陀佛有大勢力,能拔娑婆無底廁坑不赦牢獄之人,直下出離其中,悉皆安置於極樂本有家鄉,令其入佛境界,同佛受用也。([書一]二五)

● 彌陀為我發願立行,以期成佛。我違彌陀行願,以故長劫恆淪六道,永作衆生。了知彌陀乃我心中之佛,我乃彌陀心中之衆生。心既是一而凡聖天殊者,由我一向迷背之所致也。如是信心,可為真信。從此信心上,發決定往生之願,行決定念佛之行。庶可深入淨宗法界,一生取辦,一超直入如來地,如母子相會,永樂天常矣。([書一]六五)

● 念佛一事,最要在了生死。既為了生死,則生死之苦,自生厭心。西方之樂,自生欣心。如此則信願二法,當念圓具。再加以志誠懇切,如子憶母而念。則佛力法力,自心信願功德力,三法圓彰。猶如杲日當空,縱有濃霜層冰,不久即化。([書二]四十)

● 試問心外無佛,佛外無心,不懇切而能然乎,無信願而能然乎。([書一]六八)

● 凡我有情,聞是淨土法門者。當信娑婆極苦,西方極樂。當信多生已來,業障深重,匪憑佛力,驟難出離。當信求生決定現生得生。當信念佛定蒙慈悲攝受。由是堅定一心,願離娑婆,如囚之欲出牢獄,絕無繫戀之心。願生西方,如客之思歸故鄉,豈有因循之念。從此隨分隨力,至心持念阿彌陀佛聖號。無論語默動靜,行住坐臥,迎賓待客,穿衣吃飯,務令佛不離心,心不離佛。([論]八)

● 阿彌陀經云,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,有世界名曰極樂。其土有佛,號阿彌陀,今現在說法。又曰,彼土何故名為極樂,其國衆生,無有衆苦,但受諸樂,故名極樂。其無有衆苦,但受諸樂者,由阿彌陀佛福德智慧,神通道力,所莊嚴故。吾人所居之世界,則具足三苦,八苦,無量諸苦,了無有樂,故名娑婆。梵語娑婆,此云堪忍。謂其中衆生,堪能忍受此諸苦故。然此世界,非無有樂。以所有樂事,多皆是苦。衆生迷昧,反以為樂。如嗜酒耽色,畋獵摴捕等,何嘗是樂。一班愚夫,耽著不捨,樂以忘疲,誠堪憐愍。即屬真樂,亦難長久。如父母俱存,兄弟無故,此事何能常恆。故樂境一過,悲心續起。則謂了無有樂,非過論也。此世界苦,說不能盡。以三苦八苦,包括無遺。三苦者,一苦是苦苦。二樂是壞苦,三不苦不樂是行苦。苦苦者,謂此五陰身心,體性逼迫,故名為苦。又加以恆受生老病死等苦,故名苦苦。壞苦者,世間何事,能得久長。日中則昃,月盈則食。天道尚然,何況人事。樂境甫現,苦境即臨。當樂境壞滅之時,其苦有不堪言者,故名樂為壞苦也。行苦者,雖不苦不樂,似乎適宜。而其性遷流,何能常住,故名之為行苦也。舉此三苦,無苦不攝。八苦之義,書中備述。若知此界之苦,則厭離娑婆之心,自油然而生。若知彼界之樂,則欣求極樂之念,必勃然而起。由是諸惡莫作,衆善奉行,以培其基址。再加以至誠懇切,持佛名號,求生西方。則可出此娑婆,生彼極樂,為彌陀之真子,作海會之良朋矣。([序]四十)

● 觀此娑婆,濁惡甚於圊廁。信彼極樂,即我本有家鄉。不求此世來生,人天王等福樂。唯願報終命盡,蒙佛接引往生。朝斯夕斯,念茲在茲。念極功純,感應道交。臨命終時,必克果願。既生淨土,頓悟無生。回觀世間富貴,奚啻陽焰空華,直同囹圄毒海耳。([雜著]四一)


👉 嘉言錄 第24頁

印光法師嘉言錄
[41-005] 二、誡信願真切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娑婆】 指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,也就是我們這個世界。
【熾】 ①火勢旺盛。②強盛。③燃燒。[注音ㄔˋ]
【云為】 言語動作。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杲日】 明亮的太陽。[注音ㄍㄠˇ ㄖˋ]
【淨業】 佛教稱使往生西方淨土的修行。(修持淨業:謂改過遷善及念佛、即生即願往生西方。)
【舍】 ①房屋、住宅。[注音ㄕㄜˋ]②放棄、放下。通「捨」。[注音ㄕㄜˇ]③...
【十方】 佛教用語。佛教以東、西、南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上、下為十方。泛指各處、各界。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圓具】 又作近圓戒、具戒。即具足戒。具足戒乃比丘或比丘尼所受之戒,此戒之戒品具足,不同於沙彌十戒之未具足;受此戒者,近於涅槃之圓果,故稱圓具。(佛光大辭典)
【畋獵】 打獵。[注音ㄊㄧㄢˊ ㄌㄧㄝˋ]
【愍】 [動詞]恤、哀憐。[注音ㄇㄧㄣˇ]
【圊廁】 廁所。
【感應】 ①互相感動相應。②受外界事物的影響,而引起相應的情感和動作。③人以精誠感動神明,神明自然會回應人。④用於表示交互影響的物理現象,例如靜電感應、電磁感應等。[注音ㄍㄢˇㄧㄥˋ]
【奚啻】 何止、豈但。[注音ㄒㄧ ㄔˋ]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