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嘉言錄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十、標應讀典籍

十 標應讀典籍

● 大啟願輪,深明緣起,其唯無量壽經。專闡觀法,兼示生因,其唯十六觀經。如上二經,法門廣大,諦理精微。末世鈍根,誠難得益。求其文簡義豐,詞約理富,三根普被,九界同遵,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,篤修一行,圓成萬德,頓令因心,即契果覺者,其唯佛說阿彌陀經歟。良由一聞依正莊嚴,上善俱會,則真信生而切願發,有若決江河而莫禦之勢焉。從茲拳拳服膺,執持萬德洪名,念茲在茲,以至一心不亂。能如是,則現生已預聖流,臨終隨佛往生。開佛知見,同佛受用。是知持名一法,括囊萬行。全事即理,全妄即真。因該果海,果徹因源。誠可謂歸元之捷徑,入道之要門。([序]一)

● 阿彌陀經有蕅益大師所著要解,理事各臻其極,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註解,妙極確極。縱令古佛再出於世,重註此經,亦不能高出其上矣。不可忽略,宜諦信受。無量壽經有隋慧遠法師疏,訓文釋義,最為明晰。觀無量壽佛經有善導和尚四帖疏,唯欲普利三根,故多約事相發揮。至於上品上生章後,發揮專雜二修優劣,及令生堅固真信,雖釋迦諸佛現身,令其捨此淨土,修餘法門,亦不稍移其志。可謂淨業行者之指南針也。若夫台宗觀經疏妙宗鈔,諦理極圓融,中下根人,莫能得益。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,利鈍均益也。([書一]五二)

● 古人欲令舉世咸修,故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。以其言約而義豐,行簡而效速。宏法大士,註疏讚揚。自古及今,多不勝數。於中求其至廣大精微者,莫過於蓮池之疏鈔。極直捷要妙者,莫過於蕅益之要解。幽溪法師,握台宗諦觀不二之印,著略解圓融中道之鈔。理高深而初機可入,文暢達而久修咸欽。([序]二)

● 淨如彌陀疏鈔擷,言簡而精,理深而著,乃淨土之要書,實初機之良導。([書一]五九)

● 華嚴經,普賢行願品。以十大願王,導歸極樂。讀此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,乃華嚴一生成佛之末後一著。實十方三世諸佛因中自利,果上利他之最勝方便也。([書二]一)

● 行願品義理宏闊,文字微妙。誦之令人人我衆生之執著,化為烏有。往生淨土之善根,日見增長。理宜自行化他。但不可以未持此經,即修淨土,亦屬偏僻薄福耳。蓮池、蕅益等,亦皆極力讚揚。彌陀要解中有云:如來一代時教,唯華嚴明一生圓滿,而一生圓滿之因,末後普賢以十大願王,導歸極樂,勸進善財,及華藏海衆。噫,華嚴所稟,卻在此經,而天下古今信尟疑多,詞繁義蝕,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。所以無隱謂華嚴即廣本彌陀,彌陀即略本華嚴。觀二大師之言,則知看經不具圓頓眼,其孤負佛恩處多矣。([書一]四十)

● 楞嚴經五卷末,大勢至菩薩章,乃淨宗最上開示。祇此一章,便可與淨土四經參而為五。([書一]四三)

● 淨土十要,乃蕅益大師以金剛眼,于闡揚淨土諸書中,選其契理契機,至極無加者。第一彌陀要解,乃大師自註。文淵深而易知,理圓頓而唯心。妙無以加,宜常研閱。至於後之九種,莫不理圓詞妙,深契時機。雖未必一一全能了然,然一經翻閱,如服仙丹。久之久之,即凡質而成仙體矣[此是譬喻,法門之妙,不可錯會謂令成仙。]([書一]五三)

● 淨土聖賢錄,歷載彌陀因中行願,果上功德。及觀音、勢至、文殊、普賢、馬鳴、龍樹,諸菩薩,自行化他之事。次及遠公、智者,暨清初諸大祖師善知識往生事迹。及比丘尼王臣士庶婦女惡人、畜生,念佛往生之事。又復采其言論之切要者,併錄傳中,俾閱者取法有地,致疑無由。以古為師,力修淨業。較參叩知識,更加真切矣。([書一]五三)

● 龍舒淨土文,斷疑起信,持法門,分門別類,縷析條陳。為導引初機之第一奇書。若欲普利一切,不可不從此以入手。([書一]五三)

● 法苑珠林[一百卷,常州天甯寺訂作三十本,蘇州瑪瑙經房訂作廿四本,瑪瑙經房板殘傷模糊,天甯寺板係新刻,],詳談因果,理事并進。事迹報應,歷歷分明。閱之令人不寒而栗。縱在暗室屋漏,常如面對佛天,不敢稍萌惡念。上中下根,皆蒙利益。斷不至錯認路頭,執理廢事,歸于偏邪狂妄之弊。夢東所謂善談心性者,必不棄離于因果。深信因果者,終必大明乎心性。此理勢所必然也。夢東此語,乃千古不刊之至論,亦徒逞狂慧者之頂門針也。([書一]一三)

● 安士全書,覺世牖民,書善盡美。講道論德,越古超今。言簡而該,理深而著。引事迹則證據的確,發議論則洞徹淵源。誠傳家之至寶,亦宣講之奇書。言言皆佛祖之心法,聖賢之道脈。淑世善民之要道,光前裕後之秘方。若能依而行之,則繩武聖賢,了生脫死,若操左券以取故物。與彼世所流通善書,不啻有山垤海潦之異。安士先生,姓周名夢顏,一名思仁,江蘇崑山諸生也。博通三教經書,深信念佛法門。弱冠入泮,遂厭仕進。發菩提心,著書覺民。欲令斯民先立於無過之地,後出乎生死之海。故著戒殺之書,曰萬善先資,戒淫之書,曰欲海回狂。良以衆生造業,唯此二者最多,改過亦唯此二者最要。又著陰騭文廣義,使人法法頭頭,皆知取法,皆知懲戒。批評辯論,洞徹精微。可謂帝君功臣。直將垂訓之心,徹底掀翻,和盤托出。使千古之上,千古之下,垂訓受訓,兩無遺憾矣。以其以奇才妙悟,取佛祖聖賢幽微奧妙之義,而以世間事迹文字發揮之,使其雅俗同觀,智愚共曉故也。又以修行法門,唯淨土最為切要。又著西歸直指一書,明念佛求生西方,了生脫死大事。良以積德修善,只得人天之福,福盡遠須墮落。念佛往生,便入菩薩之位,決定直成佛道。前三種書,雖教人修世善,而亦具了生死法。此一種書,雖教人了生死,而又須力行世善。誠可謂現居士身,說法度生者。不謂之菩薩再來,吾不信也。(同上五六)

● 感應篇彙編,文筆議論,悉皆超妙。但不如安士全書之貫通佛法耳。除安士全書之外,當推此為第一。(同上六三)

● 感應篇直講,此書係大通家所著,其註直同白話,但順文一念,其義自顯。最宜於幼年子女,今將此寄來,以企依此訓誨其子女。將來必能得真實受用,而釋親憂矣。([書一]六三)

● 居士傳,係乾隆間蘇州長洲進士彭紹升,博覽群書之暇,採自漢至今之大忠大孝,清正廉潔,有功名教,深通佛法者,錄其入道修證之事,兼載發揮佛法之文。人有數百,書成六冊。([書一]五七)

● 三教平心論,係元學士劉謐所作。先明三教並是勸人止惡行善,不可偏廢。次明極功淺深不同。後廣破韓愈之說,并歐陽程朱之說。([書一]五七)

● 釋氏稽古略,以歷代紀年為綱,儒釋事迹為目。自伏犧至明末以來,國家之治亂,佛法之興衰,信毀之罪福,修持之利益,祖師法言,高僧行實,並及出格忠孝,至極奸惡,皆錄其大端。使人展卷便知法戒,端坐曠觀古今。豈徒有益於修道之士,而實為讀書論古者之袖裡奇珍也。([書一]五七)

● 若已有信心,當閱淨土諸書。若不能多閱,其最顯豁者如徑中徑又徑一書。採輯諸家要義,分門別類,令閱者不費研究翻閱之力,直趣淨土壼奧。于初機人,大有利益。([書二]二一)

● 高僧傳初二三四集、居士傳、比丘尼傳、善女人傳、淨土聖賢錄,皆記古德之嘉言懿行。閱之,自有欣欣向榮之心,斷不至有得少為足,與卑劣自處之失。宏明集、廣宏明集、鐔津文集、折疑論、護法論、三教平心論、續原教論、一乘決疑論,皆護教之書。閱之,則不被魔外所惑,而摧彼邪見城壘矣。此等諸書,閱之,能令正見堅固,能與經教互相證明。且勿謂一心閱經,置此等於不問。則差別知見不開,遇敵或受挫辱耳。([書一]四八)

● 夢東語錄,乃錢伊庵居士,於夢東遺集中,摘其專示淨土言句,於南方流通,以補久仰無緣會晤之憾。全集北京則有,南方唯伊庵略本。此書詞理精妙,為蕅益省庵後之第一著作。([書一]七六)

● 夢東云:真為生死,發菩提心,以深信願,持佛名號。此十六字,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。此一段開示,精切之極,當熟讀之。而夢東語錄,通皆詞理周到,的為淨宗指南。再進而求之,則蕅益老人彌陀要解,實為千古絕無而僅有之良導。倘能於此二書,死心依從。則即無暇研究一切經論,但常閱淨土三經,及十要等。仰信佛祖誠言,的生真信,發切願。以至誠恭敬,持佛名號。雖在暗室屋漏,如對佛天。克己復禮,慎獨存誠。不效近世通人,了無拘束,肆無忌憚之派。雖生死凡夫,敢為閣下保任即生便可俯謝娑婆,高預海會。親為彌陀弟子,大士良朋矣。([書一]七八)

● 有此諸書,淨土衆義,可以備知。縱不徧閱群經,有何所欠。倘不知淨土法門,縱令深入經藏,徹悟自心。欲了生死,尚不知經幾何大劫,方能滿其所願。阿伽陀藥[梵語阿伽陀,此云普治,普治一切諸病也。]。萬病總治。此而不知,可痛惜哉。知而不修,及修而不專心致志,更為可痛惜也已矣。([同]五三)


👉 嘉言錄 第319頁

印光法師嘉言錄
[41-049] 十、標應讀典籍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膺】 ①接受。②承擔。[動詞][注音ㄧㄥ]
【淨業】 佛教稱使往生西方淨土的修行。(修持淨業:謂改過遷善及念佛、即生即願往生西方。)
【鈔】 ①[名詞]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編成的書。②[動詞]謄寫。③...
【咸】 都、皆、全。[副詞][注音ㄒㄧㄢˊ]
【十方】 佛教用語。佛教以東、西、南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上、下為十方。泛指各處、各界。
【尟】 少。同「鮮」。[注音ㄒㄧㄢˇ]
【祇】 ①[注音ㄑㄧˊ][名詞]地神。[動詞]安心。[形容詞]大。②[注音ㄓ][副詞]正、恰、只。③...
【于】 [介詞]①在。同「於」。②以、用。③對、對於。④至、到。⑤依照。⑥為了。
【于】 ①[連接詞]和、與。②[助詞]用於句首或句中,無義。用於句尾,表示疑問的語氣。同「乎」。③[動詞]去、往。取。④...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迹】 同「跡」。
【比丘尼】 女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。梵語bhikṣuṇī的音譯。也譯作「比邱尼」、「苾蒭尼」。
【比丘】 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。為梵語bhikṣu的音譯。也譯作「比邱」、「苾芻」。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併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動詞]合在一起。③[動詞]排除。通「摒」。④[動詞]拚命。[注音ㄅㄧㄥˋ]
【并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
【不寒而栗】 天氣並不寒冷,卻一直發抖。形容內心極為恐懼。也作「不寒而慄。」
【夢東】 徹悟際醒大師,別號夢東禪師。世稱淨土宗十二祖。
【淑世】 改善社會。
【左券】 契約。古代契約分為左右兩券,各執其一,合之以為信。
【不啻】 ①不止、不僅。②如同。[注音ㄅㄨˋ ㄔˋ]
【垤】 小土堆。[注音ㄉㄧㄝˊ]
【潦】 積水。[名詞][注音ㄌㄠˇ]
【陰騭】 為默定的意思。後引申為默默行善的德行。也稱為「陰德」、「陰功」。[注音ㄧㄣ ㄓˋ]
【感應】 ①互相感動相應。②受外界事物的影響,而引起相應的情感和動作。③人以精誠感動神明,神明自然會回應人。④用於表示交互影響的物理現象,例如靜電感應、電磁感應等。[注音ㄍㄢˇㄧㄥˋ]
【愈】 ①[副詞]更加、越發。②[動詞]病情好轉、病好了[痊愈/病愈]。③勝過、高明。④姓。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壼奧】 深奧隱微。[注音ㄎㄨㄣˇ ㄠˋ]
【壼】 ①屬於婦女的。[形容詞]②..[注音ㄎㄨㄣˇ]
【克己復禮】 克制自己的私欲,使言行舉止合乎禮節。
【克己】 克制私欲,嚴格要求自己。
【娑婆】 指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,也就是我們這個世界。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阿伽陀】 丸藥,特別是指解毒藥。為梵語agada的音譯。[注音ㄚ ㄑㄧㄝˊ ㄊㄨㄛˊ]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