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嘉言錄 續編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五、勉居心誠敬

五 勉居心誠敬

● 敬之一法,乃世出世間學道之根本。若不主敬存誠,縱有所悟,必不能實得其益。以一落狂慧,決難事理圓融。偏執理性,不重修持,縱見理不錯,亦與魔外相去不遠。况既執理廢事,所悟之理,亦難的當。故曰:不貴子見地,只貴子行履。此舉世聰明人之大陷穽,不受此病,方可名為聰明。否則,聰明反被聰明誤,翻成自誤誤人之流輩也。([書]七)

● 吾常曰:欲得佛法實益,須向恭敬中求。有一分恭敬,即消一分罪業,增一分福慧。有十分恭敬,即消十分罪業,增十分福慧。若毫無恭敬,雖誦經念佛,亦非毫無利益。而褻瀆之罪,當先受之,墮落三途,經若干劫。其罪畢已,當承此善因,又復聞法修道,喫素念佛,求生西方,了生脫死。若現生竭誠盡敬,則現生即可仗佛慈力,帶業往生西方。一得往生,則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,永離衆苦,但受諸樂矣。([書]一O)

● 佛法真利益,唯恭敬至誠者,能得其全。其餘則隨其誠之大小,而各有大小益耳。若只鋪張虛華,以圖悅人耳目,則或又有褻瀆之罪。([書]三八)

● 真信佛法之人,見一切僧,尚行禮敬,况於最初對所皈依之人乎。若親身皈依,須磕數十頭,跪一點多鐘。即方便說,不陞座,亦須磕十餘頭。然觀汝書,語頗虔誠,且為原諒。而復為汝說明者,非求汝恭敬也,欲汝知佛法尊貴,以期親得實益也。泥塑木雕之佛,若作真佛恭敬,則便可超凡入聖。若仍舊以為泥木,則其罪有不堪言者。欲得佛法實益,當向恭敬中求。汝能依此而行,則其利益,唯佛能知。([書]六八)

● 志誠念佛,其益大矣。世有愚人,不知佛之所以為佛,每每死執恭敬而不變通。如喫葷,則不敢念。又如女人月經來,或臨產,則不敢念。須知喫素最好,喫了葷亦可念。月經來,但常洗滌潔淨,切勿以汙手不洗,而觸經像,及燒香等。洗淨,則無礙矣。女人臨產,要出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,決定不至難產,縱難產者,肯志誠念,亦決定即產。此話光初不說,及後聞許多人或生幾天,或開肚皮,或由產死。故常與一切人說,凡臨產若念,無一難生者。平時必須恭敬潔淨。此時裸露不淨,出於不得已,有性命相關。但取心中志誠,不必在外形相上論也。若平時,則必須衣冠整齊,手臉潔淨,方可出聲念。否則,但心中默念,則功德仍是一樣。故睡眠、洗澡、抽解、或至不潔之地,均心中念。唯女人臨產,須出聲念。以心中念力微,故難感通。若或鼓力,恐致受傷,故宜出聲也。汝既欲皈依,今為汝取法名為宗慈。宗,主也。以慈悲心為主,而行自利利他之事,則可不虛此生,不虛此遇矣。([書]五五)

● 學佛之人,夜間不可赤體睡,須穿衫袴,以心常如在佛前也。喫飯不可過度,再好的飯,只可喫八九程。若喫十程,已不養人。喫十幾程,臟腑必傷。常如此喫,必定短壽。飯一喫多,心昏身疲,行消不動,必至放屁。放屁一事,最為下作,最為罪過。佛殿、僧堂,均須恭敬。若燒香,不過表心,究無什香。若喫多了放的屁,極其臭穢,以此臭氣,熏及三寶,將來必作糞坑中蛆。不喫過度,則無有屁。若或受涼,覺得不好,無事,則出至空地放之,待其氣消,再回屋中。如有事不能出外,當用力提之,不一刻,即在腹中散開矣。有謂,不放則成病,此話比放屁還罪過,萬不可聽。佛制戒律,未說此事,想古人身體好,又不貪喫,無有此事,故未說。若有,佛必說之。切不可謂佛不說,就應當放,則是自求墮落,佛也難救矣。孔子以聖人之資格,朝於凡夫之國君,將欲升堂,在階下,便不敢大出氣,况入堂面君乎。故論語云:攝齊升堂,鞠躬如也,屏氣似不息者。[攝,提也。齊,音咨,與齋同,衣岔子也。鞠,曲也。屏,閉藏也。息,鼻中氣也。孔子朝君,將升堂,先鞠躬而行。鞠躬,則衣前長,故必提其兩岔,去地約一尺,方不至蹋其衣而跌蹶失儀。嚴肅之極,故鼻中之氣,似乎不出。試看此是何等敬畏。今人比孔子,則相去懸遠。時君與佛,又相去懸遠。放屁與不出氣,又相去懸遠。靜言思之,直大地無容身之處矣,可不極力留心乎。]吾人業力凡夫,在聖中聖,天中天之佛殿中,三寶具足之地,竟敢不加束斂,任意放屁,此之罪過,極大無比。許多人因不多看古德著述,當做古德不說。不知古德說的巧,云洩下氣,他也不理會是什麼話,仍不介意。光三四十年前,常說此事,後試問之,人不知是何事,以故只好直說放屁耳。唱戲罵人說放肆,就是說你說的話是放屁。凡有所畏懼,氣都不敢大出,從何會放屁。由其肆無忌憚,故才有屁。你勿謂說放屁話,為不雅聽,我實在要救人於作糞坑之蛆之前耳。([書]一二)

● 晨起,及大小解,必須洗手。凡在身上摳,腳上摸,都要洗手。夏月袴腿不可敞開,要紮到。隨便吐痰𪖥[音喜]鼻,是一大折福之事。清淨佛地,不但殿堂裡不可吐𪖥,即殿堂外淨地上,也不可吐𪖥。淨地上一吐,便現出汙相。有些人肆無忌憚,房裡地上牆上亂吐,好好的一個屋子,徧地滿牆都是痰。他以吐痰當架子擺,久久成病,天天常吐,飲食精華,皆變成痰了。若肯咽了,久則無痰,此是以痰殺痰最妙之法。如不能咽,當袖一痰布,吐於其上復袖之。此亦勞人,又不潔淨。不如咽了,又不勞人,又無汙穢,而且永無痰病,是為治痰病之妙法。([書]一三)

● 看經論,及各典章,不可急躁須多看,急躁不能凝靜,必難得其旨趣。後生稍聰明,得一部經書,廢寢忘餐的看。一徧看過,第二徧便無興看,即看,亦若喪氣失魂之相。此種人,均無成就,當力戒之。蘇東坡云:舊書不厭百回讀,熟讀深思子自知。孔子乃生知之聖,讀易,尚至韋編三絕。以孔子之資格,當過目成誦,何必又要看文而讀。故知看文,有大好處。背誦,多滑口誦過。看文,則一字一句,悉知旨趣。吾人當取以為法,切不可顯自己聰明,專尚背誦也。當孔子時無紙,凡書,或書於木板,或書於竹簡[亦竹板也。]。易之六十四卦,乃伏羲所畫。六十四卦開首之彖,乃文王所作。每卦之六爻,乃周公所作。此外之上經彖傳、象傳,下經彖傳、象傳,并乾坤二卦之文言,及繫辭上傳、繫辭下傳、說卦傳、序卦傳、雜卦傳,所謂十翼者,皆孔子所作。若約字說,孔子所作者,比文王、周公、所作,當多十餘倍。而孔子讀文王、周公、之易,竟至將編書之熟皮繩,磨斷過三次,可以知讀之徧數不可計也。吾人能以孔子之恆而讀佛經、持佛名,必能以佛之言之德,熏己之業識心,成如來之智慧藏也。其專修淨土法則,自有淨土五經、淨土十要,及淨土諸著述,此不備書。([書]一四)

● 潘懋春,既欲皈依,自寫願單,何竟無一懇求語,并無一致屈之字。彼縱曰不知,汝亦不知乎。世間行路,欲問人,尚須拱手以示敬。况皈依三寶,欲資以了生脫死,竟若以事示平人,則大得不洞事務矣。光作此說,非求人恭敬也,理當如此。若不說,彼一生也只是一不洞事人耳。清順治皇帝,拜玉林禪師為師,法名行癡。與玉林法徒行森書,署名,尚寫法弟行癡和南。和南,乃磕頭也。皇帝與同門尚如此,况與其師乎。此種芳規,豈可不知。古人云:下人不深,不得其真。非曰深下於人,人則盡心教導也。以自己不能生恭敬心,縱人肯教,自己心中有傲慢相障,不得其益。譬如高山頂上,不存滴水,故不能受滋潤也。不但學佛如是,即世間學一材一藝亦如是。世間只身口之活計,佛法則性道之本源,其關係輕重,固天淵相懸也。祈將此語,令彼視之。然今但取其心,不計其迹,為彼取法名慧懋。謂以智慧,自勉勉人。令其悉皆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諸惡莫作,衆善奉行,生信發願,念佛聖號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能如是者,即真佛弟子。否則,但有其名,不得實益。餘詳嘉言錄,此不具書。祈為彼說之,則各盡其分矣。([書]三五)

● 既知慚愧懺悔,何又依舊行履,惡不見減,善不見增乎。無他,心不志誠故也。儻心主於誠,豈可知而故犯。知而故犯者,以心實無決定改過遷善之誠懇故。汝自己欲為賢人善人,自可遠離惡習。不能遠離者,係其心不決定,浮游緩慢,則難免仍歸舊路矣。([書]二0六)

● 汝若肯認真省察自己過愆,何用我多說,即宗誠二字,已通通包括淨盡。人若心無虛偽,決定不至不肯改過遷善。譬如真知其人是欲害我者,縱令彼多方巧誘,決不肯上他的當,以送我命。肯上當,是不知好歹之人。既有關性命之大對頭,尚肯依他的騙,則所謂求別人為汝說保身命之妙法,又有何益乎([書]二0七)

● 一切衆生,具有性德,殊少修德。今既發心學佛,是由性德,而起修德。雖有此心,若不竭誠盡敬修持,則修德不能大著,性德仍舊被煩惱惡業所障,不能顯現。如日在雲中,了不見其光相。故須振起精神,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諸惡莫作,衆善奉行,以行世善。又須竭誠、盡敬,生信、發願、念佛、求生西方,以修出世法。世間學一材一藝,皆須振起全副精神,方能有成。今以具縛凡夫,即欲現生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,可不奮發大志,打起精神,而能得乎。([書]一三五)

● 天下事,均以誠為根本。誠之所至,金石為開。其成績實效,均資於誠。([雜著]二二八)

● 欲後來有成就,須從現在立志行事起。必須要忠厚勤慎,謙恭和順,心口如一,隱顯不二,常懷慚愧,毋自矜驕。朝暮至誠念佛,以期消除宿業,增長善根。事事以誠為本,念念常省自心。([雜著]二二八)

● 世出世間諸法,無不以誠為本,諸修行人,更當致誠。誠則業障消除,善根增長。凡誦經時,必須息慮忘緣,一心淨念,如對聖容,親聆圓音,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。久而久之,自可潛通佛智,暗合道妙。喻如陽春一到,堅冰自消。誠到極處,豁然貫通。此是看經念佛最妙之法。汝能終身依此而行,其利益有不可名言焉者。([雜著]二二七)

● 今為寄一函徧復,及淨土五經、十要、文鈔等,二包經書。倘肯息心詳閱,當可悉知淨宗宗旨。然須恭敬,切不可照讀儒書之絕無恭敬也。儒者不敬書,故世道亂而不已。設儒者敬書,則凡讀書人,均是希賢希聖之士,何至亂至此極乎。讀佛法中經書,必須淨手潔案,正身端坐,如對佛面,親聆圓音。果能如是,則業障日消,智慧日長。(弘化一二期)

禮念觀音菩薩回向偈

● 稽首觀世音,慈悲大導師。久證無上道,安住常寂光。為憐衆生苦,復現十界身。應何身得度,即為現何身。近令生善道,遠令證菩提。菩薩慈悲力,諸佛莫能說。我弟子某某,從無始至今。由惡業力故,輪迴六道中。經歷塵剎劫,莫由得出離。幸承宿善根,得聞菩薩名。欲仗大悲力,現生生淨土。長時稱聖號,兼禮拜供養。懺悔諸惡業,增長諸善根。唯願垂慈憫,消我諸罪障。放光照我身,舒手摩我頭。甘露灌我頂,湔滌我心垢。令我身與心,悉皆獲清淨。我願盡此身,及未來際劫。普與諸衆生,說菩薩恩德。令彼咸歸依,悉發菩提心。願垂慈憫故,證明而攝受。(弘化六期)


👉 嘉言錄續編 第127頁

印光法師嘉言錄續編
[42-015] 五、勉居心誠敬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况】 同「況」。
【穽】 「阱」的異體字。
【喫】 同「吃」。[注音ㄔ]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葷】 指蔥韮薤蒜之物。
【南無】 皈依頂禮.恭敬.度我。([31-158])。南無、亦有作曩摩者,經中通作南無。([42-021])([音納莫][21-003])
【抽解】 抽身解衣之意。又作抽脫。即自列眾中抽身而出,脫卸袈裟,以便休憩或行大小便之意,故又以抽解一語為如廁之代用語。(佛光大辭典)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下作】 鄙賤、下流。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寢】 ①睡覺、臥息。②躺臥。③停止。④像動物趴著的樣子。⑤臥室、居室。⑥...
【并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
【繫辭】 ①《易經》卦辭。相傳為文王所作。②繫辭傳。《易》傳十翼之一,分為上下二篇,相傳為孔子所作。主旨係闡釋《易經》卦辭之義。
【平人】 平民、百姓。
【不洞】 不懂。不明白、不了解。[注音ㄅㄨˋ ㄉㄨㄥˇ]
【不洞事】 不懂事。不明事理。[注音ㄅㄨˋ ㄉㄨㄥˇ ㄕˋ]
【洞事】 明白事務。(洞:①[動詞]深察。②[副詞]透澈、明白。③...)(事:人類所作所為及自然界的一切現象、活動,都稱為「事」。)
【和南】 和南.乃磕頭也 ([21-018])。和南.即稽首.頂禮也 ([35-088])
【祈】 請、求。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迹】 同「跡」。
【敦倫盡分】 【敦倫】:使人倫的情誼和睦。[注音ㄉㄨㄣ ㄌㄨㄣˊ](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)
【敦倫盡分】 【分】: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、職責與權利的範圍。[注音ㄈㄣˋ](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)
【敦倫】 敦睦人倫、使人倫的情誼和睦。
【閑邪存誠】 防止邪念滋生,以保存誠實之心。(語本《易經.乾卦.九二》:「庸言之信,庸行之謹,閑邪存其誠。」)
【閑】 ①[名詞]柵欄、木欄。②[名詞]比喻規範、法度。③[動詞]防範、阻止。④[動詞]熟習、通曉。通「嫻」。⑤[形容詞]空暇無事。通「閒」。⑥[名詞]養馬的地方。即馬廄。[注音ㄒㄧㄢˊ]
【儻】 如果、倘若。同「倘」。[連接詞][注音ㄊㄤˇ]
【游】 遨遊、交往。通「遊」。
【修德】 修養德行。行善積德。
【圓音】 佛說法之音。
【鈔】 ①[名詞]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編成的書。②[動詞]謄寫。③...
【回向】 迴向,又作回向、轉向、施向。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,迴轉給眾生,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槃。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,為亡者追悼,以期亡者安穩。諸經論有關迴向之說甚多。(佛光大辭典)
【咸】 都、皆、全。[副詞][注音ㄒㄧㄢˊ]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