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續編 卷上 (續編上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與魏梅蓀居士書[十六]

與魏梅蓀居士書十六[民國十一年原名家驊][梅蓀至十八年始皈依.此時且作朋友。]

去冬.幼農來書言.閣下信心真切。光謂.明知一切眾生.皆有佛性.尚未能斷於肉食.所謂富貴學道難也。豈知不三四月.閣下即斷肉食.幼農復函.道其所以.其精誠所感耶.其偶爾相符耶。學道之人.斷習須具勇力.若因循推託.則長時相續.了無斷時矣。閣下富貴習氣既除.則淨業之成.固易易矣。他年高登上品.忍證無生.長侍彌陀.親隨海眾。當復分身散影.來此五濁惡世.度脫眾生.皆由此勇力以基之也.何幸如之。光因友人慫恿.縮小排印安士全書.企普徧流布.以期挽回世道人心。而人微德薄.聽從者尠.至今始募任印書止二萬二三千部耳。去年即欲致書閣下.企其相助募印。以校對及諸宂無暇.遲至於今。通州張季直.商業興隆.富有財力.熱心公益。竊念光流布安士全書.乃為國民謀利樂。其事之辦法.絕無弊竇.彼若知之.當亦出巨資.以期救國救民於不涉形迹之中。但光素未會晤.不便函勸。閣下儻能閔光愚誠.致書奉勸.彼若肯發數萬部.或數千部之大心.則惠及國民.曷勝慶幸。即彼不發心.而閣下為國為民之摯誠.亦已發露.其於成就淨業.固為既深且廣矣。

[其二]閣下宿根深厚.故能於徹悟老人語中.生大警省.所謂時節因緣.適逢其會.殆非偶然。以敬徹悟故.遂過譽於光.令人慚惶無喻。安士書.已募三萬四千餘部.亦可暫了愚願。季直先生.許於後來從事.實為莫大功德.遲早固無二致也。現今兵禍將作.戰雲彌布。尤惜陰居士.已於直隸、奉天、京、津、魯、汴、各報.報告軍界中人.令來函請安士書.以期消滅劫禍。其所任書.原係通交本人施送。幸施省之居士任五千部.自己只要一千.餘四千令隨便結緣。光先欲各省督軍、省長、各送一百。唯陝省長任一千.浙督五百.省長一百.不再送.則尚有餘裕。惜陰.以戰禍將作.擬急所急.儘此數處軍界中散。又有惜陰一百.光約五六百.幷劉一百.黃二百.及光三四友人.共千餘.亦可湊二千餘部。以此六千餘部.擬為消滅戰禍之具。儻佛天加被.或可於冥冥中為之轉移。縱光無德難感通.亦可減其酷烈。光常曰.因果者.世出世間聖人.平治天下.度脫眾生之大權也。今之國亂民困.後之景况.不堪設想者.皆由當權者不知因果所致。為今之計.除倡明因果.雖聖人亦末如之何.况吾儕無知無識者乎。故以前人之法言.為斯世前途之嚮導.雖不能人皆依從.亦斷不至人皆不依從也。唯此可以為國計民生之陰相.此惜陰與光之汲汲求援於諸君子.祈贊襄以底於有實效也。閣下藻鑑高懸.不惜齒芬.為之勸發。當承此功德.往生上品.承侍彌陀慈父.偕觀音、勢至.同入娑婆.隨類現身.以度脫一切也。光此言幷非虛語.閣下但能將徹悟十六字[真為生死.發菩提心.以深信願.持佛名號。]抱定.則千穩萬當矣。

[其三]錢君前年來山.得一會晤。去春文鈔出書.函令張雲雷送一部.去後.得雲雷書.云已故矣.不禁慨歎。人命無常.當預決歸計耳。彼既發心印施一行居集.或可承此善心.往生極樂。否則.淨業種子已深植矣.再出頭來.定當深入此法門耳。閣下宿根深厚.能將富貴、學問、習氣、通身放下.日以彌陀六字洪名為繫心之境。又以普賢行願品.天親發菩提心論等.以振其精神.廓其志願。則現在識心達本.臨終徑登上品.固可預斷。無始輪迴.從今方息。一則以喜.一則以懼.是則不惜現身說法.普度一切有緣也。安士書.由江謙君提倡.當可普徧流通.亦閣下讚揚之真誠所致也。

[其四]現今僧多庸愚.不能宏闡道妙.致令一班奸人.欲借公濟私.圖謀僧產。特以開辦學校為藉口.而欲毀寺逐僧。竟有一生勤慎之王鐵珊.遂彼之請.隨為出令讚譽。謂為無戾於法.實衷諸情.審慎周妥.良堪欽佩.令江蘇全省各縣遵照辦理。不億鐵珊悖謬一至此極。此令若行.定致各省效尤.崑岡致炬.玉石俱焚.則與三武滅佛無異。然三武之世.高人林立.雖暫受戹.終復大興。今若必依此令.則佛法之滅.可坐以待。居士宿願宏深.現行淳篤。值此謬政.敢祈不惜齒芬.與督軍、省長、詳陳利害.及與去年大總統所頒條例.如能取消此令.則何幸如之。如不見聽.尚祈懇求令師馮蒿庵先生.及張季直先生.同伸救援.庶可不成事實。光一無門庭.二無眷屬.兼以景逼桑榆.夫何所慮。但以此際.人心陷溺.已至極點。道德、仁義、視若弁髦.法律、刑政、絕無所畏。若能倡明如來三世因果輪迴報應之道.縱大奸極惡之人.亦未必絕無一念畏懼來報.洗滌先心也。光常曰.因果者.世出世間聖人.平治天下.度脫眾生之大權也.世多淺近視之。須知從凡夫地.乃至成佛.皆不出因果之外。若深明因果.上焉者.即可明心見性.斷惑證真。下焉者.亦可改過遷善.希聖希賢。其有益於世道人心也.大矣。當此王制廢棄.儒敎衰微之時.不以佛法相輔而治.已為失機.况汲汲然以毀寺逐僧為急務哉。彼殆曰.僧皆庸愚.了無益於人國。豈知此令一出.則縱有真修實踐之僧.亦將隨例被逐矣。是欲續國家命脈.先斷其命根.鐵珊之罪.徧滿十虛。由鐵珊而行此舉者.亦與鐵珊無二。一盲引眾盲.相牽入火坑.正鐵珊之謂也。

[其五]接手書.不勝感慰。閣下所說.與幼農所說相合。聞已令妙蓮和尚.聯絡當地首領僧.具稟呈訴矣。說理宜透徹.詞意勿激烈.實為至論.光亦與妙連略敍此意。凡事皆須於末舉行時.防其流弊。閣下謂借廟開校.年出租金.其法甚善.而不知其弊無窮也。元初道士借僧廟住.此風一起.幾至無可柰何[京城附近.占三百餘所.遠州縣更多。]。後因僧上控.世祖有令退還.止還一半。然其產業.多被彼預為盜去.可為殷鑑。總之.作此事者.先操謀占僧產之心.其黨同伐異之見.因欲私得其利.則熾勢莫遏。借之一字.與改之一字.名異而實同耳。閣下厚德君子.未詳審今人之詭計多端耳。然法道興衰.固有定數。光與閣下.固宜先盡人事.後聽天命耳。

[其六]接手書.不勝感激。此事若行.法道必致速滅。若非閣下、竹莊、幼農等.鼎力維持.則便不堪設想矣。袁唐一流.或是昔年欲滅佛法之徒.以高人林立.無從施其毒手.遂其惡願.因宿願力.遂有此舉。然佛智鑑機.知有欲滅佛法之人.遂預令破彼魔力者.適生其間。不但法道不受阻遏.或可轉彼魔心.信向佛法。俾彼自知本具佛性.由其背覺合塵.致令自戕。今既知已.則背塵合覺.轉昔之欲自戕者.成自衛也。則淺之得改惡修善.以植人天之福。深之得斷惑證真.親獲涅槃之果。所謂佛法如栴檀香.或捧持.或踐蹋.皆得香氣所熏.而同一氣味也。光願三位成佛時.親為輔正摧邪之護法弟子.以報此日之德。即袁唐成佛時.亦復如是。俾全魔界以成佛界.共證真如法性.同圓種智而後已。

[其七]昨接妙蓮信.及省長批.知此事徹底消滅.感愧無喻。竊念此事.若非閣下.與莊[思緘]、蔣[竹莊]、王[幼農]、三君鼎力維持.恐難撤消。昨日已與莊居士書.幷將批文附函.祈其與內務部長疏通。以後別處若有此種情事達部者.祈依管理寺廟條例.斥回勿允。庶不至無人斡旋者.竟成事實。即有斡旋者.致彼此徒勞心力也。法運通塞.殆有定數。然諸佛菩薩.早已預知.以故令諸公適在其地.適逢其會.而鼎力維持.俾燎原之火.隨即撲滅也。險極.幸極。

[其八]敎育會一案.完全解決.全屬閣下.與竹莊、幼農.三位斡旋之力.致省長.及內務部.悉依管理寺廟條例實行保護。其省長之批.且兩面關顧.絕不傷敎育會之情面。而復力設關防.俾莫能踰越.可謂曲盡護法之深心矣.令人感佩無既。

[其九]閣下以法雲為寺名.其用意甚深。竊念法雲寺.已成江南第一慈善道場.當獨行一法.不與諸方相同。一.不剃度.二.不傳法.所有住持.唯賢是取。亦不問是臨濟、曹洞、天台、賢首.但須篤信淨土法門.言行相應即可。其住持論次數.不論世代。乃大公無私之道場.非如傳剃度、傳法徒、之涉於專私之範圍也。

[其十]陳劍潭先生信因果.而思欲發明.而復不肯念佛.乃文人習氣。當日遠公以陶淵明胸懷空曠.可以學道.招之入蓮社。彼殆以酒為命者.知佛門戒酒.不敢遽許.因曰.許某飲酒則來。遠公大慈悲心許之。彼來念佛三日.攢眉而去。以但能放下.不能提起.若紀文達、袁子才、之輩.皆同一病。紀、袁、頗相信因果.每記載佛法感應事實.皆不曾潛心研究.故所論多有外行話。袁則初闢佛.而後信佛.信而不能研究修持.所謂聰明文字障也。陳君當有善根發現之一日.未必終於如此也。今有去年與顧顯微居士書[已載文鈔正編卷二。].之江報館印出寄來者.以祈覽而取笑耳。此係顧君友人潘承鍔君[二皆蘇州人。顧為寧波黃道尹之西賓.皈依諦閑法師。].與顧甚厚。顧勸之念佛.彼致書反難.謂不能生信.更為滋疑。顧以其書寄光.令闢駁之。光將書寄去.謂宜勿投。顧即致書云.弟言不能生兄之信.斷兄之疑。因求某法師為書.其書已寄來.但其語言毫無謙遜.直言無隱.不避忌諱.恐致衝突.故不敢寄。彼云.我病深.非狼虎藥不能治.愈不忌諱愈好.飛寄。顧即寄去.其心佩服.皈依諦閑法師。而畏光之直口.絕不一通音問。陳君之入道.且徐徐勿急。譬如染布.極細密之布.定難上色。儻納之靛甕十餘日.則欲不成深青不可得也。

[十一]管東溟之文.實為現今對證之藥。見此文者.以吐程朱撥因果之毒.而亦可為印光提倡因果之證。程朱說法.唯取其高.不計利害。如為善.以無所為而為則為善.有所為而為善即是惡。夫無所為而為善.乃大聖人之身分。若非聖人.既唯取無所為.則有所為者.皆不肯為矣。其於自強不息.朝乾夕惕之旨.完全背戾矣。管公肯明言破關.則於君子小人.俱有大益。若非閣下抄出.則其救世真詮.在佛者人多不信.在儒者人多不察.其前途甚屬危險。以故光特令附入文鈔.以公諸有緣也。

[十二]昨接手書.不勝驚異.方峻生.可謂難捨能捨矣。雖然.尚須為彼後日過活慮.祈閣下將彼請到觀音庵.同妙蓮、心淨等.詳悉問彼尚有多少田地。如其所有田地.可以養家.則彼已發心送法雲寺.則便作彼之功德。如其所有不足為養.當將此田.作為法雲租田.歲出租若干.任憑法雲種竹、木、五榖、蔬菜.以作慈幼院工農場之備。如此.方可彼此各盡其道.彼此各得其益。若彼捨此田.則用度無出.吾人心中.實有不適悅豫樂之大者在也。此契雖交.須必如此商議.方可不負方氏一番成就善舉之義。如其除此.尚有可靠.則便成就彼法雲寺第一大功德主。然須請二三有德望人.為作證明。人為我慮.甚深且摯.我為人慮.亦不能不深且摯也。

[十三]所錄殺生報應.實可令好殺者寒心.然現時之將吏.未必肯看。若為後來.及預為好生惡殺之地.又似乎太局。以其專為將吏者說.愚民或謂為不關已事。又暴戾將吏.或謂其諷己也.而惡之。依光愚見.似宜將彭蘭臺二十二史感應錄.縮小排印。再加數篇痛哭流涕之文.布之公私.其益大矣。幷將丁福保之數種.有可附入者.即附之。則官、吏、士、庶.俱得懿範.無顯斥彼當權之橫迹.有隱伏乎子女之狂心。彼得大權者.率皆由小時.未聞見因果報應之事.故其心只知有己.不知有人.只求利己.不怕害人。使彼自幼即知害人甚於害己.為人終歸為己者.斷不肯以意見名利等小事.致國運危岌.民不聊生也。光意如是.祈閣下裁酌。亦可先印行此三十七條.以行救燃眉之禍。後待平定後.再行印此二十二史感應錄.以作通途獲益.普勸同人之書。

[十四]若肯將二十二史感應詳編增補.錄成全書.實為國家人民之幸。前年丁福保言.二十二史感應錄.彼處有六七種。宜借來.凡屬此錄所無者.皆補錄之。又安士全書.欲海回狂.後載二十二史人畜轉變.及天人互生之事.亦幷錄之。則一班拘墟者見之.自有一番兢惕。而深信因果者.當從此一超直入如來地矣。孔子作春秋.以褒貶.令亂臣賊子懼。然亂臣賊子.實於褒貶無所懼.以其唯一空名言耳.究竟於我何傷。若將二十二史之因果感應.及人畜轉變之事迹.一一錄出.閒為論斷.具亂賊性質之人見之.能不毛骨悚然.從茲掣轉念頭.為謀後福乎。如是.則謂閣下續孔子褒貶之心法.以敎天下後世.其誰曰不然。

[十五]同光間.玉峯法師.宏揚淨土.不遺餘力.所說每每執拗.令人閱之痛心。前心白輯淨宗語句[即淨土良導。].亦有彼語.光完全取消。恐人謂彼為淨宗巨擘.則遺害不小。文鈔中.擬答某居士書.來書以靈峯、成時、徹悟、玉峰、四師說.答語.不提玉峯.亦不貶斥.亦此意也。時當末法.欲極力提倡淨土.當詳於佛力、自力、之大小難易處發揮.並在章顯三根普被.利鈍全收之所以然.庶不至欲勸人而反致人生謗毀也。榖人先生.按事宏揚.而每有以事為理之弊。如以留經百歲.為人壽百年.蓋指眾生界盡.此經方滅.似乎高深.實則誤人。所謂事理混淆.不但不能發起人佛法難遇之心.或致息人勇猛精修之念。若欲利人.彌陀要解.可謂一字一珠。

[十六]近來舉國若狂.論議離奇.幸上海諸居士熱心護法.為之一再維持。法雲之事.已知其概。但時局所迫.究不知結果若何。現諸居士、沙門、商定十四人.往寧請願。以其敎育會所提議.注重於撥廟產以興學校.恐大家皆欲發財.不肯認帳.則全國佛法.將悉消滅。儻法道不應即滅.當必有佛菩薩大顯威靈.則或可延佛命脈。否則.彼於孔子五倫.尚肯完全推翻.况無勢力之佛敎徒.豈能支持.令勿滅乎。[查撥廟產興學案.係民國十七年.江蘇丹徒縣.敎育界邰爽秋提議.旋經請願取消。民國二十七年.錄者識。]


👉 續編上冊 第253頁

印光法師文鈔 續編卷上
[21-119] 與魏梅蓀居士書[十六]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淨業】 佛教稱使往生西方淨土的修行。(修持淨業:謂改過遷善及念佛、即生即願往生西方。)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尠】 少。同「鮮」。「尟」的異體字。
【校】 [動詞]①較量、計較。②訂正、考訂。考核、考究。③考核、考究。④計算。⑤古代的刑具。枷械的統稱。[注音ㄐㄧㄠˋ]
【校】 [名詞]①施教求學的地方。②中級軍官的名稱,分上校、中校、少校三級。③姓。[注音ㄒㄧㄠˋ]
【宂】 「冗」的異體字。
【竊】 ①私下。用來謙指自己見解的不確定。②偷偷的。③盜取、偷。
【迹】 同「跡」。
【儻】 如果、倘若。同「倘」。[連接詞][注音ㄊㄤˇ]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慚惶】 慚愧惶恐。
【儘】 ①都、全。②極盡。③聽任、隨意、不加限制。[注音ㄐㄧㄣˇ]
【幷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(「并」的異體字)
【加被】 指諸佛如來以慈悲心加護眾生。
【况】 同「況」。
【末如之何】 沒有辦法、莫可奈何。
【祈】 請、求。
【娑婆】 指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,也就是我們這個世界。
【鈔】 ①[名詞]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編成的書。②[動詞]謄寫。③...
【學問】 ①求學所得的知識。②學與問。③道理。
【廓】 ①廣闊、寬大。②空虛。③物體的外緣周圍。④開拓、擴張。⑤掃蕩、清除。[注音ㄎㄨㄛˋ]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弁髦】 比喻沒有用的東西。[注音ㄅㄧㄢˋ ㄇㄠˊ]
【敎】 同「教」。「教」的異體字。
【敍】 「敘」的異體字。
【柰】 通「奈」。[注音ㄋㄞˋ]
【柰何】 奈何。
【熾】 ①火勢旺盛。②強盛。③燃燒。[注音ㄔˋ]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踰越】 超過、越過。[注音ㄩˊ ㄩㄝˋ]
【踰】 越過、超過。同「逾」。[注音ㄩˊ]
【無既】 無窮,不盡。[注音ㄨˊ ㄐㄧˋ]
【發明】 ①創造性的闡發前人不知的義理。②...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閑】 ①[名詞]柵欄、木欄。②[名詞]比喻規範、法度。③[動詞]防範、阻止。④[動詞]熟習、通曉。通「嫻」。⑤[形容詞]空暇無事。通「閒」。⑥[名詞]養馬的地方。即馬廄。[注音ㄒㄧㄢˊ]
【愈】 ①[副詞]更加、越發。②[動詞]病情好轉、病好了[痊愈/病愈]。③勝過、高明。④姓。
【同人】 同在一處做事的人。
【拘墟】 比喻孤處一隅,見聞狹隘。
【閒】 ①[名詞]中間。同「間」[注音ㄐㄧㄢ]。②[名詞]同「間」。[注音ㄐㄧㄢˋ][名詞]空暇無事的時候。閒散輕簡的職務。[注音ㄒㄧㄢˊ][形容詞]空暇無事。安靜悠閒。與正事無關的、不緊要的。⑤[副詞]隨意的、不經心的。[注音ㄒㄧㄢˊ]
【沙門】 在印度泛指出家修苦行、禁欲,或因宗教的理由以乞食為生的人。在中國則專指佛教的出家人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