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三編 卷一 (三編上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復丁福保居士書十八

復丁福保居士書十八

茲十五日接到佛學撮要一包.静坐法精義一本.隨即一閱。知閣下於三教静坐等法.各得其宗緒。但宏揚佛法.不宜以道家煉丹運氣之事與之並存。恐彼邪見種性.援正作邪。則欲令受益.而反為受損也。儒家論坐論參究本體.全體取禪家參究之法而變其名目。且又絕不言及佛法。雖則造詣高深.於己於人皆有利益。然以襲人之善以為己有.其於誠意正心之道.致成罅漏.不禁令人慨歎。十五頁八行佛遺教經.制心一處.無事不辦。此一處即念念在道.心與道合.心與佛合之謂。下文閣下所釋.過於著迹。十一行.緣中.乃指心之所緣之境中。故下即云.若眉間.若額上.若鼻端.此是所緣之境.非緣中亦是境之名目。若緣中亦是境之名目.下當云及.不當用若字。道家剽竊佛典.不解其意。妄安緣中之位.而又欲與佛各異.名為黃中。其可笑一至於此。以閣下之博覽.尚襲道家謬解.而直以為所緣之境。足見宏法參雜.有誤人處。至於十二行止心丹田.此屬治病之法。故下云經久則多有所治。非不因治病.亦以丹田為所緣之境也。十五六行爾時當繫念鼻端.令心住在緣中.無分散意。可知繫念鼻端.即是心住緣中。若謂緣中是境.則一心繫念兩境。豈不心境分張.何由成定。前十一行初學繫心緣中.若眉間.若額上.若鼻端.雖說三境.畢竟止緣其一。故一一皆用若字。閣下隨道家妄說所轉.何不一體貼文意.以為本旨乎。道家剽竊佛典.類多如是.當置之不論可也。若濫引之.又不別其是非.則便為邪見人之護身符矣。煉丹家每以治病等法為希奇.作煉丹運氣之證。而閣下不知其用處.又與繫心之緣同論。則彼異道.遂謂佛法亦運氣煉丹矣。寶誌公係法身大士.普現色身.何得與弄精魂之出神並論。此處一混.則門臼姑娘.直可與純陽呂祖覿體無二矣。禮云擬人必於其倫.閣下失言.光不能為閣下諱也。十九頁九行.言主一.說得甚好.閣下何不取此義.以釋制心一處之義。十六七行說回光.亦道家著迹.而不知本體之說。廿一行所說法身之義.亦非本有法身。九頁卅行以下.抱樸子微旨篇.係節取感應篇中之文.不當云感應篇之祖本。按佛祖統紀卷五十四.漢靈帝光和二年.老君降天台山.以感應篇授仙人葛玄。可知微旨.是摘録其大綱而已。卅一頁十五行.謂印光嚴浄毗尼.精通十二部經.不禁慚惶殺人。佛法不可作人情.閣下竟以佛法作人情。雖屬厚意.然令識破光之底蘊者.不免謂閣下之言為失實也。佛學撮要.寄於山西省城.令友人分施有信心人.兼為諸人致謝。現今人情世道.無可救藥。除如來三世因果之道.縱有四無礙辯.對彼說法.亦屬徒然。唯知有因果報應輪迴生死之事.則其心惕惕然.唯恐其有惡因而罹惡果耳。遂於舉心動念所作所為.不敢肆無忌憚.任意所為。雖在暗室.如臨帝天。使如來不開因果之法.則後世之人欲生於天地之間.而能克善厥終者.蓋亦鮮矣。而狂者畏其拘束.愚者恐妨己事。從茲不謂之為著相.便謂之為渺茫。閣下徧搜羣籍.輯以成書。雖於本分似未詣極.然於人心未死.天理欲復者.大有所益也。[民八 六月十九]

溫州周羣錚讀了凡四訓.謂其文理精摯.擬令商務印書館排印結緣.令光作序.兼以香期之中.每有人來.致稽遲數日.歉甚歉甚。


👉 三編上冊 第112頁

印光法師文鈔 三編卷一
[31-069] 復丁福保居士書十八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静】 「靜」的異體字。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迹】 同「跡」。
【竊】 ①私下。用來謙指自己見解的不確定。②偷偷的。③盜取、偷。
【色身】 指肉體。[佛教用語]
【覿體】 覿體,全體顯現之意。
【覿】 見。拜訪、探視。[注音ㄉㄧˊ]
【録】 同「錄」。
【嚴浄毗尼】 嚴格淨心守佛一切戒律。[毗尼是戒律。]
【浄】 「淨」的異體字。
【慚惶】 慚愧惶恐。
【慚惶殺人】 慚惶煞人。非常慚愧惶恐。(殺:甚、極。同「煞」。[注音ㄕㄚˋ])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