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三編補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與高鶴年居士書一

與高鶴年居士書一

閣下去冬來山.令作緣起碑記。光以正在打七.不願屬思.故約於四月間.寄至陝西。今於正月初五.接其手書.知尚在南方.故集千五百餘字.以塞其責。所惜學業膚淺.不能發揮至極耳。又菩薩示跡之記.系光於光緒十一年住大頂時.每念大士開山.千數百年.了無碑記可考.實為第一憾事。一日至劉村.散步西寺中.見有數碑.皆臺山碑.然所說皆不關緊要.不須記錄。中有一碑.系一塊石板.了無一字。光試取磚磨之.乃元至元七年[一三四一年]依古碑所序之緣起碑也。以歲經六百餘年.被水垢封蔽淨盡。遂喜不自勝.錄而存之。又告會首劉四.令立碑山上。次年北上紅螺.後復南至普陀.每憶此事。至民國三年.定慧師來山.囑彼抄而寄來.一則欲登佛報.一則人欲修普陀志時.敘其事於中.以示大士尋聲救苦之一端。今臺殿重新.祈居士印淨土緣起記時.一併印之.以開發信心。至山.當白修工首人.令其刻碑山上.俾大士一番慈佑.不至久而湮滅。又光所作贊.及贊前小序.一併刻之。茅蓬碑.及此碑.具宜字跡粗大.庶易閱.而復能垂久。倘用高大石料.不但費錢.兼難抬運。似宜用兩塊碑.合在一處.則石料省錢.抬運便當。但取聖跡昭著.不計樣子好看。宜以光意.告與首人。又印時.必須仔細校對.勿令錯訛增減。又須圈明句讀.以便觀覽。否則.學業膚淺者.便難領會矣。印出.須寄幾張於光.以作紀念。並候禪安。不備。

  附一 無門洞決疑

南五臺山.無有大洞可以住人.亦無有洞名無門者.其是湘子洞.決無可疑。蓋以清季以來.法道衰微.哲人云亡.志乘佚失。又兼頻經兵火.久無人住。無知僧俗.以習聞韓湘子故事.妄立其名耳。光緒初.法忍師等始住其地.本山僧每生障礙.今則習以為常.各相安適矣。無門者.即取楞伽佛語心為宗.無門為法門之意。須知無門即是普門。良以法法頭頭.迷之則皆可起惑造業.悟之則皆可斷惑證真。故楞嚴二十五聖.於六根.六塵.六識.七大.各證圓通。故無一法不是三諦妙理.亦無一法不堪趣向涅槃。唯其普皆是門.故不須另立一門.而號為無門焉。宜將此意.詳告大茅篷主僧.令知有高人故事.及無上甚深之真正名目在。不可仍以外道虛名.相沿傳去.以致失卻佛法中之正名耳。

  附二 攝身巖辨訛

攝身巖者.以其峰巒陡峻.壁立萬仞。至其巔者.向下望之.不禁戰兢惕厲.身心悚然.妄想消滅.正念昭彰。即楞嚴所謂都攝六根.淨念相繼之意。蓋以身為總名.六屬別目。以總攝別.故但曰攝身耳。其後哲人悉沒.志乘佚失。無知僧俗.遂訛作捨身。又有魔民.造作魔說.謂觀音於此捨身.方成道果。如是齊東無稽之談.玷污大士.貽辱法門.招外道之邪謗.啟愚人之魔思.為害誠非淺淺。此與普陀以觀音眺.作觀音跳.同一魔見。誠令人可嘆可恨.可悲可憐。


👉 三編補 第2頁

印光法師文鈔 三編補
[35-002] 與高鶴年居士書一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屬思】 構思。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祈】 請、求。
【併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動詞]合在一起。③[動詞]排除。通「摒」。④[動詞]拚命。[注音ㄅㄧㄥˋ]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校】 [名詞]①施教求學的地方。②中級軍官的名稱,分上校、中校、少校三級。③姓。[注音ㄒㄧㄠˋ]
【校】 [動詞]①較量、計較。②訂正、考訂。考核、考究。③考核、考究。④計算。⑤古代的刑具。枷械的統稱。[注音ㄐㄧㄠˋ]
【七大】 即色心萬法之體性,可大別為地大、水大、火大、風大、空大、見大、識大七種。又作七大性。... (佛光大辭典)
【趣向】 嚮往、趨附。
【惕厲】 因心存恐懼危難而警惕。[亦作「惕勵」]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