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嘉言錄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二、誡信願真切 / 丙、誡具足信願

丙 誡具足信願

● 縱令恪修五戒十善,得人天身。然人間福樂,乃墮落之根本。天上雖不比人間煩惑猛利,然天福一盡,決定下生。由宿福未盡,故享福。由享福,故造業。既造業已,則墮落惡道,直在瞬息間耳。況有由天命終,承宿世惡業已熟之力,直墮惡道者乎。故古德以修行之人,若無正念修持淨業,唯得人天福報者,名為第三世怨。法華經云,三界無安,猶如火宅,衆苦充滿,甚可怖畏。知好歹者,當以急求出離,企得安隱,為上計也。([序]一一)

● 念佛一法,乃仗佛力出三界,生淨土耳。今既不發願,亦豈有信[有真信者,必有切願]。信願全無,但念佛名,仍屬自力。以無信願,故不能與彌陀宏誓,感應道交。若見思惑盡,或可往生。若全未斷,及斷未淨盡,則業根尚在,何能即出輪迴。五祖戒,草堂青等,即是確證。須知去卻信願念佛,與宗家之參究無異。若得往生,則因果不相符契矣。蕅益云,得生與否,全由信願之有無。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淺。乃鐵案也。([書一]九)

● 平生絕無信願者,臨終決定難仗佛力。既云善惡俱時頓現,且無論阿彌陀佛四字不現者,不得往生。即現,亦不得往生。何以故,以不願生故。以不求佛,因不得蒙佛接引故。華嚴經云,假使惡業有體相者,十方虛空不能容受。古德云,如人負債,強者先牽。心緒多端,重處偏墜。今善惡皆現,由無信願,便不能奈惡業何矣。須知仗自力,則惡業有一絲毫,便不能出離生死,況多乎哉。又無信願,念至一心,無量無邊之中,或可有一二往生。決不可以此為訓,以斷天下後世一切人往生淨土之善根。何以故,以能仗自力,念至業盡情空,證無生忍者,舉世少有一二。倘人各依此行持,置信願而不從事。則芸芸衆生,永居苦海,無由出離,皆此一言為之作俑也。而其人猶洋洋得意,以為吾言甚高。而不知其為斷佛慧命,疑誤衆生之狂言也。哀哉[世間善業不出輪迴,若對信願具足之往生淨業,則彼善業,仍屬惡業,]。淨土一法,須另具隻眼,不得以常途教義相例。使如來不開此法,則末世衆生之了生死者,不可得而見之矣。([書一]十)

● 當須發決定心,臨終定欲往生西方。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,不願更受。即為人天王身,及出家為僧,一聞千悟,得大總持,大宏法化,普利衆生之高僧身,亦視之若毒荼罪藪,決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。如是決定,則己之信願行,方能感佛。佛之誓願,方能攝受。感應道交,蒙佛接引,直登九品,永出輪迴矣。([書一]二一)

● 須知西方極樂世界,莫說凡夫不能到,即小乘聖人亦不能到。以彼係大乘不思議境界故也。小聖回心向大即能到。凡夫若無信願感佛,縱修其餘一切勝行,并持名勝行,亦不能往生。是以信願最為要緊。蕅益云,得生與否,全由信願之有無。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淺。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鐵案也。能信得及,許汝西方有分。([書一]二二)

● 若論念佛法門,唯以信願行三法為其宗要。三法具足,決定往生。若無真信切願,縱有真行,亦不能生。況悠悠泛泛者哉。蕅益所謂得生與否,全由信願之有無。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淺。乃三世不易之常談,三根普被之妙道也。宜通身靠倒,庶親證實益耳。信願行三,十要中皆悉詳示。而第一要,彌陀要解五重玄義中,第三明宗,發揮三法,最為精詳。其後節節段段,皆有指示,宜細參閱。此不備書。([書一]二二)

● 欲生西方,最初須有真信切願。若無真信切願,縱有修行,不能與佛感應道交,只得人天福報,及作未來得度之因而已。若信願具足,則萬不漏一。永明所謂萬修萬人去者,指信願具足者言也。([書一]二五)

● 舉凡禮拜讀誦大乘經典,及作一切於世於人有益之事,悉皆以此回向西方。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,其餘功德,另去回向世間福報,則念不歸一,便難往生。須知真能念佛,不求世間福報,而自得世間福報[如長壽無病,家門清泰,子孫發達,諸緣如意,萬事吉祥等,]。若求世間福報,不肯回向往生,則所得世間福報,反為下劣。而心不專一,往生便難決定矣。([書一]二六)

● 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,自可仗佛慈力,免彼刀兵水火。即宿業所牽,及轉地獄重報,作現生輕報,偶罹此殃。但於平日有真切信願,定於此時蒙佛接引。若夫現證三昧,固已入於聖流,自身如影,刀兵水火,皆不相礙。縱現遇災,實無所苦。而茫茫世界,曾有幾人哉。([書一]四十)

● 願離娑婆,如獄囚之冀出牢獄。願生極樂,如窮子之思歸故鄉。若其未生淨土以前,縱令授以人天王位,亦當視作墮落因緣,了無一念冀慕之想。即來生轉女為男,童真出家,一聞千悟,得大總持,亦當視作紆曲修途,了無一念希望之心。唯欲臨命終時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既得往生,則了生脫死,超凡入聖,位居不退,忍證無生。回視人天王等,及出家為僧,不知淨土,修餘法門,歷劫辛勤,莫由解脫者,如螢火之與杲日。蟻垤之與泰山矣。可勝悲哉,可勝悼哉。以故修淨土人,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,及來生出家為僧等。若有絲毫求來生心,便非真信切願,便與彌陀誓願間隔,不能感應道交,蒙佛接引。以此不可思議殊勝妙行,竟作人天有漏福因。而況享福之時,必造惡業。既造惡業,難逃惡報。如置毒於醍醐之中,便能殺人。不善用心者,其過如是。必須徹底斬斷此等念頭,庶淨土全益,通身受用矣。([書一]五二)

● 縱壽百年,彈指即過。一息尚存,當求出路。毋使臨終,悔之無及。每憶經云,人身難得,中國難生,佛法難遇,信心難生。四者幸備,尤當努力。如登寶山,要得摩尼。良以在凡夫地,未斷惑業,生死不了,難免墮落。故如來極勸衆生,發真信心,及切願心,持佛名號,求生淨土。當以供養三寶,守戒一生,一切所作,種種功德,不求來生人天福報,不求現世長壽康寧,唯求臨終往生淨土。則與佛誓願相契相合,感應道交,定滿所願。如人墮海,有船來救,若肯上船,即登彼岸。求人天福,不求往生,如不上船,難免沈溺。佛欲令汝超凡入聖,汝卻願得有漏之福。福報一盡,永墮三途。如摩尼珠,用彈黃雀。所得者少,所失者多。可不惜哉,宜警省焉。([書一]五九)

● 若欲此生親得實益,當依淨土法門,信願念佛,求生西方,則可決定了生脫死。若不依念佛法門,且莫說未得佛教之真傳者不能了,即得亦不能了。何以故,以得真傳,乃大徹大悟,非是實證。證則可了,悟則未了。修餘法門,皆須斷惑證真,方了生死。淨土法門,但具真信切願,持佛名號。諸惡莫作,衆善奉行。正助合行,不但決定往生,而且品位優勝。不但精粹純篤之人,決定往生。即五逆十惡之流,臨終能生大慚愧,生大怖畏,志心念佛數聲,隨即命終者,亦得決定往生。以佛慈廣大,專以度生為事。一念回光,即蒙攝受。所謂仗佛慈力,帶業往生也。末世衆生,不依淨土,修餘法門。但得人天福報,及作未來得度之因緣而已。以無力斷惑,則生死根尚在,何能不發生死之苗芽乎哉。([書二]十八)

● 念佛之法,重在信願。信願真切,雖未能心中清淨,亦得往生。何以故,以志心念佛為能感,故致彌陀即能應耳。如江海中水,未能了無動相。但無狂風巨浪,則中天明月,即得了了影現矣。感應道交,如母子相憶。彼專重自力,不仗佛力者,由于不知此義故也。([書二]四八)

● 約通途教道,在凡夫地,欲了生死,大非易事。若約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之特別法門,則即於現生,悉得了脫。果具真信切願,萬中決不漏一。末世衆生,唯此一法,堪為恃怙。以故法運愈晚,此法愈當機,善知識提倡愈切。而真實修持,得遂往生之證驗,時或見之。(雜箸十六)

● 淨土法門,以信願行三法為宗。有信願,無論行之多少淺深,皆得往生。無信願,即到能所兩忘,根塵迥脫之地步,亦難往生。以真證到能所兩忘,根塵迥脫之實理,便可自力了生死,則不必論。若但有工夫見此理,尚未實證,若無信願,亦難往生。禪家說淨土,仍歸於禪宗,去信願說,果能依之而做,亦可開悟。而未斷惑業,欲了生死,則夢也夢不著。以凡夫往生,由信願感佛,故能仗佛慈力,帶業往生。今既不生信願,又將佛及土一一說歸自心,何由感佛。感應不符,則生自生,佛自佛,以橫超法,作豎出用,其得益淺而受損深,不可不知。得益者,依彼所說,亦能開悟。受損者,既去信願,則無由仗佛慈力。吾故曰,真修淨土人,用不得禪家開示,以法門宗旨不同故。([書二]五十)


👉 嘉言錄 第48頁

印光法師嘉言錄
[41-007] 二、誡信願真切 / 丙、誡具足信願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恪】 謹慎誠敬。[副詞][注音ㄎㄜˋ]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修持淨業】 謂改過遷善及念佛、即生即願往生西方。(文鈔 [11-019])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淨業】 佛教稱使往生西方淨土的修行。(修持淨業:謂改過遷善及念佛、即生即願往生西方。)
【安隱】 同「安穩」。(安隱.乃一切經中之字。安穩.乃土話。未看過經者謂錯.切不可妄改。[32-256])
【思惑】 (詳見:佛光大辭典)
【五祖戒】 五祖.寺名。師戒禪師.曾為黃梅五祖寺之住持.故世稱五祖戒。(文鈔 [21-114])
【十方】 佛教用語。佛教以東、西、南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上、下為十方。泛指各處、各界。
【疑誤】 迷惑貽誤、迷惑耽誤。亦作「疑悞」「疑悮」。
【并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回向】 迴向,又作回向、轉向、施向。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,迴轉給眾生,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槃。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,為亡者追悼,以期亡者安穩。諸經論有關迴向之說甚多。(佛光大辭典)
【娑婆】 指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,也就是我們這個世界。
【杲日】 明亮的太陽。[注音ㄍㄠˇ ㄖˋ]
【垤】 小土堆。[注音ㄉㄧㄝˊ]
【土人】 世居當地的人。
【于】 [介詞]①在。同「於」。②以、用。③對、對於。④至、到。⑤依照。⑥為了。
【于】 ①[連接詞]和、與。②[助詞]用於句首或句中,無義。用於句尾,表示疑問的語氣。同「乎」。③[動詞]去、往。取。④...
【恃怙】 恃怙是母親、父親的代稱。比喻父母。[出自《詩.小雅.蓼莪》][注音ㄕˋ ㄏㄨˋ]
【愈】 ①[副詞]更加、越發。②[動詞]病情好轉、病好了[痊愈/病愈]。③勝過、高明。④姓。
【迥】 的確的、特別的。[副詞][注音ㄐㄩㄥˇ]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