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嘉言錄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三、示修持方法 / 甲、示念佛方法

三 示修持方法

甲 示念佛方法

● 既有真信切願,當修念佛正行。以信願為先導,念佛為正行。信願行三,乃念佛法門宗要。有行無信願,不能往生。有信願無行,亦不能往生。信願行三,具足無缺,決定往生。得生與否,全由信願之有無。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淺。言念佛正行者,各隨自己身分而立,不可定執一法。如其身無事累,固當從朝至暮,從暮至朝,行住坐臥,語默動靜,穿衣吃飯,大小便利,一切時,一切處,令此一句洪名聖號,不離心口。若盥漱清淨,衣冠整齊,及地方清潔,則或聲或默,皆無不可。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,及至穢汚不潔之處,只可默念,不宜出聲。默念功德一樣,出聲便不恭敬。勿謂此等時處,念不得佛。須知此等時處,出不得聲耳。又睡若出聲,非唯不恭,且致傷氣,不可不知。([書一]二五)

● 雖則長時念佛,無有間斷。須於晨朝向佛禮拜畢,先念阿彌陀經一徧。往生咒三徧畢,即念讚佛偈,即阿彌陀佛身金色偈。念偈畢,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。隨即但念南無阿彌陀六字,或一千聲,或五百聲,當圍繞念。若不便繞,或跪或坐或立皆可。念至將畢,歸位跪念觀音,勢至,清淨大海衆菩薩各三稱。然後念淨土文,發願回向往生。念淨土文者,令依文義而發心也。若心不依文而發,則成徒設虛文,不得實益矣。淨土文畢,念三歸依,禮拜而退。此為朝時功課,暮亦如之。若欲多多禮拜者,或在念佛歸位之時。則拜佛若干拜,九稱菩薩,即作九禮。禮畢即發願回向。或在功課念畢禮拜。隨己之便,皆無不可。但須懇切至誠,不可潦草粗率。蒲團不可過高,高則便不恭敬。若或事務多端,略無閒暇。當於晨朝盥漱畢,有佛則禮佛三拜,正身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。盡一口氣為一念,念至十口氣,即念小淨土文。或但念願生西方淨土中四句偈。念畢禮佛三拜而退。若無佛即向西問訊,照上念法而念。此名十念法門。乃宋慈雲懺主為王臣政務繁劇,無暇修持者所立也。何以令儘一口氣念。以衆生心散,又無暇專念。如此念時,借氣攝心,心自不散。然須隨氣長短,不可強使多念,強則傷氣。又止可十念,不可二十三十,多亦傷氣。以散心念佛,難得往生。此法能令心歸一處,一心念佛,決定往生。念數雖少,功德頗深。極閑極忙,既各有法。則半閑半忙者,自可斟酌其間而為修持法則也。([書一]二五)

● 念佛一法,乃背塵合覺,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。於在家人分上,更為親切。以在家人身在世網,事務多端。攝心參禪,及靜室誦經等,或勢不能為,或力不暇及。唯念佛一法,最為方便。早晚於佛前隨分隨力,禮拜持念,回向發願。除此之外,行住坐臥,語默動靜,穿衣吃飯,一切時,一切處,皆好念。但於潔淨處,恭敬時,或出聲,或默念,皆可。若至不潔淨處[如登廁等,],或不恭敬時[如眠睡洗浴等,],但宜默念,不宜出聲。非此時處不可念也。睡出聲念,不但不恭敬,又且傷氣,久則成病。默念功德,與常時一樣。所謂念茲在茲,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也。([書一]十四)

● 欲心不貪外事,專念佛。不能專,要他專。不能念,要他念。不能一心,要他一心等。亦無奇特奧妙法則,但將一個死字,貼到額顱上,掛到眉毛上。心常念曰,我某人從無始來,直至今生,所作惡業,無量無邊。假使惡業有體相者,十方虛空,不能容受。宿生何幸,今得人身,又聞佛法。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,一氣不來,定向地獄鑊湯鑪炭劍樹刀裡受苦,不知經幾多劫。縱出地獄,復墮餓鬼,腹大如海,咽細如針,長劫飢虛,喉中火然,不聞漿水之名,難得暫時之飽。從餓鬼出,復為畜生,或供人騎乘,或充人庖廚。縱得為人,愚癡無知,以造業為德能,以修善為桎梏,不數十年,又復墮落。經塵點劫,輪迴六道。雖欲出離,末由也已。能如是念,如上所求,當下成辦。所以張善和,張鐘馗,臨終地獄相現,念佛數聲,即親見佛來接引往生。如是利益,一代時教,百千萬億法門之所無者。吾常曰,九界衆生離此法,上不能圓成佛道。十方諸佛捨此法,下不能普利群萌者。此之謂也。([書一]十四)

● 至於念佛,心難歸一,當攝心切念,自能歸一。攝心之法,莫先於至誠懇切。心不至誠,欲攝莫由。既至誠已,猶未純一,當攝耳諦聽。無論出聲默念,皆須念從心起,聲從口出,音從耳入。[默念雖不動口,然意地之中,亦仍有相,]心口念得清清楚楚,耳根聽得清清楚楚,如是攝心,妄念自息矣。如或猶湧妄波,即用十念記數,則全心力量,施於一聲佛號。雖欲起妄,力不暇及。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,在昔宏淨土者,尚未談及。以人根尚利,不須如此,便能歸一故耳。以心難制伏,方識此法之妙。蓋屢試屢驗,非率爾臆說。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,令萬修萬人去耳。所謂十念記數者,當念佛時,從一句至十句,須念得分明,仍須記得分明。至十句已,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,不可二十三十。隨念隨記,不可掐珠,唯憑心記。若十句直記為難,或分為兩氣,則從一至五,從六至十。若又費力,當從一至三,從四至六,從七至十,作三氣念。念得清楚,記得清楚,聽得清楚,妄念無處著腳,一心不亂,久當自得耳。須知此之十念,與晨朝十念,攝妄則同,用功大異。晨朝十念,儘一口氣為一念,不論佛數多少。此以一句佛為一念。彼唯晨朝十念則可,若二十三十,則傷氣成病。此則念一句佛,心知一句。念十句佛,心知十句。從一至十,從一至十,縱日念數萬,皆如是記。不但去妄,最能養神。隨快隨慢,了無滯礙。從朝至暮,無不相宜。較彼掐珠記數者。利益天殊。彼則身勞而神動,此則身逸而心安。但作事時,或難記數,則懇切直念。作事既了,仍復攝心記數。則憧憧往來者,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。大勢至謂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。利根則不須論。若吾輩之鈍根,捨此十念記數之法,欲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大難大難。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,乃即淺即深,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。但當仰信佛言,切勿以己見不及,遂生疑惑,致多劫善根,由茲中喪,不能究竟親獲實益,為可哀也。掐珠念佛,唯宜行住二時。若靜坐養神,由手動故,神不能安,久則受病。此十念記數,行住坐臥皆無不宜。臥時只宜默念,不可出聲。若出聲,一則不恭,二則傷氣。切記切記。([書一]二二)

● 既有真信切願,必須志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。無論行住坐臥,語默動靜,穿衣喫飯,及大小便利等,總不離此六字洪名[或四字持亦可,]。必須令其全心是佛,全佛是心,心佛不二,心佛一如。若能念茲在茲,念極情忘,心空佛現。則於現生之中,便能親證三昧。待至臨終,生上上品。可謂極修持之能事也已。([書一]五二)

● 念佛時各隨所宜。今叢林念佛堂,皆先念彌陀經,經完,念往生咒,或三徧或一徧。然後舉念佛偈。至偈畢,接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,即繞念。須從東至南至西至北繞。此為順從,為隨喜。順從有功德。西域最重圍繞。此方亦與禮拜均行。若從東至北至西至南,則是反繞,有罪過。不可不知。繞念一半,即坐默念,約一刻,又出聲念。念畢跪念佛十聲,觀音勢至清淨大海衆各三聲,然後念發願文。在家人恐室小難繞,則立跪坐念,皆須按己精神而定,正不必令他人為立法則也。([書二]三二)

● 念佛雖貴心念,亦不可廢口誦。以身口意三,互相資助。若心能憶念,身不禮敬,口不持誦,亦難得益。世之舉重物者,尚須以聲相助,況欲攝心以證三昧者乎。所以大集經云,大念見大佛,小念見小佛。古德謂大聲念,則所見之佛身大。小聲念,則所見之佛身小耳。而具縛凡夫,心多昏散。若不假身口禮誦之力,則欲得一心,末由也已。([書一]九)

● 善導和尚係彌陀化身,有大神通,有大智慧。其宏闡淨土,不尚玄妙,唯在真切平實處,教人修持。至於所示專雜二修,其利無窮。專修謂身業專禮[凡圍繞及一切處身不放逸皆是,],口業專稱[凡誦經咒,能志心回向,亦可名專稱,],意業專念。如是則往生西方,萬不漏一。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,回向往生。以心不純一,故難得益,則百中希得一二,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。此金口誠言,千古不易之鐵案也。([書一]三六)

● 發願文,文雖宏大。然須真實從心而發,方名為願。否則心口相違,何名為願。現世之願,雖亦無妨。欲生福慧子孫,須從大積陰德廣行方便中求。([書一]十七)

● 念佛回向,不可偏廢。回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。然回向祇宜於夜課畢,及日中念佛誦經畢後行之。念佛當從朝至暮不間斷。其心中但具願生之念,即是常時回向。若夫依儀誦文回向,固不得常常如是。諸大乘經,經經皆令諸衆生直成佛道。但恨人之不誠心念誦,致不得其全益耳。([書一]四二)

● 日用之中。所有一絲一毫之善,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,皆悉以此功德,回向往生。如是則一切行門,皆為淨土助行。猶如聚衆塵而成地,聚衆流而成海,廣大淵深,其誰能窮。然須發菩提心,誓願度生。所有修持功德,普為四恩三有法界衆生回向。則如火加油,如苗得雨。既與一切衆生深結法緣,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。若不知此義,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,雖修妙行,感果卑劣矣。([書一]五二)

● 發願當於朝暮念佛畢時[晨朝十念,亦先念佛後發願,]。或用小淨土文。若身心有暇,宜用蓮池大師新定淨土文。此文詞理周到,為古今冠。須知發願讀文,乃令依文發願耳。非以讀文一徧,即為發願也。([書一]六八)

● 每日功課回向,一一當與法界衆生。若此功課為此,彼功課為彼,亦非不可。然必又有普回向之願,方為與三種回向相合。三種回向者,一回向真如實際,心心契合。二回向佛果菩提,念念圓滿。三回向法界衆生,同生淨土。人各有志,人各有業[業,謂職業,]。但隨緣隨分即可,不必與一切人皆同也。([書二]六)


👉 嘉言錄 第57頁

印光法師嘉言錄
[41-008] 三、示修持方法 / 甲、示念佛方法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南無】 皈依頂禮.恭敬.度我。([31-158])。南無、亦有作曩摩者,經中通作南無。([42-021])([音納莫][21-003])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回向】 迴向,又作回向、轉向、施向。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,迴轉給眾生,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槃。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,為亡者追悼,以期亡者安穩。諸經論有關迴向之說甚多。(佛光大辭典)
【潦草】 ①粗率,不仔細。②字不工整。[注音ㄌㄧㄠˊ ㄘㄠˇ]
【潦】 積水。[名詞][注音ㄌㄠˇ]
【閒】 ①[名詞]中間。同「間」[注音ㄐㄧㄢ]。②[名詞]同「間」。[注音ㄐㄧㄢˋ][名詞]空暇無事的時候。閒散輕簡的職務。[注音ㄒㄧㄢˊ][形容詞]空暇無事。安靜悠閒。與正事無關的、不緊要的。⑤[副詞]隨意的、不經心的。[注音ㄒㄧㄢˊ]
【儘】 ①都、全。②極盡。③聽任、隨意、不加限制。[注音ㄐㄧㄣˇ]
【閑】 ①[名詞]柵欄、木欄。②[名詞]比喻規範、法度。③[動詞]防範、阻止。④[動詞]熟習、通曉。通「嫻」。⑤[形容詞]空暇無事。通「閒」。⑥[名詞]養馬的地方。即馬廄。[注音ㄒㄧㄢˊ]
【十方】 佛教用語。佛教以東、西、南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上、下為十方。泛指各處、各界。
【鑪】 火爐,可供燃燒以盛火的器具。通「爐」。[注音ㄌㄨˊ]
【末由】 無由。沒有門徑、辦法。
【喫】 同「吃」。[注音ㄔ]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祇】 ①[注音ㄑㄧˊ][名詞]地神。[動詞]安心。[形容詞]大。②[注音ㄓ][副詞]正、恰、只。③...
【日用】 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度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