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嘉言錄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八、釋普通疑惑

以下論境界

● 念佛人臨終蒙佛接引,乃生佛感應道交。雖不離想心,亦不得謂獨是想心所現,絕無佛聖迎接之事。心造地獄,臨終則地獄相現。心造佛國,臨終則佛國相現。謂相隨心現則可,謂唯心無境則不可。唯心無境,須是圓證唯心之大覺世尊說之,則無過。閣下若說,則墮斷滅知見,是破壞如來修證法門之邪說也。可不慎諸。一一具說,太費筆墨。知一反三,當無遺義矣。([書二]二八)

● 須知時無定法,隨人所見不同,佛菩薩境界且置,姑以凡小之境明之。周靈王子子晉,學仙,過七日,於緱山出現,已到晉朝。故有詩曰:王子去求仙,丹成入九天,洞中方七日,世上幾千年[幾讀平聲,近也,從周靈王至晉彼出時,將及一千年耳,]。又呂純陽遇鐘離權於邯鄲逆旅中,鐘勸其學仙,呂意欲得富貴後方學,鐘與一枕令睡,則夢見由小至大,以至宰相,五十年富貴榮華,世所罕有,子孫滿堂,其樂無央,後以一事與上意不合,遂自引退,乃醒。睡時逆旅主人煮黃梁米粥,夢中出入將相,做許多大事,經五十年之久,及醒,黃梁粥尚未煮熟,此不過仙人之所現,尚能於一念中作五十年境界事業。況佛為天中天,聖中聖,諸大菩薩已證法身之境界乎。故善財入彌勒樓閣,入普賢毛孔,皆於十方世界,行六度萬行,經佛剎微塵數劫。汝看此文,又將何以測度乎。須知三際無實體,而在凡夫分中,只見凡夫所應見之境,不得以凡夫所見之境,謂佛菩薩亦復如是,了無有異也。今為喻明,如鏡照數十重山水樓閣,實無遠近,而復遠近歷然。世間色法,尚能如是,況已證唯心自性之心法者乎。故曰:於一毫端,現寶王剎,坐微塵裡,轉大法輪。十世古今,始終不離於當念,無邊剎土,自他不隔於毫端也。凡屬不思議境界,但當信仰佛言,勿妄測度。果能懇切至極,自可悉皆明了,亦不須問人也。若不在懇切至誠禮拜持誦上致力,終日取非凡夫所能測之境界而妄測之,則與幻人法師同一覆轍,欲不受謗佛謗法謗僧之罪報,何可得乎。([書一]九三)

● 知令嚴所有靈感甚多,不勝飲佩。若約受法時大士與天龍八部皆現,尚有密宗禁戒不許宣傳之妙境,此豈為素奉基督曲為示現乎。若依此義判,必定有所證。若無所證,聖決不率爾虛應。至謂起信之見應身,乃念佛人臨終之相,以未破無明所見皆應報法之身,非彼善根所能見者。至於普陀梵音洞之見,乃曲令衆生增長信心,人人得而見之,不可引以為例。若引則便致一切人皆依此以造謠言矣。五臺之文殊,古人見者頗多,然皆有大因緣,或有深工夫,見則必有悟解證入。光緒十二年朝五臺,先在北京琉璃廠徧求清涼山志,只得一部,日常看之,以天冷至三月初方到山,住山四十餘日,見來朝山者多說見文殊菩薩,實少真行持者。固知朝山者說見,皆附和古人之迹以自誇耳。使其果見,其人必與隨流打混者金鍮各別。否則文殊便不自重,而輕以現身,所為何事。理即佛,即一切衆生,是非指背塵合覺而言,若背塵合覺,則便屬名字矣。某君之入定則同毗盧遮那,出定仍是凡夫,乃不知慚愧,大言欺人耳。使果同毗盧遮那,斷不至仍是凡夫。彼蓋欲以密宗壓人,不知縱不知密宗,豈不知是非,而即可籠絡乎哉。(覆陳伯達書)


👉 嘉言錄 第266頁

印光法師嘉言錄
[41-037] 八、釋普通疑惑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十方】 佛教用語。佛教以東、西、南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上、下為十方。泛指各處、各界。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法輪】 指佛法。佛陀說法能摧破眾生的煩惱,猶如輪王的輪寶能輾摧山嶽巖石,而又不停滯於一人、一處,輾轉傳人,有如車輪,故稱為「法輪」。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迹】 同「跡」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