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嘉言錄 續編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乙、勉專仗佛力

乙 勉專仗佛力

● 竊以末法衆生,根機淺薄,匪仗佛力,決難了脫。是以必須抱定信、願、念佛、求生淨土一門,方可出此五濁,登彼九蓮。倘妄自尊大,欲修仗自力了生死之禪、教、密、種種法門,則多分有因無果。何以故,以縱能徹悟自心,深入經藏,而煩惑不斷得淨盡,決無了生死分。况未能徹悟,與未能深入者乎。([書]九0)

● 淨土法門,有教無類。凡聖智愚,等蒙攝受。一切法門,皆仗自力。唯此一法,全仗佛力。佛力自力,天淵懸隔。信願憶念,定生佛國。盡人信念,盡人往生。佛有誓願,現有儀型。([頌]一九一)

● 佛法,法門無量,無論大、小、權、實,一切法門,均須以戒、定、慧,斷貪、瞋、癡,令其淨盡無餘,方可了生脫死。此則難如登天,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。若以真信、切願、念佛、求生西方,則無論功夫淺深,功德大小,皆可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。此如坐火輪船過海,但肯上船,即可到於彼岸,乃屬船力,非自己本事。信、願、念佛、求生西方,亦然,完全是佛力,不是自己道力。然一生西方,則生死已了,煩惱不生,已與在此地久用功夫,斷煩惱淨盡了生死者相同。故念佛決定要求生西方,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。彼離信願以教人念佛求開悟之開示,切不可依。念佛之要,在於都攝六根。當念佛時,攝耳諦聽,即是攝六根之下手處。能志心諦聽,與不聽而散念,其功德大相懸殊。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皆可用,皆可得益,有利無弊,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。([書]一五九)

● 一切法門,皆仗自力了生死。念佛法門,兼仗佛力了生死。仗自力了生死,非一生兩生能了。證初果人,尚須七生天上,七生人間,方證四果,四果則了生死矣。未證初果之人,升沈不定。今生很好修行,來生造大業者,百有九十多。證初果人,縱令以威力逼令造業,寧肯捨命,不肯造殺、盜、婬、等惡業。若不出家,亦娶妻室。若令邪婬,寧死不行。此人雖未了生死,決定不會下降。未證初果者則不定。縱一生兩生不造業,決難永不造業。故知仗自力斷惑證真之難,難如登天矣。念佛之人,必須生真信、發切願,決定現生求佛加被,到臨命終時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平時念佛,如喪考妣,如救頭燃。又須以此法門,隨分隨力,與一切人說。又須事事盡己職分,便可滿願。([書]二七九)

● 藥無貴賤,瘉病者良。法無淺深,合機者妙。時當末法,人根陋劣,匪仗如來宏誓願力,其誰能斷煩惑以出生死,見本性而證無生乎。譬如病入膏肓,雖和緩亦無從措手。然肯服此阿伽陀萬病總持之藥,則所謂斷煩惑以出生死,見本性而證無生者,固人人皆可親得,而了無所難焉。何也,以其以真信、切願,持佛名號,求生西方,決於臨終蒙佛接引,即獲往生也。既往生已,長時親炙彌陀,參隨海衆,尚當圓滿菩提,徹證究竟涅槃,況所謂斷煩惑以出生死,見本性而證無生乎。是知當此時節,唯此一法,最為合機。若捨此仗佛力之法門,而修仗自力之法門,勿道中下根人,莫由冀望,縱令上根,亦斷難以一生成辦,多皆但種來因,難得實益。以故古今知識,極力宏揚此法,以期上報佛恩,下度同倫也。([序]二二)

● 淨土法門,乃極難極易之法門。說其難,則大徹大悟,深入經藏者,尚不信。說其易,則愚夫愚婦,至誠懇切念,即能臨終現諸瑞相,往生西方。彼大徹大悟,深通經論者,猶不能望其肩背。良以一則棄佛力,以專主自力。一則專仗佛力,而由佛力以引發自力。以佛力、法力、自心本具之力,三法契合,故得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也。此法最要在信、願。有信、願,則決定肯認真修持。肯修持,則即可得往生之益。([書]七八)

● 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,雖則大、小、頓、漸、不同,權、實、偏、圓、各異,無非令一切衆生,就路還家,復本心性而已。然此諸法,皆須自力修持,斷惑證真,了生脫死,絕無他力攝持,令其決於現生入聖超凡,成就所願也。唯淨土法門,仗佛誓願攝受之力,自己信、願、念佛之誠,無論證悟與否,乃至煩惑絲毫未斷者,均可仗佛慈力,即於現生,往生西方。既得往生,則已證悟者,直登上品,未斷惑者,亦預聖流。是知淨土法門,廣大無外,如天普蓋,似地均擎,統攝群機,了無遺物。誠可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上成佛道,下化衆生,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。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。上之則等覺菩薩,不能超出其外。下之則逆惡凡夫,亦可預入其中。暢如來出世之本懷,開衆生歸元之正路。故得九界同歸,十方共讚,千經俱闡,萬論均宣也。而況時值末法,人根陋劣,捨此別修,不但具縛凡夫,莫由出離生死,即十地聖人,亦難圓滿菩提。以故文殊、普賢,馬鳴、龍樹,遠公、智者,清涼、永明,悉皆發金剛心為之宏贊。以期六道、三乘,同得橫超三界,復本心性也。([序]一七)

● 淨土法門,廣大如法界,究竟如虛空。一切法門,無不從此法界流。一切行門,無不還歸此法界。天姿聰明者,每以事簡易而理庸常。遂致不加詳審。不但自不修習,且復發為議論,阻止破斥他人之修持,以顯己之高明。此正所謂徧觀六合而不見䀹毛,盡知諸法而不識自己之世智辯聰,自視為宗教皆通,佛稱為可憐憫者。不思華嚴歸宗,在於求生淨土。文殊、普賢,通皆發願往生。此其人為何如人,此其事為何如事。吾儕縱稍明教義,而煩惑未斷,生死未了,一經再生之變,能不迷失乎哉。坯器未燒,經雨則化,此如來特開淨土法門,俾上聖下凡,同於現生直出生死之所以也。況彼二大士,久已成佛,示居等覺,以身率物,發願求生。我何人斯,敢與彼抗。如是詳審,定必幡然改圖,遵如來普度聖凡之教,隨文殊、普賢,馬鳴、龍樹,遠公、智者,善導、永明等,諸大菩薩、祖師之班,一致進行,以十大願王,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以期圓滿佛果,作究竟大丈夫。誰肯以此大利益,甘讓他人,而自己安住三界火宅,常受焦灼也哉。([序]三二)

● 聞夫彌陀誓願,示衆生心作心是之方,普被九界。淨土法門,為如來成始成終之道,大暢佛懷。佛祖出世,悉皆法隨機立。末世鈍根,當擇其契理而又契機者,專精致力,庶可仗佛慈力,橫超三界,於此一生,即了百千萬劫不易了之生死大事。([序]一一0)

● 佛祖心燈,亙古常明。禪淨理致,充塞法界。人各具足,何用讚揚。為不了者,重下註腳。梵網經云:一切衆生,皆有佛性。又云:汝是當成佛,我是已成佛。法華常不輕菩薩,見諸四衆,皆悉禮拜曰:我不敢輕於汝等,汝等皆當作佛。華嚴如來成等正覺,歎曰:奇哉,一切衆生,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執著,而不證得。若離妄想,則一切智,自然智,則得現前。是知衆生當體是佛,但以迷而未悟,及悟而未證,故不免仍作衆生耳。其令悟之法,莫過於參禪。即所謂看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目者,乃令人向未動念以前,親見其主人翁耳。果能徹見,是名為悟。然煩惱未斷,依舊莫出輪迴。若能斷盡世間煩惑,方可高超三界。是知證之一事,大非易易,以故不得不依信、願、念佛、求生西方,以期仗佛慈力,帶業往生也。諦思此義,知如來特開淨土一門,不獨為接引普通行人,實為保護於宗於教有所悟證,而未至凡情聖見俱不可得,煩惑淨盡,翛然解脫者。夫已悟已證,未至其極。若無淨土法門為之保護攝持,則此諸行人,再經受生,沈沒者居多,而進修者甚少矣。感佛恩德,不禁令人哽咽涕零。([序]五七)

● 佛法,法門無量,通須做到業盡情空,方可了生脫死。否別,縱有所得,依舊不奈生死何。若在今時,恐舉世亦難得一二做到業盡情空地位。唯有念佛一法,若具真信、切願、志誠念佛,求生西方。縱有通身業力,皆可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,所謂帶業往生者。一生西方,則了生脫死,超凡入聖矣。以故末世善知識,多多均提倡淨土。以淨土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。每有聰明人,稍明教義,或稍知禪理,便以通家自居,藐視念佛。謂念佛為愚夫愚婦之所為者,此皆不知自反,以知文義為實證之狂徒,定規說空行有,以身謗法,將來必墮三惡道,為愚夫愚婦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憐憫,而莫能救濟也。([書]四七)

● 三界無非旅邸,六道均是窮人。雖所受之苦樂,暫有不同,而樂盡苦臨,終非究竟安身立命之地。於是我釋迦世尊,特垂哀愍,示生世間,示成正覺,隨衆生機,說種種法,普令衆生,就路還家,領取家珍,永享安樂。然此諸法,各利一類之機,又且不易修習,即修亦難即生了脫。以全仗自己戒、定、慧、力,斷盡煩惑,方出生死,末法衆生,頗難冀望。如來以大慈悲,又設一特別法門,所謂信、願、念佛,求生西方。俾彼已斷惑者,仗佛慈力,速證菩提。未斷惑者,仗佛慈力,即出生死。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。上聖與下凡同歸,初心與久修并進。此之法門,不但具縛凡夫,所當專修。即將成佛之等覺菩薩,亦須以十大願王,導歸極樂,始可圓滿佛果。法門之大,如空普含,法門之益,如春普育,盡劫讚揚,亦難窮盡。([序]一二七)

● 極樂世界,無有女人。女人、畜生、生彼世界,皆是童男之相,蓮華化生。一從蓮華中出生,皆與極樂世界人一樣,不是先小後漸長大。彼世界人,無有煩惱,無有妄想,無有造業之事。以仗佛慈力,且極容易生,但以念佛為因。生後見佛聞法,必定圓成佛道。十方世界,唯此最為超勝。一切修持法門,唯此最為易修,而且功德最大。(弘化五期)


👉 嘉言錄續編 第101頁

印光法師嘉言錄續編
[42-012] 乙、勉專仗佛力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竊】 ①私下。用來謙指自己見解的不確定。②偷偷的。③盜取、偷。
【匪仗佛力】 「匪」:不。[注音ㄈㄟˇ]
【匪仗】 「非仗」。[匪:不。]
【况】 同「況」。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火輪船】 又稱火船、蒸氣船,燒煤用蒸氣推動的船。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加被】 指諸佛如來以慈悲心加護眾生。
【職分】 職務上應盡的本分。[注音ㄓˊㄈㄣˋ]
【瘉】 [動詞]病好了。[名詞]病。[注音ㄩˋ]
【阿伽陀】 丸藥,特別是指解毒藥。為梵語agada的音譯。[注音ㄚ ㄑㄧㄝˊ ㄊㄨㄛˊ]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十方】 佛教用語。佛教以東、西、南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上、下為十方。泛指各處、各界。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䀹】 同「睫」。目旁毛也。
【䀹毛】 同「睫毛」。
【世智辯聰】 指世人於世俗上之邪智聰利。為八難之一。即世人唯耽習外道經書,不能信受出世之正法,而為入信佛道之障難。亦謂富於世間常識,然僅擅辯舌,長於處世者。大乘義章卷八(大四四‧六二九上):「世智辯聰,惡增故難,以其邪見違正道故。」(佛光大辭典)
【坯】 未經燒煉的磚瓦陶器。本作「坏」。[注音ㄆㄟ]
【回向】 迴向,又作回向、轉向、施向。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,迴轉給眾生,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槃。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,為亡者追悼,以期亡者安穩。諸經論有關迴向之說甚多。(佛光大辭典)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理致】 義理情致。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愍】 [動詞]恤、哀憐。[注音ㄇㄧㄣˇ]
【并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