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嘉言錄 續編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丙、示臨終切要

丙 示臨終切要

● 念佛之人,若已證道,則臨命終時,任彼刀割香塗,了無動念之事,則無所謂為損益也。若只有修持之力,未能到業盡情空地位,則臨終得人助念,即可決定往生。若遇無知眷屬,預於未死以前,為之洗沐換衣,令其搬動受苦。縱不受苦,一經搬動,心便不能歸一於佛[以動其軀體,心便不能徹底清淨純一。]。若再向之哭泣,則自己亦生愛戀,便與佛不相應,欲得往生,莫由也已,所以平素,即要彼等知其利害,要常與說,到自己臨終,彼等即是助道之人。豈但與己有益,實亦與彼等均有大益。若只知自己修持,絕不與彼說其利害,則汝臨終時,彼等決定是破壞正念之人,決不助汝淨心,令得往生也。([書]二九)

● 又念佛之人,必須勸家中眷屬,同生信心,同常念佛。以備彼等於父母,及諸眷屬之有命終者,為之助念。否則,不但不助其正念,反令起瞋恨愛戀等念。[預為洗澡換衣,則失正念。若搬動致疼痛,則生瞋恨。瞋恨,則或致墮於毒蟲之類。若對之哭泣,則生愛戀。均屬失正念,而永無往生之望矣,哀哉。]不念佛者,尚不至大有所損。念佛者,一經破壞,正念全失,將欲往生,竟莫能得。從此長劫輪迴六道,皆此等眷屬之所致也。([書]九七)

● 念佛之人,當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。然欲父母臨終決定生西,非預為眷屬說臨終助念,及瞎張羅,并哭泣之利害不可。故欲父母臨終得眷屬助念之益,不受破壞正念之害者,非平時為說念佛之利益,令彼各各常念不可。如是,則不獨有益於父母,實有益於現生眷屬,後世子孫也。臨終助念,無論老少,均當如是。詳看飭終津梁,自知[上海佛學書局,蘇州報國寺,均有出售。]([書]四)

● 昨接汝,及范古農之書,知汝宿世固有善根。然猶以文人習氣未除,幾致不得實益。今則實行其事,猶不知自利利他之相關甚鉅。且勿論外人,即自己丈夫、兒女、媳婦、孫等,均當教以常念佛號。一則令彼等同種善根,當此大亂之世,若不以佛為怙恃,則危險可慮。二則不於平時令彼等操練熟習,一旦汝欲謝世,彼等以世俗知見,預為瞎張羅哭泣。則汝縱有淨功,可以與佛相應,蒙佛接引。一經此種動作,破壞淨念,決定仍復留住娑婆。則塵沙劫又塵沙劫,仍在六道受輪迴矣。是以勸眷屬念佛,為最要緊之一件大事。光粥飯庸僧,於經教妙理,不能令汝得益。唯此一事,由閱歷數十年,可以令汝現生親得利益。汝若能依行,不異求佛接引汝及眷屬,并後世子孫也。([書]一八)

● 汝母七十一歲,來日無多。須為家中眷屬說,大家日常在母前換班念佛。何以故。以彼等平常若不念佛,到汝母臨去時,也不肯念。平時念慣了,到時就會念。要把飭終津梁請一本,寄到家中,令他們看,就曉得人到臨終如何有益,如何有損。既知世俗所行,通是落井下石之事,便不至也以此事為孝,而令親不得往生,反加墮落也。([書]八八)

● 念佛之人,有病,即作將死想,一心念佛。壽若未盡,反能速瘉。若唯望病瘉,則是怕死。有怕死之心,便難感佛。([書]二五四)

● 宗淨,吐瀉後,神識甚清,尚欲求瘉,為念觀音。此亦是少看淨土諸書,及文鈔之誤。有病,即作將往生想,念佛求往生。世壽未盡,則可速瘉。世壽已盡,不至以求瘉而與佛不能感應道交也。幸彼自知不能挽回,即趺坐念佛。諄囑家人,首句,即云:死後不動遺體。蓋欲坐逝,以為同志表率。次說不殺生,不用葷祭等。并令報汝,及轉報光。遂一心念佛,并令家人助念。宗潔,絕不知助念之要,在不動身體,則心無因動而不歸一,或因身不得力,由搬動而疼痛,起瞋恨心。妄將身體放倒,即時瞋心陡起,故面色發紅。幸大家誤認往生時至,更大聲念佛,彼尚能動脣隨念,尚不至誤事。及氣絕後,一足未伸,蓋欲起,而力不從心。因宗潔謂,可翹一足,遂躍起欲坐,而仍無其力,乃挺直臥逝。若無宗潔之瞎搗亂,其去之景象,當為一方之奇聞。然氣絕後,尚有翹足躍起等事,亦甚不平常,或亦可以往生。([書]二五五)

● 張福泉嬸母劉氏,生性淳篤,是其宿根。及病而信福泉、宗淨、等所說而念佛,又加家人助念,故得吉祥而逝,面色轉勝於前,逾十四時,通身冷透,頂猶溫暖,肢體柔軟,蠅不至室等瑞相。接大集經說,臨終徵驗偈云:頂聖眼天生,人心餓鬼腹。畜生膝蓋離,地獄腳板出。以人將死時,熱氣從下至上者,超升。從上至下者,墮落。若通身冰冷,唯頂上熱者,必生西方入聖道。眼及額顱熱者,生天道。心熱者,生人道。腹熱者,生餓鬼道。膝蓋熱者,生畜生道。腳板熱者,生地獄道。念佛之人,若是一心念佛,不念世間家業兒女,決定可以蒙佛慈力,接引往生。無論修持久近,乃至臨終始得善友開示,一心念佛。或止念上十聲即命終,亦得往生。以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,第十八願云:若有衆生,聞我名號,志心信樂,求生我國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由此因緣,平素不念佛人,臨終善友開示,大家助念,亦可往生。常念佛人,臨終若被無知眷屬,預為揩身換衣,及問諸事,與哭泣等。由此因緣,破壞正念,遂難往生。以故念佛之人,必須令家中眷屬,平時皆念。則自己臨終,彼等均能助念。又因常說臨終助念之利益,及不得瞎張羅哭泣之禍害,便不至以孝心而致親仍受生死之大苦,乃得即生西方之大益也。(弘化三期)

● 了生死,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。念佛法門,是佛法中特別的一法門,此法,上至等覺菩薩,下至逆惡罪人,皆當修習,皆可仗佛慈力,現生往生西方。其功德力用,與佛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,迥然不同。何以故。一切大小乘法,皆仗自己戒、定、慧、力,了生脫死。勿道具縛凡夫不能了,即已證初、二 三 果之聖人亦不能了,四果阿羅漢方了。此約小乘說。若約圓教說,五品位,所悟與佛同儔,而見惑尚未能斷。五品後心斷見惑,即證初信。此位菩薩,約斷惑,與小乘初果相同。其功德智慧,神通道力,超越初果千萬億億倍。直至六信後心,斷思惑盡,則證七信。此位菩薩,方了生死。了生脫死,豈易言哉。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難,難如登天矣。六信位菩薩尚不能了,况具足惑業之凡夫乎。唯淨土法門,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,無論老幼男女,貴賤賢愚,在家出家,若肯生真信,發切願,至誠懇切念佛聖號,無一不於現生臨終得往生者。世之念佛者多,往生者少,一以不依佛教,口說往生,心戀塵境。一以不教眷屬念佛,并不預說助念之利益。及瞎張羅,預先抹澡、換衣、問事、哭泣等禍害。及至臨終,眷屬不唯不助念,反為破壞正念。功敗垂成,事依俗見,令亡人仍沈生死苦海,可不哀哉。吳廷杰之往生,得力於全家助念。其全家能助念者,由慧衷習聞汝說助念之利益,及瞎張羅之禍害,致令廷杰於念佛聲中,安詳而逝,逝後面容光潤,手足伸直,一方之人,咸皆驚異。可知佛力不可思議,法力不可思議,衆生心力不可思議。一切衆生,皆具不可思議之心力,由無佛力、法力、加持,則只能造業,不能得其受用。徒具佛性,了無所益。一旦聞善知識開導,歸命投誠,與佛慈誓感應道交,仗佛慈力往生西方。回視六道往還,如輪上下者,不勝憐憫也。(弘化一三期)

● 彼雖皈依光,實只見過一次,而所語亦無幾句。文鈔、嘉言錄,當不至未見。而徒以大願於此作功德為事,不以大願求生西方為事。於命垂終時,己與姊妹同夢佛光銀臺,不於此時一心求生西方,反發此種植生死根之四大願,於此可見彼平日絕不以光所說者為志事。由茲遂失往生之好因緣,而蒙菩薩加被而瘉,及至惡夢現而病隨發。幸臨終尚有助念諸人,而由此深植生死根之願,致猶不能得往生之徵兆,為可歎也。胸部後冷,乃生人道之驗。汝謂現身說法,彼豈是此身分。然能因彼之不能力求西方以自誤,大家遂引以為戒,決志求生,則其利益,亦不讓現身說法矣。至於追悼會,乃滌庵兄妹之情,按理所不應作。但以念佛求得往生為事。至於念經、拜懺、做水陸,光絕不肯一語提倡,以難得如法,只張羅場面而已。(弘化九期)

● 昨接汝書,知汝父病極沈重。不可作世間癡心妄想,當依佛法,為之助念南無阿彌陀佛。祈其壽已盡,則速蒙佛慈接引,往生西方。壽未盡,則速得痊瘉。汝父年已七十多,當此危險世代,固宜全家一心念佛,求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若其世壽未盡,亦可以助念功德,令得速瘉。但不可只求病瘉,不求往生,如其壽盡,便失大事。當為汝父一心助念。彼能念,則隨之念。不能念,則一心聽汝等念。凡要緊事,當先問問。不要緊事,概不可提。若有志誠懇切之居士,宜請幾位,同你們分班相續不斷的助念。一直念到斷氣之後,還是一樣的念去。如此接連再念三點鐘,方好停念。又切不可未死以前,及才斷氣,就揩身換衣哭泣。此等行為,皆是拉他下海。世間人以此為孝,其破壞正念,不能往生,反令墮落。罪同殺親,要緊之極。(弘化一三期)

● 所言臘月三十日,乃預計之詞,非預知時至,謂在臘月三十也。臘月三十,年盡歲窮,故古人每借譬死期耳。若平常不早為預備,臨時則定規手忙腳亂也。([書]二一)


👉 嘉言錄續編 第110頁

印光法師嘉言錄續編
[42-013] 丙、示臨終切要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并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
【飭終】 臨終。[飭:注音ㄔˋ]
【津梁】 ①渡口上的橋梁。②比喻接引或引導的事物。
【津梁】 比喻接引或引導的事物。
【娑婆】 指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,也就是我們這個世界。
【瘉】 [動詞]病好了。[名詞]病。[注音ㄩˋ]
【鈔】 ①[名詞]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編成的書。②[動詞]謄寫。③...
【葷】 指蔥韮薤蒜之物。
【脣】 口部周圍的肌肉組織,表面覆以表皮,內面襯以粘膜。[注音ㄔㄨㄣˊ]
【迥】 的確的、特別的。[副詞][注音ㄐㄩㄥˇ]
【見惑】 見道所斷惑之略稱。又作見煩惱、見障、見一處住地。指在見道時所斷滅之惑。修道時所斷滅之惑,則稱修惑(或思惑)。... (詳見:佛光大辭典)
【思惑】 (詳見:佛光大辭典)
【况】 同「況」。
【咸】 都、皆、全。[副詞][注音ㄒㄧㄢˊ]
【加被】 指諸佛如來以慈悲心加護眾生。
【南無】 皈依頂禮.恭敬.度我。([31-158])。南無、亦有作曩摩者,經中通作南無。([42-021])([音納莫][21-003])
【祈】 請、求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