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增廣正編 卷一 (正編上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與徐福賢女士書

與徐福賢女士書

余寄食普陀二十餘年.在家二眾.概無交涉。茲因至愚老友.駐錫慈巖.時常晤語。近來福嚴師至.不浹旬日.每過予舍.言及貞操.輒興悲感。因慰之曰.彼雖貞烈可風.無奈不知修途。吾當略陳綱要.令隨分隨力.篤修淨業耳。嚴師即隨禮懇.因為言曰。佛法者.一切眾生即心本具之法也。三乘[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]六凡[天、人、阿脩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].皆當遵行。在家出家.俱能受持。而况女身多障.諸凡不能自由。離鄉別井.易招外侮譏毀。為爾慮者.只宜在家持戒念佛.決志求生極樂世界。斷斷不可遠離家鄉.出家為尼。至於研窮經教.參訪明師.乃決烈男子分內之事.非女人所宜效法也。女人但當篤修淨業.專持佛號。果能都攝六根.淨念相繼。自然現生親證念佛三昧.臨終往生上品。縱未能親證三昧.亦得以高預海會.長侍彌陀。由是親證無生.復本心性。無邊教海.皆悉了知。如寶鏡當臺.萬象俱現。然後承佛慈力.及己願輪.不違安養.迴入娑婆.種種方便.度脫眾生。俾一切有情.同登蓮邦.悉證無生.庶不負一番決烈修持之心。可謂火裏蓮花.女中丈夫矣。凡修淨業.以決志求生西方為本。而淨土法門.以信願行三法為宗。所言信者。須信娑婆之苦.苦不可言。極樂之樂.樂無能喻。娑婆之苦.所謂生.老.病.死.愛別離.怨憎會.求不得.五陰[音印、與蔭同、蓋覆也、]熾盛[五陰熾盛者、謂眾生於色受想行識五陰之中、起惑造業、如火熾然、不能止息也、此一屬招苦之因、前七乃所招苦果、娑婆之苦、雖多逾恆沙、此八攝無不盡、諸苦既經身歷、不煩備釋、]。極樂之樂.約根身則蓮花化生.長生不死。體稟男質.絕無女形。不聞惡道之名.况有其實。約器界則黃金為地.七寶為池.行樹參天.樓閣住空。思衣得衣.思食得食。凡所受用.無不如意。而諸凡用度.皆是化現。非如此土.由人力造作而成也。而彌陀導師相好光明.無量無邊.一睹慈容.即證法忍。况復觀音勢至.清淨海會.各舒淨光.同宣妙音。故雖具縛凡夫.通身業力。若能信願真切.即蒙佛慈攝受。一得往生.則煩惱惡業.徹底消滅。功德智慧.究竟現前。能如是信.可謂真信。欲詳知者.當熟讀阿彌陀經.無量壽經.觀無量壽佛經.此名淨土三經.專談淨土緣起事理。其餘諸大乘經.咸皆帶說淨土。而華嚴一經.乃如來初成正覺.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稱性直談一乘妙法。末後善財徧參知識.於證齊諸佛之後.普賢菩薩為說十大願王.普令善財及與華藏海眾.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.以期圓滿佛果。而觀經下品下生.五逆十惡.具諸不善.臨命終時.地獄相現.有善知識.教以念佛.彼即受教稱念佛名.未滿十聲.即見化佛授手.接引往生。大集經云.末法億億人修行.罕一得道.唯依念佛得度生死。是知念佛一法.乃上聖下凡共修之道.若愚若智通行之法。下手易而成功高.用力少而得效速。以其專仗佛力.故其利益殊勝.超越常途教道。昔人謂餘門學道.似蟻子上於高山。念佛往生.如風帆揚於順水。可謂最善形容者矣。若欲研究.阿彌陀經有蕅益大師所著要解.理事各臻其極.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註解.妙極確極。縱令古佛再出於世.重註此經.亦不能高出其上矣。不可忽略.宜諦信受。無量壽經有隋慧遠法師疏.訓文釋義.最為明晰。觀無量壽佛經有善導和尚四帖疏.唯欲普利三根.故多約事相發揮。至於上品上生章後.發揮專雜二修優劣.及令生堅固真信.雖釋迦諸佛現身.令其捨此淨土.修餘法門.亦不稍移其志。可謂淨業行者之指南針也。若夫台宗觀經疏妙宗鈔.諦理極圓融.中下根人.莫能得益。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.利鈍均益也。既知如上所說義理.必須依此諦信。自己見得及者如是信.即自己見不及者.亦必也如是信。仰信佛言.斷斷不可以己凡情不測.稍生絲毫疑念。方可謂真信矣。既生信已。必須發願。願離娑婆.如獄囚之冀出牢獄。願生極樂.如窮子之思歸故鄉。若其未生淨土以前.縱令授以人天王位.亦當視作墮落因緣.了無一念冀慕之想。即來生轉女為男.童真出家.一聞千悟.得大總持.亦當視作紆曲修途.了無一念希望之心。唯欲臨命終時.蒙佛接引.往生西方。既得往生.則了生脫死.超凡入、聖.位居不退.忍證無生。回視人天王等.及出家為僧.不知淨土.修餘法門.歷劫辛勤.莫由解脫者.如螢火之與杲日.蟻垤之與泰山矣。可勝悲哉.可勝悼哉。以故修淨土人.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.及來生出家為僧等。若有絲毫求來生心.便非真信切願.便與彌陀誓願間隔.不能感應道交.蒙佛接引矣。以此不可思議殊勝妙行.竟作人天有漏福因。而况享福之時.必造惡業。既造惡業.難逃惡報。如置毒於醍醐之中.便能殺人。不善用心者.其過如是。必須徹底斬斷此等念頭.庶淨土全益.通身受用矣。既有真信切願.必須志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。無論行住坐臥.語默動靜.穿衣喫飯.及大小便利等.總不離此六字洪名[或四字持亦可、]。必須令其全心是佛.全佛是心.心佛無二.心佛一如。若能念茲在茲.念極情忘.心空佛現。則於現生之中.便能親證三昧。待至臨終.生上上品。可謂極修持之能事也已。至於日用之中.所有一絲一毫之善.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.皆悉以此功德.回向往生。如是則一切行門.皆為淨土助行。猶如聚眾塵而成地.聚眾流而成海.廣大淵深.其誰能窮。然須發菩提心.誓願度生。所有修持功德.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回向。則如火加油.如苗得雨。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.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。若不知此義.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.雖修妙行.感果卑劣矣。念佛雖一切時.一切處.皆無妨礙。然須常存敬畏.必須視佛像一如活佛。視佛經祖語.一如佛祖對己說法一樣.不敢稍存疑慢。雖孝子之讀遺囑.忠臣之奉勅旨.當不過是。至於平時念佛.聲默隨意。若睡臥.大小便.澡身濯足等.及經過臭穢不潔之地.俱宜默念.不可出聲。出聲則便為不恭.默念則功德一樣。吾常謂欲得佛法實益.須向恭敬中求。有一分恭敬.則消一分罪業.增一分福慧。有十分恭敬.則消十分罪業.增十分福慧。若或了無恭敬.則雖種遠因.而褻慢之罪.有不堪設想者矣。今之在家讀佛經者.皆犯此病。故於有緣者前.每諄諄言之。念佛必須攝心.念從心起.聲從口出.皆須字字句句.分明了了。又須攝耳諦聽.字字句句.納於心中。耳根一攝.諸根無由外馳.庶可速至一心不亂。大勢至所謂都攝六根.淨念相繼.得三摩地.斯為第一者.即此是也。文殊所謂反聞聞自性.性成無上道者.亦即此是也。切不可謂持名一法淺近.捨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法。夫四種念佛.唯持名最為契機。持至一心不亂.實相妙理.全體顯露。西方妙境.徹底圓彰。即持名而親證實相.不作觀而徹見西方。持名一法.乃入道之玄門.成佛之捷徑。令人教理觀法.皆不了明。若修觀想實相.或至著魔。弄巧成拙.求升反墜。宜修易行之行.自感至妙之果矣。淨土十要.乃蕅益大師以金剛眼.于闡揚淨土諸書中.選其契理契機.至極無加者。第一彌陀要解.乃大師自註。文淵深而易知.理圓頓而唯心。妙無以加.宜常研閱。至於後之九種.莫不理圓詞妙.深契時機。雖未必一一全能了然.然一經翻閱.如服仙丹。久之久之.即凡質而成仙體矣[此是譬喻法門之妙、不可錯會謂令成仙、]。淨土聖賢錄.歷載彌陀因中行願.果上功德。及觀音.勢至.文殊.普賢.馬鳴.龍樹.諸菩薩.自行化他之事。次及遠公.智者.暨清初諸大祖師善知識往生事迹。及比丘尼王臣士庶婦女惡人.畜生.念佛往生之事。又復采其言論之切要者.併錄傳中.俾閱者取法有地.致疑無由。以古為師.力修淨業。較參叩知識.更加真切矣。龍舒淨土文.斷疑起信.修持法門.分門別類.縷析條陳。為導引初機之第一奇書。若欲普利一切.不可不從此以入手。此上三種.及無量壽經疏.觀經四帖疏.共五種.前已為福嚴師說.令請而郵寄.不知已請得否。若無.當寄回音.即為郵寄。有此諸書.淨土眾義.可以備知。縱不徧閱羣經.有何所欠。倘不知淨土法門.縱令深入經藏.徹悟自心。欲了生死.尚不知經幾何大劫.方能滿其所願。阿伽陀藥[梵語阿伽陀、此云普治、普治一切諸病也、].萬病總治。此而不知.可痛惜哉。知而不修.及修而不專心致志.更為可痛惜也已矣。女人出門.大有妨礙.况用度艱難.更為不便。受戒一事.若男子出家為僧.必須入堂習儀.方知叢林規矩.為僧儀則.則遊方行腳.了無妨阻。否則十方叢林.莫由住止。若在家女人.家資豐厚.身能自主.詣寺受戒.亦非不可。至於身家窮困.何必如此。但於佛前懇切至誠.懺悔罪業一七日.自誓受戒。至第七日.對佛唱言.我弟子福賢.誓受五戒.為滿分優婆夷[優婆夷、此云近事女、謂既受五戒、堪事佛故滿分者、五戒全持也、].盡形壽不殺生.盡形壽不偷盜.盡形壽不淫欲[若有夫女、則曰不邪淫、].盡形壽不妄語.盡形壽不飲酒。如是三語.即為得戒。但自志心受持.功德並無優劣。切勿謂自誓受戒者.為不如法。此係梵網經中如來聖訓。普陀秋不傳戒。傳戒在於正月上旬開堂.至二月十九圓滿。然祈安住修持淨業.不可奔馳跋涉。倘或執著不改.便為不識好惡.妨自己之清修.負老僧之忠言。我欲汝即生成就道業.斷不至障汝法緣。汝但諦思.自知取捨。至於不能出家.即欲捨命.此念雖烈.此心實癡。今之尼僧.誰堪為師。住持庵廟.強暴實多。汝既是女.上士則難為禦侮.為避嫌故。下愚則竭力夤緣.欲造業故。汝祇知出家為尼之解脫.不知出家為尼之障礙。故不辭煩瑣.剴切言之。汝將謂捨命便解脫乎。不知識隨業牽.又復受生。驢女馬女.亦未可知。欲復得人女之身.恐未有此之大幸。縱令復得人女.或得為男.或為人王.天王.安保其能遇佛法而信受也。又安保其於佛法中.又復遇此即生了脫之淨土法門也。縱令能遇.何若今生忍耐住世.報盡即生西方之為愈也。汝從生已來.有如此為汝籌畫者否。倘或不依吾言.即為忘恩負義.則將來之苦.當更甚於今日無量無邊倍矣。把手牽他行不得.直須自肯始相應。可聽與否.祈自裁度。併祈以此告福蓮貞女知之。


👉 正編上冊 第137頁

印光法師文鈔 正編卷一
[11-035] 與徐福賢女士書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舍】 ①房屋、住宅。[注音ㄕㄜˋ]②放棄、放下。通「捨」。[注音ㄕㄜˇ]③...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淨業】 佛教稱使往生西方淨土的修行。(修持淨業:謂改過遷善及念佛、即生即願往生西方。)
【脩】 [注音ㄒㄧㄡ]
【况】 同「況」。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娑婆】 指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,也就是我們這個世界。
【蓮邦】 西方極樂世界。根據佛經記載,此世界的眾生都是以蓮花化生的方式誕生,故稱為「蓮邦」。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熾】 ①火勢旺盛。②強盛。③燃燒。[注音ㄔˋ]
【咸】 都、皆、全。[副詞][注音ㄒㄧㄢˊ]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回向】 迴向,又作回向、轉向、施向。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,迴轉給眾生,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槃。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,為亡者追悼,以期亡者安穩。諸經論有關迴向之說甚多。(佛光大辭典)
【鈔】 ①[名詞]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編成的書。②[動詞]謄寫。③...
【杲日】 明亮的太陽。[注音ㄍㄠˇ ㄖˋ]
【垤】 小土堆。[注音ㄉㄧㄝˊ]
【土人】 世居當地的人。
【感應】 ①互相感動相應。②受外界事物的影響,而引起相應的情感和動作。③人以精誠感動神明,神明自然會回應人。④用於表示交互影響的物理現象,例如靜電感應、電磁感應等。[注音ㄍㄢˇㄧㄥˋ]
【南無】 皈依頂禮.恭敬.度我。([31-158])。南無、亦有作曩摩者,經中通作南無。([42-021])([音納莫][21-003])
【喫】 同「吃」。[注音ㄔ]
【日用】 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度。
【勅】 「敕」的異體字。告誡、命令。[注音ㄔˋ]
【于】 [介詞]①在。同「於」。②以、用。③對、對於。④至、到。⑤依照。⑥為了。
【于】 ①[連接詞]和、與。②[助詞]用於句首或句中,無義。用於句尾,表示疑問的語氣。同「乎」。③[動詞]去、往。取。④...
【迹】 同「跡」。
【比丘】 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。為梵語bhikṣu的音譯。也譯作「比邱」、「苾芻」。
【比丘尼】 女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。梵語bhikṣuṇī的音譯。也譯作「比邱尼」、「苾蒭尼」。
【併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動詞]合在一起。③[動詞]排除。通「摒」。④[動詞]拚命。[注音ㄅㄧㄥˋ]
【阿伽陀】 丸藥,特別是指解毒藥。為梵語agada的音譯。[注音ㄚ ㄑㄧㄝˊ ㄊㄨㄛˊ]
【十方】 佛教用語。佛教以東、西、南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上、下為十方。泛指各處、各界。
【祈】 請、求。
【修持淨業】 謂改過遷善及念佛、即生即願往生西方。(文鈔 [11-019])
【祇】 ①[注音ㄑㄧˊ][名詞]地神。[動詞]安心。[形容詞]大。②[注音ㄓ][副詞]正、恰、只。③...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愈】 ①[副詞]更加、越發。②[動詞]病情好轉、病好了[痊愈/病愈]。③勝過、高明。④姓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