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續編 卷上 (續編上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復周伯遒居士書

復周伯遒居士書

手書.於日前接到.近日人事頗煩.故遲遲其復。幸汝一家仍然照舊修持.實為欣慰。年來災禍頻仍.實可寒心.總因人心愈壞所致。新生機.皆為救急之要方.然此事不常有。今為常有之事.特設一法.祈常為傳布.其利無窮。現今是一大患難世道.無論富貴貧賤.老幼男女.均當念南無阿彌陀佛.及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.以作預防災禍之據。凡刀兵、水火、瘟蝗、旱澇、土匪、強盜、及諸意外之禍.幷怨業病.怨家相逢等.若能志誠念佛、及觀世音.決定能逢凶化吉。即定業所致.亦可減輕.不至過於酷烈。此等禍.是不閒富貴貧賤者。而富貴人.或比貧賤人為尤甚.固不可以其富貴而忽之.以其貧賤而仍之.不一為預計也。又念佛之法.於人之生與死.均有利益。世獨知臨終助念之益.而不知臨產勸念之益.致許多母子受無量苦.或致殞命.無可救法。女人能從小常念佛.及觀音聖號.後來決無產難之苦。或一受孕即念.或將產三四月前即念.或臨產始念.均得安然而生。若難產之極.將及殞命.肯念南無觀世音菩薩.決定立刻即安然而生。切不可謂此時裸露不淨.念之恐有罪過。須知觀音菩薩.大慈大悲.尋聲救苦。譬如兒女墮於水火圊廁之中.呼父母以求救.父母決不以彼衣服不整齊.身體不潔淨.而棄之不救。菩薩救眾生之心.深切於世之父母愛兒女之心.奚啻百千萬億恆河沙倍。是以臨產之婦.能朗念菩薩名號者.為極靈極效之最上妙法。不但無罪過.且令彼母子.同得種大善根。此義係釋迦佛於藥師經中所說.非不慧杜撰。凡有念者.無不安然而生。近來難產者甚多.一因宿世惡業.一因現生不知節欲所致。然菩薩救苦.固不計彼之若何為因.而平等救之。平常念佛.雖行、住、坐、臥、都可念.然睡時.只可心中默念.不可出聲。若或睡醒.衣冠尚未整齊.手臉尚未洗漱.及洗澡、抽解、及至穢汙不潔之處.只可心中默念.不宜出聲。此種時處.默念功德.與平時相同。出聲則於儀式不合。至臨產決定要出聲朗念.不可心中默念.以默念感應力小。又此時用力送兒出.心中默念.或致閉氣受病。不但產婦要朗念.在旁照應人.均須朗念。即家中在別屋人.亦可為此產婦念。此法若能傳布.世間永無生產之苦.及因生產而母子兩亡之苦。知佛法普利一切.佛為大慈悲父母.天中之天.聖中之聖者.以普利一切眾生之大菩提心.所得圓滿成就故也。世有倡高調者.厭聞因果報應之事.及與勤勞修持之法.只以一切皆空.一切不著為護身符。而不知已著於一切皆空.一切不著.便非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之意。况彼借此以遮懶惰懈怠之迹.不以真修為事.唯以空談爭高.待至業報已熟.閻老當以最上供養.敬此一切不著一切皆空之人。於斯時也.不知尚能皆空不著與否。吾人當於此等人.敬而遠之.以免同彼受閻老之最上供養恭敬也。


👉 續編上冊 第159頁

印光法師文鈔 續編卷上
[21-074] 復周伯遒居士書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愈】 ①[副詞]更加、越發。②[動詞]病情好轉、病好了[痊愈/病愈]。③勝過、高明。④姓。
【祈】 請、求。
【南無】 皈依頂禮.恭敬.度我。([31-158])。南無、亦有作曩摩者,經中通作南無。([42-021])([音納莫][21-003])
【幷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(「并」的異體字)
【閒】 ①[名詞]中間。同「間」[注音ㄐㄧㄢ]。②[名詞]同「間」。[注音ㄐㄧㄢˋ][名詞]空暇無事的時候。閒散輕簡的職務。[注音ㄒㄧㄢˊ][形容詞]空暇無事。安靜悠閒。與正事無關的、不緊要的。⑤[副詞]隨意的、不經心的。[注音ㄒㄧㄢˊ]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圊廁】 廁所。
【奚啻】 何止、豈但。[注音ㄒㄧ ㄔˋ]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不慧】 愚笨、不聰明。謙稱自己。謙詞,自稱。
【抽解】 抽身解衣之意。又作抽脫。即自列眾中抽身而出,脫卸袈裟,以便休憩或行大小便之意,故又以抽解一語為如廁之代用語。(佛光大辭典)
【感應】 ①互相感動相應。②受外界事物的影響,而引起相應的情感和動作。③人以精誠感動神明,神明自然會回應人。④用於表示交互影響的物理現象,例如靜電感應、電磁感應等。[注音ㄍㄢˇㄧㄥˋ]
【照應】 ①照顧料理。②關照呼應。③配合。[注音ㄓㄠˋ ㄧㄥˋ]
【大菩提心】 自利利他之心。(文鈔[31-202])
【因果報應】 為佛教用來說明世界一切關係之基本理論。又作因果應報、因果業報、善惡業報。謂一切事物皆有因果法則支配之,善因必產生善果,稱為善因善果;惡因必產生惡果,稱為惡因惡果。[注音ㄧㄣ ㄍㄨㄛˇ ㄅㄠˋ ㄧㄥˋ]
【况】 同「況」。
【迹】 同「跡」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