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三編 卷三 (三編下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巢縣魚山圓覺禪院傳戒序

巢縣魚山圓覺禪院傳戒序

如來以三事故.令正法久住於世.眾生悉蒙度脫。三事者何.曰戒定慧。

以眾生一向背覺合塵.輪迴六道。今欲令其背塵合覺.趣證涅槃。非戒.則無所束縛.必至隨逐塵境.起惑造業。非定.則識波奔湧.何能心無所住。非慧.則本具之真心.何由徹證。幻起之妄惑.何由頓滅。故楞嚴經云.攝心為戒.因戎生定.因定發慧.是則名為三無漏學。須知此三.全三即一.全一即三。切勿謂戒.但為定慧之初基而已。夫律儀戒.執身不作.可云初基。而定共戒.執心不起。道共戒.業盡情空.真窮智朗。豈非定慧之全體大用.何得唯以初基視之。然定共道共.仍以律儀而為本體。但以持戒功用淺深.而立此二名。初非另有所說之戒本也。世人每以律儀為論.致不知如來制戒大意者.或藐視之。而真戒真定真慧.無從聞熏而冀及.為可歎也。

然如來法道.弘範十界。雖宏法大士.各皆三學圓明。而門庭建立.不能不各有專主。或專主於止作持犯.則為律。或專主於修觀講演.則為教。或專主參究本來.以期徹悟.則為宗。宗名教外別傳。律教乃教內真傳。言別傳者.欲人於言外見本體也。非謂宗.迥出於教理之外也。

試觀世尊拈華.迦葉微笑。本地風光.徹底顯露。了此則盡世間所有形形色色.無非世尊所拈之華。無不令人徹見自己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。況如來金口所說之無上妙法。便非此華.便不能令人親見本來面目耶。而人天百萬.縱見世尊拈華.悉皆罔措。亦如騎牛覓牛.了不可得。若知直下便是.則多少現成.多少省力。由其迷不知返.如演若之頭.無端狂走.衣裏之珠.枉受貧窮.為可哀也。

須知律也.教也.宗也.此三者全.方可以續佛慧命.傳佛法道。若或有缺.則便不足以上證阿耨菩提。下度一切含識矣。盧舍那佛.以戒為體。以惡無不盡名浄。善無不圓名滿。斷惡修善.乃止作二持也。是律為佛身.教為佛語.宗為佛心。心語身三.決難分裂.決難互缺。否則隻翼難飛.單輪莫運。欲自利利他.便難如願矣。

魚山圓覺庵者.創自有明.延及當代。或仆或起.興廢不一。迨民國八年.住持境公和尚.發四弘誓.募化修葺。至十五年殿宇房廊.煥然一新。然而殿宇既成.乃欲傳戒.以建叢林當務。於是千里走函.索序於予.以發揮其義。予因其宏傳戒法.為法門之正典.遂不獲辭。惟光於宗於律於教.皆無心得.何能不負所囑。但以平日聞於佛祖古德.而鄙見所領會者.撮略言之.以塞其責。

遺教經云.汝等比丘.於我滅後.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。如暗遇明.貧人得寶。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。若我住世.無異此也。梵網經云.我是已成佛.汝是未成佛.若能如是信.戒品已具足。又云.眾生受佛戒.即入諸佛位.位同大覺已.真是諸佛子。願受戒諸佛子.各各自知自己本來是佛。以迷背故.反承此佛性功德力.輪迴六道.受諸極苦。如轉輪聖王夢作蟻子.尋羶階下.自顧藐小。而牀上王體.依舊不失。及至於醒.方知幻作蟻形.了無實體。一切眾生.亦復如是。佛本是而未成.業原無而妄造。高推聖境.甘處凡愚。獨讓釋迦世尊.為一雄猛丈夫。豈不大可哀哉。倘受戒諸佛子.各各勉旃。則不但不負境公傳戒一番婆心。亦可慰如來出世制戒一番聖意也已。


👉 三編下冊 第785頁

印光法師文鈔 三編卷三
[33-176] 巢縣魚山圓覺禪院傳戒序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迥】 的確的、特別的。[副詞][注音ㄐㄩㄥˇ]
【拈華】 拈花。
【含識】 梵語 sattva,巴利語 satta。音譯薩埵。意譯有情、眾生。即指含有心識之有情眾生。指一切生物。又作含靈、含生、含類、含情、稟識。以一切眾生皆有心識,故稱含識;此總攝六道之有情眾生。(佛光大辭典)
【舍】 ①房屋、住宅。[注音ㄕㄜˋ]②放棄、放下。通「捨」。[注音ㄕㄜˇ]③...
【浄】 「淨」的異體字。
【仆】 ①跌倒而伏在地上。②傾倒、橫陳。[注音ㄆㄨ]
【修葺】 修築整治。[注音ㄒㄧㄡ ㄑㄧˋ]
【煥然一新】 將舊有的整治一番,改成新的氣象。
【比丘】 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。為梵語bhikṣu的音譯。也譯作「比邱」、「苾芻」。
【佛子】 受戒的佛門弟子、菩薩的通稱、引申指具佛性的慈惠之人。
【勉旃】 努力。多於勸勉時用之。(旃,語助,之焉的合音字。)[注音ㄇㄧㄢˇ ㄓㄢ]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