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三編 卷四 (三編下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跋三

跋三

夫斷惑證真.了生脫死.豈易言哉。無信闡提.固無論矣。即令歸依佛教.學佛數十年.亦往往不得其門而入。門尚未得.安望其能斷惑證真.了生脫死耶。此所以學佛者多.而成就者少也。余於五十餘年前.即得讀印光法師文鈔。初尚未識其妙.其後反復讀誦.始略窺門徑。今已日薄桑榆.死期將至.重讀遺編.恍然大悟。深知末世凡夫.真欲斷惑證真.了生脫死者.非遵循印公遺教不可也。入佛之門.其在是矣。請略言之。

一者.入道之初.發足伊始.必須遵循印公遺教.致力於克己復禮.閑邪存誠之功。克者.勝也。己者.私欲也。六塵之境.五欲之樂.凡心之所好.情之所慕.粗則聲色貨利.細則學問知見。乃至進退毀譽.盛衰得失.死生禍福.足以動吾心者.皆為私欲。必戰而勝之.不令纖毫.滯於胸中。然後心地空明.皎若琉璃.脫灑自在.無所障礙。必至此地.學佛方有入手處。復者.還也。禮者.理也。戰勝己私.而後始得還歸於真如之理也。一切凡夫.蔽於己私.而違逆於真如之理也.久矣。今日發心學佛.固當以此為始也。閑者.防閑也。邪者.非理之思也。凡淫聲美色.蕩心佚志。狂情戾氣.悖理違真。遊辭浮文.廢時愒日。異端曲說.背經侮聖。如是之類.皆名非理。當防閑之.不令入於吾心。即是防非止惡之意也。存者.持而不失也。誠者.真實之心也。即起信論所說直心正念真如是也。斯乃自利利他二行之本也。近世號稱知識者.往往好鑽研名相.馳驟空有.涉獵三藏.揮斥五宗.卻不知克己復禮.閑邪存誠為何事。於是心口相違.表裏不一。甚則閑居為不善.無所不至。身猶在世.心已先亡。及乎臨終捨報之時.怕怖慞惶.不知所措。反咎修行無益.佛法匪靈。豈不謬哉。

二者.必須遵循印公遺教.深信因果感應.事相不虛。夫全事即理.全理成事。全事即理.故因果感應之事.全即真如實相之理。全理成事.故真如實相之理.全成因果感應之事。且事有挾理之功.理無獨立之能。執事昧理.不虛往生之益。執理廢事.必墮空亡之禍。是故.學佛之人.必於因果感應之事相.篤信而無疑也。凡吾之所作.身口意三業.皆因也。吾之所受.依正二報.皆果也。因之與果.如鏡之現像.如影之隨形.無無因之果.亦無無果之因。又吾之所為.皆感也。諸佛菩薩.乃至天地鬼神.現身設化.福善禍淫.皆應也。感如磁鐵.應如桴鼓。有感必應.應必由感。禍福無門.唯人自召。昇沉殊途.皆由業作。是故.古之賢聖.無不戰兢於起心動念之時.惕厲於應事接物之間。造次顛沛.不敢怠荒。印公大師常教人讀感應篇彙編.陰騭文廣義諸書.極有深意。惜乎。今之學佛者.多不識此義.更無論乎服膺。乃有盛倡無神.妄說真空.撥無因果.全廢行持。食肉殺生.不礙菩提之路。淫坊酒肆.皆是寂滅之場。聽其言也.高在九天之上。察其所行.則卑於九地之下。正信學人.不應為此類邪說所惑也。

三者.必須遵循印公遺教.欣浄厭穢.持佛名號.仗他佛力.求生西方.一切衆生.本具真如之性.是為正因。遇諸佛菩薩.善知識等.以之為緣。因緣具足.則能厭生死苦.欣求涅槃.發心修行。必須先有欣厭之心.方可入佛。若無此心.即是一闡提.當墮蔑戾車.不足與言佛法也。已具欣厭.當識入道之門。歸元無二.方便多門。凡夫入道.宗說殊途。而龍樹菩薩判一代時教為二種道。一者.難行道。二者.易行道。言難行道者.謂在五濁之世.於無佛時.求阿毗跋致為難。譬如陸路.步行則苦.故曰難行道。言易行道者.謂以信佛因緣.願生浄土.起心立德.修諸行業.佛願力故.即便往生。以佛力住持.即入大乘正定之聚.正定聚者.即是阿毗跋致不退位也。譬如水路.乘船則樂.故名易行道也。難行道者.謂仗自力。易行道者.仗他力也。何謂自力。譬如有人.怖畏生死.發心出家.修定發通.遊四天下.名為自力。此則談何容易。若仗自力.吾輩下劣凡夫.萬劫千生.脫苦無望。何者他力.如有劣夫.以己身力.擲驢不上.若從輪王.即便乘空.遊四天下。即輪王威力.故名他力。是知吾輩凡夫.欲出苦輪.惟有仰仗彌陀法王之力.起心立行.求生浄土。臨命終時.即見彌陀如來光臺迎接.遂得在生。高登九品.長謝百憂.見佛聞法.證無生忍。然後乘大願輪.行普賢行.現身塵剎.廣利衆生。普賢行願品偈云.彼佛衆會咸清浄.我時於勝蓮華生.親覩如來無量光.現前授我菩提記。蒙彼如來授記已.化身無數百俱胝.智力廣大徧十方.普利一切衆生界。此皆仰仗他佛慈力之所致也。又.浄土之行.念佛為宗。念佛法門.亦復多途.唯有持名一法.下手易而成功高.用力少而得效速.為最適宜於末世行人之所修。自善導和尚.著觀經疏.特重持名.至印公大師。浄宗諸祖.莫不皆然。蓮池大師臨終教人.老實念佛.莫捏怪。言老實念佛者.即老實持名也。小本所說.一日至七日.一心不亂.謂持名也。縱令散心.亦得離苦.況獲事理一心者乎。是知真欲斷惑證真.了生脫死者.當此末法.必修浄土持名念佛法門而後可也。不墮邪網.不被魔罥.不惑異說.不迷歧途.遵大王路.入華屋門.後之學者.當知所務矣。乃復有人.於此殊勝法門.不願修學。而欲長住娑婆.徒受痛燒.萬劫千生.無有依怙。縱令極其愚昧.亦不應不識是非.若是之甚也。印光法師文鈔正續兩編.久已出版流通.風行遐邇。四十餘年前.上海羅鴻濤居士.復廣抄録正續兩編未收之遺文數百篇.題曰印光法師文鈔三編。其手抄本.藏於蘇州靈巖山寺.以因緣未湊.莫能出版。一九八四年十二月.明學和尚詣福建莆田廣化寺謁見圓拙老法師.談及此事.擬付梓流通.圓公早年住靈巖念佛堂.親聆印公開示.於印公遺教.崇敬之至.一向受持奉行.并以此教人.普應羣機。聞知是事.觀喜贊同.遂請回廣化校對排版付印。今三編即將出版.令余作序。余以下劣凡愚.豈敢以鄙文陋詞.冠於祖師法教之前。然亦不敢違逆圓公之命.遂作此文.略陳所見.附於卷末。仍乞正其謬妄.匡其不逮.則不勝感禱之至也。

公元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私淑弟子王永元頂禮謹跋


👉 三編下冊 第1127頁

印光法師文鈔 三編卷四
[34-178] 跋三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鈔】 ①[名詞]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編成的書。②[動詞]謄寫。③...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克己復禮】 克制自己的私欲,使言行舉止合乎禮節。
【克己】 克制私欲,嚴格要求自己。
【閑邪存誠】 防止邪念滋生,以保存誠實之心。(語本《易經.乾卦.九二》:「庸言之信,庸行之謹,閑邪存其誠。」)
【閑】 ①[名詞]柵欄、木欄。②[名詞]比喻規範、法度。③[動詞]防範、阻止。④[動詞]熟習、通曉。通「嫻」。⑤[形容詞]空暇無事。通「閒」。⑥[名詞]養馬的地方。即馬廄。[注音ㄒㄧㄢˊ]
【學問】 ①求學所得的知識。②學與問。③道理。
【感應】 ①互相感動相應。②受外界事物的影響,而引起相應的情感和動作。③人以精誠感動神明,神明自然會回應人。④用於表示交互影響的物理現象,例如靜電感應、電磁感應等。[注音ㄍㄢˇㄧㄥˋ]
【惕厲】 因心存恐懼危難而警惕。[亦作「惕勵」]
【應事】 處理世務,應付人事。[注音ㄧㄥˋㄕˋ]
【陰騭】 為默定的意思。後引申為默默行善的德行。也稱為「陰德」、「陰功」。[注音ㄧㄣ ㄓˋ]
【膺】 ①接受。②承擔。[動詞][注音ㄧㄥ]
【浄】 「淨」的異體字。
【長謝百憂】 (謝:①辭別、告別。②辭去、推卻、拒絕。)(忧:「憂」的簡化字(簡體字)。)
【咸】 都、皆、全。[副詞][注音ㄒㄧㄢˊ]
【覩】 「睹」的異體字。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十方】 佛教用語。佛教以東、西、南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上、下為十方。泛指各處、各界。
【娑婆】 指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,也就是我們這個世界。
【録】 同「錄」。
【并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
【校】 [名詞]①施教求學的地方。②中級軍官的名稱,分上校、中校、少校三級。③姓。[注音ㄒㄧㄠˋ]
【校】 [動詞]①較量、計較。②訂正、考訂。考核、考究。③考核、考究。④計算。⑤古代的刑具。枷械的統稱。[注音ㄐㄧㄠˋ]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