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嘉言錄 續編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乙、通論修持

乙 通論修持

● 世出世間之理,不外心性二字。世出世間之事,不外因果二字。心性之理微,雖聖人猶有所不知。因果之事顯,縱愚夫亦可以略曉。聖人欲天下永太平,人民常安樂,特作大學,以示其法。開章即曰: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。然明德,乃人各自具,由無克念省察之功,則明德被幻妄私欲所蔽,不能顯現而得受用。其明之之法,在於克念。克念之工夫次第,在於修身、正心、誠意、致知、格物。物者何,即隨境所生,不合天理,不順人情之幻妄私欲,非外物也。由此私欲固結於心,則所有知見,皆隨私欲而成偏邪。如貪名貪利者,只知有利,不知有害,竭力營為,或至身敗名裂。愛妻愛子者,祇知妻子之好,不知妻子之惡,養成禍胎,或至蕩產滅門者,皆由貪與愛之私欲所致也。若將此不合情理之私欲,格除淨盡,則妻子之是是非非自知,名利之得之以道,不須夤緣妄求矣。此物字,先要識得是幻妄不合情理之私欲,則其格除,乃易易事。否則,盡平生力,不奈彼何。縱讀盡世間書,也祇成得一箇依草附木,隨波逐浪漢。甚矣,私欲之物之禍大也。若知此物,是吾人生死怨家,決不令彼暫存吾心,則即心本具之正知自顯。正知顯,而意誠、心正、身修、順流而導,勢如破竹,有不期然而然者。人皆可以為堯舜,人皆可以作佛。以一切人民,各具明德。一切衆生,皆有佛性。其不能為堯舜,不能作佛者,皆由私欲錮蔽,不奮克念之功,遂致從劫至劫,隨私欲轉,輪迴六道,了無出期,可不哀哉。然專以格致為訓,不以因果相輔而導者,或難奮發大心,勵志修持也。([序]一)

● 人生最苦,是從幼時未遇明師良友,遂至肆意縱情,造諸惡業,所謂惟聖罔念作狂也。謂其心性本體,可以作聖,由不修省,便成狂愚也。今汝既知五十六歲來,身、口、意、三業,俱不清淨,而意業更重。良以意業為主,由意業起善惡念,則身口遂說善惡話,及行善惡事也。今既知慚知愧,欲皈依佛法,以為前途修持之據。固宜認真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諸惡莫作,衆善奉行。生信發願,念佛名號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便可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,所謂惟狂克念作聖也。作狂作聖,只在罔念克念而已。則從此以後,當兢兢自守,凡有不好的念頭一起,即便生大慚愧,猶如裸露於稠人廣衆之中,慚愧欲死。如此久久,則壞念頭自然不起矣。意業一淨,身口亦隨之而淨。([書]六五)

● 居士林宣言書,詞理周到,甚善。簡章,亦極嚴整周備。足見雲南佛化之興盛象。然須恪守本分,切勿學好高務勝一派。譬如穿衣喫飯,須按各人身量食量,夏葛冬裘,渴飲飢食,則可以養身心。施之失宜,均可以傷身心。非飲食裘葛之有善不善也,視其人之善用與否耳。無論如何資格,必須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諸惡莫作,衆善奉行。又須注重淨土法門,以仗佛力,比仗自力,其難易奚啻天地懸隔。近有一種專逞口解脫者,指念佛者為腐敗待死,祈勿被此種邪說所惑。當今之世,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,決不另於敦倫盡分,及注重淨土法門外,別有所提倡也。使達磨大師現於此時,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導。時節因緣,實為根本。違悖時節因緣,亦如冬葛夏裘,飢飲渴食,非唯無益,而又害之。佛教正義,完全與倫常道理,相契相合。世有外道,多多剽竊佛教之名,而實行煉丹運氣之道,反美其名曰三教同源。源固同也,流則異矣。若認異見者口說同源,以為即是三教之源,則得罪於三教聖人也,大矣。今且專致力於倫常淨土法門,將來當可左右逢源。若捨此以祕密傳授煉丹法為源,則成永迷真源,長趨邪徑矣。宜與有宿根而未知佛法所以者言之,則其益大矣。([書]二0)

● 居士,年已六十有五,一子一孫,均已夭殤。約世間人情論,極為可痛心者。若約了生死之淨土法門論,則實為超凡入聖之最勝因緣。世間人,生不知來,死不知去,實為人生一大要事。但以為子孫計之念重,於自己生死大事,反漠然置之。使居士兒孫長壽仕進,或被富貴福祿所迷,恐難以發此皈依三寶,求受五戒之心,亦不過以福壽善終為止。至於自己之法身慧命,仍以不聞不信。縱令事事稱心,豈能超出虛生浪死之外。今日境遇不嘉,知人世無非是苦。又得淨土諸書而詳閱之,知吾人本有故鄉安樂處所,可以安身立命。而日唯佛是念,唯淨土是求。直至臨命終時,蒙佛接引往生西方,則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,盡未來際,受勝妙樂。由是言之,其子與孫,實為成就汝了生死一大事而先逝者。當生大感激心,願以自己念佛功德,消彼罪業,增彼善根。俾彼亦得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,庶可不致彼子與孫,徒然早死也。善得益者,無往而非益,甘受損者,無往而非損,是在各人之見解何如耳。([書]二八)

● 內功,是自修,外功,是廣行種種方便。如周急濟困,拯災救難等,謂之助道,此須按己力之所能。若無其力,或以言指迷,或以言勸衆,令其大家湊成其事。若以受人請而念經念佛,此乃一分懶惰人,依佛度生命之行為也。汝何可混於此中,不怕失自己品格乎。唯有一事可以做,然汝有職業,亦不甚便。凡有平素念佛之人,或其人之子孫信佛,於臨命終時,請衆居士助念,其利益甚大。看看飭終津梁,自知。念佛人,於自己父母,及餘眷屬前,常須說與彼聽。迨及有命終人,自家眷屬,通為念佛,此人必能仗佛力生西方。縱不生西方,亦必生善道,有大利益,毫無損傷。若不知此,未死即為洗澡、換衣,若因搬動疼痛,則起瞋心。即不至起瞋,然一經搬動,心便不得清淨矣。倘平素念佛求生西方之人,一經如此,定規打失正念,不得往生。若未死先哭,則令彼生愛戀心,亦是牽令墮落耳。臨終一關,要緊之極,固宜為之助念。助念之人,必須熟閱飭終津梁,使其家兒女眷屬,通依助念人之指示,庶可不至因孝心,而致親反受墮落之苦耳。除助念外,均非所宜。倘此風[謂應赴。]一行,則念佛之善男信女,不通通成應赴之俗乎。明理者,擇善而行,不明理者,唯利是趨。有職業人,誤其職業,懶惰之人,依此打諢。不但有礙僧家,實為有礙自家。([書]四三)

● 念佛人,宜行、住、坐、臥、心常憶念。平時須於潔淨處,衣冠整齊時,或出聲念,或默念,皆可。唯睡眠,及大小便,裸體澡浴時,只可默念,不宜出聲。若遇刀兵水火災難,則任是何地,何種形儀,皆須出聲念,以出聲比默念更為得力故也。若女人生兒子時,當於未生前即念。及至臨盆,雖裸體不潔,亦宜出聲。此時有性命相關,如墮水火以求救援,不得論儀式不莊,汙穢不淨等也。女人難產,不是與所生兒女有怨,便是宿世怨家,障不許生,令其受苦。能念佛,並旁邊料理之人同為念佛,則彼等怨家聞佛聲,當即退避,不敢為礙矣。是以女子從小,便當令其念佛,以期預免此難。若平時常念佛之人,斷不至有此危難。即平時不念佛之人,能志心念,亦必定易生。愚人執崖理,謂家中女人生子,家中都不可供佛,亦不可念佛,否則得罪。此係執死方子醫變證者,只知其常,不知其變,可哀也已。([書]一三三)


👉 嘉言錄續編 第271頁

印光法師嘉言錄續編
[42-023] 乙、通論修持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修身】 涵養德性,以淑善其身。
【祇】 ①[注音ㄑㄧˊ][名詞]地神。[動詞]安心。[形容詞]大。②[注音ㄓ][副詞]正、恰、只。③...
【箇】 同「個」。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惟聖罔念作狂】 惟聖人無念於善則為狂人。(孔傳) [出自《尚書 》]
【罔念】 謂不思為善。
【敦倫盡分】 【分】: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、職責與權利的範圍。[注音ㄈㄣˋ](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)
【敦倫盡分】 【敦倫】:使人倫的情誼和睦。[注音ㄉㄨㄣ ㄌㄨㄣˊ](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)
【敦倫】 敦睦人倫、使人倫的情誼和睦。
【閑邪存誠】 防止邪念滋生,以保存誠實之心。(語本《易經.乾卦.九二》:「庸言之信,庸行之謹,閑邪存其誠。」)
【閑】 ①[名詞]柵欄、木欄。②[名詞]比喻規範、法度。③[動詞]防範、阻止。④[動詞]熟習、通曉。通「嫻」。⑤[形容詞]空暇無事。通「閒」。⑥[名詞]養馬的地方。即馬廄。[注音ㄒㄧㄢˊ]
【惟狂克念作聖】 惟狂人能念於善則為聖人。(孔傳) [出自《尚書 》]
【恪守】 恭敬謹慎的遵守。[注音ㄎㄜˋ ㄕㄡˇ]
【恪】 謹慎誠敬。[副詞][注音ㄎㄜˋ]
【喫】 同「吃」。[注音ㄔ]
【奚啻】 何止、豈但。[注音ㄒㄧ ㄔˋ]
【祈】 請、求。
【倫常】 人與人相處的常道。
【竊】 ①私下。用來謙指自己見解的不確定。②偷偷的。③盜取、偷。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飭終】 臨終。[飭:注音ㄔˋ]
【津梁】 ①渡口上的橋梁。②比喻接引或引導的事物。
【津梁】 比喻接引或引導的事物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