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嘉言錄 續編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丙、論家庭教育

丙 論家庭教育

● 生子非難,教子尤難。許多不洞事之人,無子求菩薩,及其得子,唯知寶貴,從茲養成廢器者多多。譬如種稻,只知求好種子,及其苗茁以後,則所有除莠、澆灌、等手續,概不一用。其稻種雖好,尚能望其收穫否。光見聞百有九十九,無子及多子之人,均是此種結果。唯閻丹初[敬銘]之父,為天下古今第一愛子之人。故以初輩鄉紳,令其子點翰林、拜相。其教之之嚴,亦是天下古今所未有。一邊培德,一邊竭力以教,此其所以為真愛也。其他之愛,每有甚於殺者,以殺但一死耳。失教之子,無業不造,則永墮三途惡道,比一死之酷,何止天淵相懸。([書]九三)

● 現在後生,已知人事,即當為彼說葆精保身之道。若知好歹,自不至於手淫為樂,以致或送性命,或成殘廢,并永貽弱種等諸禍。未省人事不可說,已省人事,若不說,則十有九犯此病,可怕之至。孟武伯問孝,子曰:父母唯其疾之憂。他疾,均無甚關係,冶遊手淫、貪房事,實最關緊要之事,故孔子以此告之。而注者不肯說明其大厲害處,致孔子之話,亦無實效,可歎也。([書]二四六)

● 家庭教育者,母教尤重。若於兒女初開知識時,其母即以因果報應,及做人之理事為訓,則大時便知好歹,不被惡黨邪說所惑,而為賢人善人。若小時任性嬌慣,大則無主宰,便隨邪說所靡,欲其反正,百難得一矣。當今之時,若不以因果報應,為救國救民之專劑,則縱有作為,無大功效。以彼不以實行為事,但以空談敷衍了事。因果,乃標本同治之法。凡夫初發心,如來成正覺,皆不出因果之外。狂人以因果為小乘而輕藐之,乃為自便於肆無忌憚之惡作,與空口快活之大話耳。([書]一九五)

● 教小兒,當詳示為人須自立志,嚴責非其所宜。以今時學說,推翻舊規,儻一嚴責,或致被彼無知者一誘,則便因恩成怨。彼年已十五,果能將其利害,與彼說之,必不至於毫無感動。如此不感動,則同木石無知,縱嚴,亦愈成反對矣。彼殺父自雄,以取獎譽者,皆以向受約束,擬欲一洩其忿,而不知其永陷畜生地獄之中,而莫能出也。四書,當全讀。書經,文理甚好,亦宜全讀。易之道大,或可從緩。然欲成學問,尤當致力於現象知法之理。易六十四卦之大象,可集之一篇,以作座右銘,極顯豁,極親切。彼廢經者,不知其人之知見作何領會也。詩可從緩,以非大聰明之資格,不能善會其意。禮記、左傳,則選其於身心有益,於世教有大關係者讀之。小兒愛偷人東西,須平日為彼說,人不可做屈心事。若做屈心事,縱使人始終不知,而自己常時心中抱愧。況天地、鬼神、佛、菩薩,無一不知。汝何以不知自勉,作此下流事。以後再要偷人東西,定規要領你去向人家磕頭道罪,還人家東西。那怕不值一文錢的東西,也要如此辦。又要求人家,再有偷東西事,儘管打。不可看我面情不肯說,以致彼越發覺得偷東西沒關要緊,常常想偷也。你試想想,人縱再下作,若有人說他好,他就歡喜,說他不好,他就不歡喜,你為什麼要做人家唾罵輕賤的事體。我若遮護你,就是我教你做賊,你後來簡直不能成人了。所以我對你說,你從此以後,若偷我的東西,我定規要打你。若偷別人的東西,我定規領你向此人磕頭道罪,并將東西還人。不但你沒面子,實在我比你還難受。以想你成人,不得不以此制伏你。你知過痛改,勉力學好,使人皆敬重你,因之敬重祖宗父母。你要是不肯改,即同你自己日日罵祖宗父母一樣,雷都要打了。此我之大慈大悲愛護你處,你要知好歹。如此,或有效果。([書]二三五)

● 今世亂已極,其源皆因世之為父母者,不知教子之道。不知以道德仁義,因果報應教兒女。但以溺愛憍養,機械變詐相教,故致有天姿者,習為狂妄,無天姿者,狎於頑愚,以至越禮犯分之事,時有發現也。使為父母者,各盡其教子之道,則世道何至如此。以前兒女教不好,尚無大要緊,不過不孝順,不成器而已。今若教不好,則其禍實有不堪設想者。此說,宜與一切人說之。([書]二一九)

● 富貴人子弟,多多一事不做,一旦遇禍亂,則必至無以自立。今全去用人,親自操作,一則習勞,而能和血脈,二則少閒,而消諸妄念,實為愛兒女之根本辦法,善何如之。儒道之衰,其源由於理學之破斥三世因果,六道輪迴,俾善無以勸,惡無以懲,以至演出目下之現象,實乃理學之學說導之也。欲振興儒宗,當以躬行孝慈友恭為事[天下之亂,均由為父母者,不知教兒女所致。故慈之一字,舉世皆不識其真相,使其真知,世自太平矣。]([書]二一五)

● 接手書,知閣下與妻、妾、二女,全家念佛,信願行三字,銘諸肺腑。何得又歎年逾半百,膝下猶虛,不孝之罪,永劫莫贖。夫子之有無,乃屬於命。有妻、有妾,非如不娶以致無後者比,何引為恨,謂為不孝。夫不孝者,不能居仁由義,以辱乎親之謂也。及有兒女,不教訓,以致或成庸愚,或成頑鄙。縱有多子,其不孝也、更甚。既有二女,當善教之,俾知婦德、婦言、婦容[容者,容止,乃指舉動莊重而言。近世俗儒,不識字義,遂作容貌美好說,可歎。]、婦紅。具此四德,而後再加以知因識果,信願念佛,則將來出嫁後,必能儀型閨閫,師範女流,相夫教子,俱成賢善。若此女者,豈不為祖宗之光。今之世道,亂至極點,皆因舉世不知教女之所致也。以人之性情,及與習染,資於母者最深。幼時若有賢母,長時再有賢妻,其人有不為賢人乎。是知教女、乃治國、平天下之根本法輪也。而世人夢夢,專以憍養艷妝為事,以故多半婦人,皆相成夫惡,教子以機械變詐,俾有天資者、盡成狂妄,無天資者、悉作頑民,可不哀哉。汝讀書人,此義不知,只望生子。近聞有殺父姦母者,其為父也,當是孝乎,當非孝乎。即宗祧一事,姪也可繼。即無有姪,女亦可繼。況念佛人,固宜斷娑婆之業種,以期永世不至有汙辱祖宗之裔,何幸如之,發什麼痛歎。汝既如此,豈是真實念佛之人。妻妾二女,法名俱好,顧名思義,刻實修行,即是菩提眷屬。現在入聖賢之域,將來生極樂之邦,其為孝也、慈也、大矣。(弘化一一期)

● 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,及其實行之方法,先必從事於家庭教育。而家庭教育,又須以婦女為主體。蓋世有賢母,方有賢子。伊古賢母,從事胎教,鈞陶於稟質之初,化育於未生以前,而必期其習與性成也。如周之三太[太姜、太任、太姒。],陰相其夫,胎教其子,皆女中之聖人,實開周家王業之基。予嘗謂:治國平天下之權,女人家操得一大半。又謂,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者,即指克盡婦道,相夫教子而言也。乃今之女流,多不明此義,而妄欲參政攬權,思做大事,遂將家庭培植根本之道,置之度外。此真聚萬國九州之鐵,也鑄不成此一箇大錯,深可慨也。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維何。即凡教子女,必在於孩提之時,先須使知因果報應之說,則一切悖惡行為,自有所畏而不敢為。講因果之書,莫善於感應篇,及陰騭文。此二書,能為之常常講說,自有莫大之利益。蓋童蒙天性未漓,善言易入,幼而習焉,久則成性,及既長而不可改也。正本清源,端在於此。故易曰:蒙以養正,聖功也。今天下所以大亂者,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之父母,有以養成之也。蓋既不能以胎教善其始,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後,根本一壞,遂泛濫而不可收拾。於是非孝無親之說,家庭革命之談,乃昌言而不諱。馴至朋友則利交而貨賣,夫婦則獸合而禽離。廉恥道喪,天理絕滅,洪流滔天,未知所屆。即起孔子、釋迦、於今日,亦無法以救之,岌岌乎殆哉。然則將奈何。曰:挽救之道,唯有注重家庭教育,冀各為子女講明因果之事理,以培植其根本而已。既植善因,必獲善果,庶將來人心丕變,風俗漸淳,天下國家,其有太平之望乎。([雜著]二一七)

● 今日之世道人心,陷溺已至其極,具憂世之心者,種種設法以維持之,否則,人道將幾乎熄,誠可畏也。雖然,欲挽回世道人心,當從根本上解決,則用力少而得效巨。有真知確見者,當必群相景從,如風偃草矣。醫家治病,有標有本,視其緩急,而為療治,未可以執一論也。今世道人心之病深矣,若只逐事而勸諭之,雖亦可以收移風易俗之效,固不如從根本上致力為得也。所言從根本上致力者,即提倡家庭教育,提倡因果報應。俾一切人,各知為人之道,各盡己分。父慈、子孝、兄友、弟恭,夫和、婦順,主仁、僕忠。果能人各如是,則家門興盛,子孫賢善矣。又須常凜福善禍淫,善惡殃慶之說,以之自修,復以之教家人,則其家人優入於聖賢之域而不自知。故孔子曰:天下之本在國,國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此語非特為有爵位者言,匹夫匹婦,同一責任。古人所謂,天下不治,匹夫有責者,以天下人才,必從家庭中出。家庭有善教,自然子女皆賢善。家庭無善教,子女之有天姿者,習為狂妄,無天姿者,狎於頑惡,二者皆為國家社會之蠹。是知家庭教育,乃治國平天下之根本。而因果報應,為輔助教育之要道。自孩提以至白首,自一己以至社會,自為人以至為聖賢,自修身以至平天下,均須依之而得成就。實為世出世間聖人,平治天下,度脫衆生,成始成終之大權。標本同治,凡聖共遵之大法也。後儒不知其義,妄行闢撥,致成今日,漫無拘忌之惡態。願有志於覺世牖民,挽回劫運者,於此致力,則庶幾矣。([序]六九)

● 敦倫盡分者,即力行孝、弟、忠、信,禮、義、廉、恥、之謂也。必須實行於父子、兄弟、夫婦、朋友、間者,然為人子之職分,尚易盡易知,為人父母之職分,則難盡難知。今之許多瞎搗亂之人,雖是其人之罪,究其來源,皆因其父母,未嘗以為人之道理,並因果之事實相告。所教者,皆主於機械變詐之計慮,故致如此其惡劣也。由是言之,人果能善教兒女,自可家道興隆,天下太平矣。願於兒女初知事時,即以為人應行之事,及善惡因果之實驗,常與說之,則兒女之子子孫孫,通皆賢人善人矣。此所以為父母之分,校為兒女之分為難盡也。([書]一四一)

● 世有女人,不明至理,或不孝公婆、欺侮丈夫、溺愛兒女、虐待婢僕。或屬填房,虐待前房兒女。不知孝公婆、敬丈夫、教兒女、惠婢僕、教養恩撫前房兒女,實為世間聖賢之道,亦是佛門敦本之法。具此功德,以修淨土,決定名譽日隆,福增壽永,臨終蒙佛接引,直登九蓮也。須知有因必定有果,己若種孝敬慈愛之因,自得孝敬慈愛之果。為人即是為己,害人甚於害己。固宜盡我之職分,以期佛天共鑑也。([書]六)

● 小兒從有知識時,即教以孝、弟、忠、信,禮、義、廉、恥之道,及三世因果,六道輪迴之事。令彼知自己之心,與天、地、鬼、神、佛、菩薩之心,息息相通。起一不正念,行一不正事,早被天、地、鬼、神、佛、菩薩、悉知悉見,如對明鏡,畢現醜相,無可逃避。庶可有所畏懼,勉為良善也。無論何人,即婢僕小兒,亦不許打罵。教其敬事尊長,卑以自牧。務須敬惜字紙,愛惜五穀、衣服、什物,護惜蟲蟻。禁止零食,免致受病。能如此教,大了決定賢善。若小時任性慣,概不教訓,大了不是庸流,便成匪類。此時後悔,了無所益。古語云:教婦初來,教兒嬰孩,以其習與性成,故當謹之於始也。天下之治亂,皆基於此,切勿以為老僧迂談,無關緊要也。([書]六)

● 女兒出嫁,則減輕負擔多多矣。祈與彼說,須盡婦道、孝公婆、敬丈夫、和妯娌、惠婢使。仍守念佛之道,勿以嫁而置之。又須婉勸其夫,令其念佛,及觀世音,以為前途恃怙。能如是者,則人敬之,神護之,災障不侵,福祥俱集。豈但汝自己有光榮,人亦當由汝而敬及汝之生身父母。謂某人有家教,故其女從小即皈依佛法,喫素念佛,今如是如是之好。豈但父母有光榮,并所皈依之師,亦有光榮。若不賢孝,則汝必為人所惡,尚是小事。人必謂汝父母無德行,故生此不賢不孝之女,則汝父母必被人常辱罵之。并汝所皈依之師,人亦以為不能教化汝行孝敬,而受責備也。願彼等現為賢女,出嫁為人賢婦,後來為人賢母,則何幸如之。祈慧察,與彼等詳說之。([書]三三)

● 人未有不願生好兒女者。然十有八九,將好兒女教壞,後來敗家聲,蕩祖業,作一庸頑之類,或成匪鄙之徒。其根本錯點,總因不知愛子之道。從小任性慣,大則事事任意,不受教訓,多多狎暱匪類,為社會害。今之天災人禍,多由此不知為父母之道者所釀成。使彼失教者,最初得賢父母之善教,則為害之人,均是興利之人。導惡之人,盡是勸善之人。世道不期太平,而自太平。此匹夫匹婦,預培治世之根本要道也。汝於提倡佛法時,兼為一切有緣者,詳示此義。俾彼等各各自盡其為父母之道,其利益大矣。女子關係更大,斷斷不可養而不教。俾現在有礙於自家[不教,則反令兄弟姊妹,同趣於不依規矩,任意自肆。],將來攪亂夫家,後來教壞兒女,俾子子孫孫,染此惡習。此義人多忽而不察。欲家道好,子孫好,均當於此善教兒女中求之。([書]三三)

● 妙者,合宜適當之謂。倘以聰明用之於無益有損之事理中,則成劣慧,不名妙慧。能所施各適其宜,方名妙慧。今之聰明人,每每以自己聰明,施之於誨盜誨婬,越理衊倫之小說中,以自矜文才。不知其一氣不來,後經若干劫,不知能知天地父母之名字與否。使此等人,無此劣慧,何至其苦如是之極。故宜栽培,令其一舉一動,咸歸正道。將來母儀閨閫,師範女流,均可於此卜之矣。([書]三五)

● 世少善人,由於家庭無善教。而家庭之善教,母教最要。以人之幼時,日在母側,其熏陶性情者,母邊最多。是以女人以相夫教子為天職。使無賢女,何有賢妻賢母哉。由是言之,善教兒女,令知三世因果,實為平治天下,正本清源之道。(弘化一三期)

● 病由身生,身由業生,當痛加懺悔,以消宿業。又須力戒房事,以免復增。無論何病,不戒房事,決難即瘉。孔子所謂:父母唯其疾之憂者,以房事為一切病之根本故也。([書]一五八)

● 半身不遂,恐亦是貪色所致。邪色不可貪,即夫婦房事,若貪,亦一樣送命、致病。([書]九九)

● 人生欲得無病健康,必須極力節欲。欲事一多,則種種毛病悉皆發生。世人以行欲為樂,不知樂只一彈指頃,苦便一生常膺也。([書]八0)


👉 嘉言錄續編 第278頁

印光法師嘉言錄續編
[42-024] 丙、論家庭教育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不洞事】 不懂事。不明事理。[注音ㄅㄨˋ ㄉㄨㄥˇ ㄕˋ]
【不洞】 不懂。不明白、不了解。[注音ㄅㄨˋ ㄉㄨㄥˇ]
【洞事】 明白事務。(洞:①[動詞]深察。②[副詞]透澈、明白。③...)(事:人類所作所為及自然界的一切現象、活動,都稱為「事」。)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葆】 [動詞][注音ㄅㄠˇ]①保持。通「保」。②守。通「保」。③...
【并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
【冶遊】 男女在春天或節日裡外出遊玩。後來專指嫖妓。
【因果報應】 為佛教用來說明世界一切關係之基本理論。又作因果應報、因果業報、善惡業報。謂一切事物皆有因果法則支配之,善因必產生善果,稱為善因善果;惡因必產生惡果,稱為惡因惡果。[注音ㄧㄣ ㄍㄨㄛˇ ㄅㄠˋ ㄧㄥˋ]
【儻】 如果、倘若。同「倘」。[連接詞][注音ㄊㄤˇ]
【愈】 ①[副詞]更加、越發。②[動詞]病情好轉、病好了[痊愈/病愈]。③勝過、高明。④姓。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學問】 ①求學所得的知識。②學與問。③道理。
【儘】 ①都、全。②極盡。③聽任、隨意、不加限制。[注音ㄐㄧㄣˇ]
【下作】 鄙賤、下流。
【機械變詐】 [機械:巧詐。][變詐:巧變詭詐。]
【閒】 ①[名詞]中間。同「間」[注音ㄐㄧㄢ]。②[名詞]同「間」。[注音ㄐㄧㄢˋ][名詞]空暇無事的時候。閒散輕簡的職務。[注音ㄒㄧㄢˊ][形容詞]空暇無事。安靜悠閒。與正事無關的、不緊要的。⑤[副詞]隨意的、不經心的。[注音ㄒㄧㄢˊ]
【永劫】 形容非常漫長的時間。
【閨閫】 ①古稱女子所居住的內室。②借指女子。[注音ㄍㄨㄟ ㄎㄨㄣˇ]
【閫】 門檻、門限。[注音ㄎㄨㄣˇ]
【法輪】 指佛法。佛陀說法能摧破眾生的煩惱,猶如輪王的輪寶能輾摧山嶽巖石,而又不停滯於一人、一處,輾轉傳人,有如車輪,故稱為「法輪」。
【娑婆】 指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,也就是我們這個世界。
【箇】 同「個」。
【感應】 ①互相感動相應。②受外界事物的影響,而引起相應的情感和動作。③人以精誠感動神明,神明自然會回應人。④用於表示交互影響的物理現象,例如靜電感應、電磁感應等。[注音ㄍㄢˇㄧㄥˋ]
【陰騭】 為默定的意思。後引申為默默行善的德行。也稱為「陰德」、「陰功」。[注音ㄧㄣ ㄓˋ]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修身】 涵養德性,以淑善其身。
【敦倫盡分】 【分】: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、職責與權利的範圍。[注音ㄈㄣˋ](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)
【敦倫】 敦睦人倫、使人倫的情誼和睦。
【敦倫盡分】 【敦倫】:使人倫的情誼和睦。[注音ㄉㄨㄣ ㄌㄨㄣˊ](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)
【職分】 職務上應盡的本分。[注音ㄓˊㄈㄣˋ]
【校】 [動詞]①較量、計較。②訂正、考訂。考核、考究。③考核、考究。④計算。⑤古代的刑具。枷械的統稱。[注音ㄐㄧㄠˋ]
【校】 [名詞]①施教求學的地方。②中級軍官的名稱,分上校、中校、少校三級。③姓。[注音ㄒㄧㄠˋ]
【祈】 請、求。
【恃怙】 恃怙是母親、父親的代稱。比喻父母。[出自《詩.小雅.蓼莪》][注音ㄕˋ ㄏㄨˋ]
【喫】 同「吃」。[注音ㄔ]
【令兄】 對他人兄長的敬稱。
【咸】 都、皆、全。[副詞][注音ㄒㄧㄢˊ]
【瘉】 [動詞]病好了。[名詞]病。[注音ㄩˋ]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膺】 ①接受。②承擔。[動詞][注音ㄧㄥ]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