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增廣正編 卷二 (正編上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復馮不疚居士書

復馮不疚居士書

若欲化人.必須自己實行.人自生信。光所言實行.尚不專指能念佛而已。凡發心學佛之人.必須所作所為.高出平人之上。所謂高出者.謂能力敦倫常.恪盡己分。父慈子孝.是所應然。一切時.一切處.務存真實。凡起心動念行事.俱須諸惡莫作.眾善奉行。凡有迷而不信者.必須以真實誠意為彼宣說所知之因果等事理。不能知者.不可強說。眾生在迷.如生而盲者.迷本有家。若欲歸還.須待人領.方可不致撞牆磕壁.墮坑落塹。彼得人領.當須全體依從領者所說.不得稍生違抗。彼若違抗.不但不能到家.或恐喪失身命。佛所說之淨土法門.即三界內一切眾生之導師也。眾生依佛言教而修行之.決定能到西方極樂世界.本有家鄉.享受安樂。但以凡情不解聖智.故又自作聰明.妄相詰難.殊可哀憐。今一一答之。

一.物極必反.樂極生悲.為亙古今通天下毫不可易之公理公則。西方以極樂名.然則亦反乎悲乎。
答.世間所有若根身[即吾人之身].若世界[即現所住之天地].皆由眾生生滅心中同業[世界]別業[根身]所感。皆有成壞.皆不久長。身則有生老病死.界則有成住壞空。所謂物極必反.樂極生悲者.此也。以因既是生滅.果亦不能不生滅也。極樂世界.乃阿彌陀佛徹證自心本具之佛性.隨心所現不思議稱性莊嚴之世界.故其樂無有窮盡之時期。譬如虛空.寬廓廣大.包含一切森羅萬象。世界雖數數成.數數壞.而虛空畢竟無所增減。汝以世間之樂.難極樂之樂.極樂之樂.汝未能見。虛空汝雖未能全見.當天地之間之虛空.汝曾見過改變否。須知一切眾生.皆具佛性.故佛[指釋迦佛]令人念佛求生西方。以仗阿彌陀佛之大慈悲願力.亦得受用此不生不滅之樂。以根身則蓮花化生.無生老病死之苦。世界則稱性功德所現.無成住壞空之變。雖聖人亦有所不知.況以世間生滅之法疑之乎。

二。一陰一陽之謂道.世傳江慎修先生.獨居深山.做天地日月星辰皆成.惟居而不運。及得其婢之陰氣.則能運行。西方既無女身.安非獨陽不長乎。
答.江慎修彼清朝一隱君子.其于聖賢心法.天文地理.無不通達.實世間不可多得之人。先生未曾研究佛法.而于戒殺放生等事.頗形讚嘆[光曾為其書作序、并先生年譜、一同流通、]。此佛法中最淺近者.尚且如是。使當日有通法高人化之.當必深入法藏.徹證自心矣。至謂做天地日月星辰皆成.而不能運動.必待其婢之陰氣而後運動。此煉丹之下流坯.妄造謠言.欲引諸無識行邪僻事。特借慎修做天地.證明陰陽和合為道。乃極惡不法.無倫理.無廉恥.引人作禽獸之邪見魔話。彼無知者.認為道妙.可不哀哉。一陰一陽之謂道.此孔子贊易之言。易以陰陽為本.故孔子作如此說。後世之人不知道.便將陰陽二字.崖板認作陰陽。彼邪見者.又將陰陽移于男女。所謂鸚鵡學人語.了不知人事。今不避煩瑣.略為指明。庶不致由聖人明道之言.而無知者誤之以作永墮三途之惡業耳。一非一二之一.乃混合無間之謂。陽.即明德。此之明德.人人具有.由其人欲之物障蔽.致本有明德.不能顯現。若能格除人欲之物.則明德自可顯露.是之謂明明德。陽.即明德。陰.即明明德之明。中庸所謂誠明。誠.即明德。明.即明明德之明。誠明合一.則是明明德。則是伏羲神農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各聖所傳之道。孔子在大學.則直言明明德。子思在中庸.則言誠明。周易一書.乃聖人觀象喻道與教之書.故以一陰一陽為道。後世智識淺劣.遂死認陰陽.竟至拉及男女.竟至邪人引為誆騙無知行邪僻事之據。其誣衊孔子.破壞易理.疑誤後人.罪豈有極。我如此說.恐汝不信。試觀乾卦六爻之龍.自可備知.亦不必徧研六十四卦矣。彼謂陰陽相合為道.深山中豈無陰陽之氣.而必欲用人之陰陽乎。人之陰陽.是生兒女之本.豈天地日月星辰之本乎。此種邪說.臭穢之極.不堪挂齒.彼猶以為道。真所謂以人糞作栴檀.乃不識香臭之人也。哀哉。

三.參禪所以調神養氣.信其有益。念佛則是多言傷氣.豈亦有益耶。且如有人.日居汝旁.叫汝名不停.汝不厭乎。
答.禪者靜坐.養氣調神.亦是不知禪者之言.只得禪之皮毛.不知禪之所以也。禪者雖坐.坐而參究本來面目.非為養氣調神也。念佛亦養氣調神之法.亦參本來面目之法。何以言之.吾人之心.常時紛亂.若至誠念佛.則一切雜念妄想.悉皆漸見消滅。消滅則心歸於一.歸一則神氣自然充暢。汝不知念佛息妄.且試念之.則覺得心中種種妄念皆現。若念之久久.自無此種妄念。其最初覺有妄念者.由于念佛之故.方顯得心中之妄念.不念佛則不顯。譬如屋中.清淨無塵.窗孔中透進一線日光.其塵不知有多少。屋中之塵.由日光顯.心中之妄.由念佛顯。若常念佛.心自清淨。孔子慕堯舜周公之道.念念不忘.故見堯於羹.見舜於牆.見周公於夢。此常時憶念.與念佛何異。佛以眾生之心口.由煩惱惑業致成染汚。以南無阿彌陀佛之洪名聖號.令其心口稱念.如染香人.身有香氣。念之久久.業消智朗.障盡福崇.自心本具之佛性.自可顯現.何得以世間喚人名而比之乎。若然.則孔子念念慕堯舜周公.亦為不是。若謂念念思慕為是.則聲聲稱念何得非是乎。况此念佛.乃轉凡成聖妙法.豈世間之法所能比乎。

四.人之病也.體中多蟲.以藥醫之.則所以殺蟲。廢藥必坐視其死.二者如何。
答.病有能醫者.有醫不能醫者。能醫者.外感內傷之病也。若怨業病.神仙亦不能醫。念佛.便能令宿世怨家.仗佛慈力.超生善道.故怨解釋而病即痊愈矣。外感內傷.念佛亦最有益.非獨怨業病有益也。江易園作校長.因極力教授生徒.致用心過度.得病甚重[此時在上海].中西醫俱無效。彼向不知佛法.江味農來看.謂醫既不效.則不須再醫。當至心念佛.即可痊愈.易園信之.病遂痊愈。故所以極力勸人念佛耳。後回家.有一親戚.年近七十.雙目失明.易園勸彼念佛.未至一年.其目復明。今夏婺源江灣地方旱.易園勸大家念佛求雨.不七日.即得大雨。一方之民.踴躍歡喜。易園遂起佛光社.教一切男女老幼皆念佛.亦拉光為會長。可知念佛一法.隨在何事.皆可成就。但不可念佛求作惡事成就。若欲作惡事念佛求成就.當被雷殛。恐愚人不知.故為表明。念佛之利益.古今不知有多少.今且以能見而問者言之.當無可疑。彼謂廢藥念佛.坐視其人之死。試問易園用藥何以不愈.念佛又何復得痊愈乎。然此其小利益.大利益則往生西方.了生脫死.超凡入聖.以至成佛也。彼井中蝦蟆.焉能知佛法大海之寬廣乎.宜當作如是胡說巴道.以自逞其無知識也。

五.如雞食蟲.養雞則是殺蟲.保蟲必須殺雞.然則如何。
答.佛大慈悲.各令一切悉遂其生。雞乃人之所養.若不設法令生.彼將斷絕.非彼自生者可比。雞食蟲.以飢故.使不飢.則可不食.非必定食蟲也。若如彼說.則殺雞即為救蟲。然人之吃一切物命.亦當殺之以為救一切物命.可乎不可。小智不知大理.妄以己之愚見.阻人戒殺放生之善。後來做了物類.決定不能遇放生救命之人。此時之苦.皆今日之邪智所培植也。

六.佛以萬法皆空.何以有西方極樂世界。
答.萬法皆空.乃凡夫惑業所感之境.何得以如來福慧所感之極樂世界相比。彼將謂西方亦同此世界.了無有異乎。以凡情測聖境.何異跛夫疑六通聖人一念便達一切世界.當即時累死也。又何異愚人謂一月普印千江.當不勝其勞也。佛言世智辯聰.不可入道。彼之所說.正佛所謂愚癡。而彼尚囂囂然自命為智.豈不大可哀哉。欲詳說之.太費筆墨.熟讀文鈔.無疑不釋。


👉 正編上冊 第440頁

印光法師文鈔 正編卷二
[12-079] 復馮不疚居士書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平人】 平民、百姓。
【敦倫】 敦睦人倫、使人倫的情誼和睦。
【倫常】 人與人相處的常道。
【恪】 謹慎誠敬。[副詞][注音ㄎㄜˋ]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廓】 ①廣闊、寬大。②空虛。③物體的外緣周圍。④開拓、擴張。⑤掃蕩、清除。[注音ㄎㄨㄛˋ]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于】 [介詞]①在。同「於」。②以、用。③對、對於。④至、到。⑤依照。⑥為了。
【于】 ①[連接詞]和、與。②[助詞]用於句首或句中,無義。用於句尾,表示疑問的語氣。同「乎」。③[動詞]去、往。取。④...
【并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
【坯】 未經燒煉的磚瓦陶器。本作「坏」。[注音ㄆㄟ]
【崖板】 (形容呆滯不活潑或固執不變。)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誣衊】 造謠毀損他人名節或聲譽。[注音ㄨ ㄇㄧㄝˋ]
【疑誤】 迷惑貽誤、迷惑耽誤。亦作「疑悞」「疑悮」。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挂】 懸吊。通「掛」。[注音ㄍㄨㄚˋ]
【南無】 皈依頂禮.恭敬.度我。([31-158])。南無、亦有作曩摩者,經中通作南無。([42-021])([音納莫][21-003])
【况】 同「況」。
【愈】 ①[副詞]更加、越發。②[動詞]病情好轉、病好了[痊愈/病愈]。③勝過、高明。④姓。
【校】 [名詞]①施教求學的地方。②中級軍官的名稱,分上校、中校、少校三級。③姓。[注音ㄒㄧㄠˋ]
【校】 [動詞]①較量、計較。②訂正、考訂。考核、考究。③考核、考究。④計算。⑤古代的刑具。枷械的統稱。[注音ㄐㄧㄠˋ]
【胡說巴道】 沒有根據地亂說。
【世智辯聰】 指世人於世俗上之邪智聰利。為八難之一。即世人唯耽習外道經書,不能信受出世之正法,而為入信佛道之障難。亦謂富於世間常識,然僅擅辯舌,長於處世者。大乘義章卷八(大四四‧六二九上):「世智辯聰,惡增故難,以其邪見違正道故。」(佛光大辭典)
【鈔】 ①[名詞]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編成的書。②[動詞]謄寫。③...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